朱自清说:
世间会发出声音的动物很多,但懂得好好说话的,只有人类。 说话是门学问,说好了,增加好感;说错了,令人不喜。 每个人的圈子都不一样,聊得来、聊得好的人,更容易成为朋友,而那些三五句话,就呛得你想要拉黑的人,往往最后都消失在了朋友圈。 懂得聆听,是说话的前提 卡耐基说:
说话的前提是理解,倾听对方说的话,才能理解对方的意思,从而更好地表达。 小孩常常做不到这点,他们只顾着表达,而不懂得聆听,等到长大了,才慢慢学会,倾听别人的话。 海明威说:
一千句废话,不如倾听后的一句实在话。 倾听不会浪费你说话的机会,反而会让说出的每一句话,都充满分量,又恰到好处。 要想成为一个懂得说话的人,首先要学会认真倾听。 说话的分寸,就是做人的分寸 作家贾平凹曾写过一个故事: 朋友有口吃,说话慢。 有天路上遇到有人问路,偏偏这人竟也是口吃,朋友就一语不发。 过后我问他为什么不说,朋友答道:“人家也是口吃,我要回答了,那人以为我是在模仿戏弄。” “也许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谈话方式是暴力的,但我们的语言确实常常引发自己和他人的痛苦。” 正如这个故事一样,当你哪个时候,担心自己某句话会带来误解,这时沉默是不错的做法。 生活中我们总能看到,有的人喜欢揭人短来当谈资,有的人喜欢嘲笑别人以引发话题,有的人将脏话当做气势、将骂人以为实力。 这些人说出的是话,败坏的是自己的人品。 没有谁愿意与缺乏说话分寸的人聊天,正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明知对方出口成祸还与之交谈,才是对自己的一种伤害。 常言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不懂说话的分寸,也会失了为人的分寸。 你的音量,决定修养 有的人辩论时,喜欢用嗓门压倒一切,还得意的认为“只要你声音没我大,你就吵不过我。” 殊不知,如果吼叫能解决问题,那驴将统治整个世界。 大声说话,是人与生俱来的本能,小声说话才是人后天学到的文明。 胡适曾说过,“我的恩师便是我的慈母。” 他的母亲性子温和、宽宏大量,与人说话从来轻声细语,没有说过一句伤人心的话。 胡适每次犯了错,母亲都不会在外人面前骂他一句、打他一下,而是夜深人静时,关上房门心平气和地跟他摆事实、讲道理。 胡适说:
音量大,未必有理;音量小,反而更加有力。 控制音量,也就是控制自己的脾气,守住待人的和气。 最高的情商,是懂得“好好说话” 前几年看过一个新闻,一名男子到面馆吃面,发现涨了一块钱,于是跟老板发生争执。 老板冲这位男子吼道:“我说几块钱就几块钱,吃不起就不要吃,给老子滚。” 这句话激怒男子,他在店里拿起菜刀就砍向老板。 虽然最后这名男子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店铺老板也因为自己恶语相向的一句话,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 祸从口出,大抵也就是这样的情况。 余光中先生说: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谁都希望聊天过程是愉悦的,没有谁愿意跟那些“毒舌”的人聊天。 要想与人相处和睦,就得懂得好好说话。那些不懂好好说话的人,最后都消失在彼此的朋友圈里。 与君共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