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训特斯拉的本不应该是舆论场

 虹野小书馆 2021-04-23

中国舆论场沉重教训了特斯拉

"中国舆论场沉重教训了特斯拉",胡锡进如是说。看到这句话,本人是非常担忧舆论场的。特斯拉刹车问题是商家与消费者之间的纠纷,之所以闹到国家权威媒体和国家司法部门喊话,这说明什么?

是特斯拉的骄傲自大?挟洋自重?还是市场监管失灵,不闹大没有人管事?

我早就说过,关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问题,还是要用事实来说话,而不是用情绪推动的"舆论"来说事。在质量监管部门鉴定结果尚未出来之前,立场似乎已经判了特斯拉的死刑了。难道真的不怕最后的结果是这位车主司机误操作而导致国家信誉受损?


我们最终是要外企适应中国市场

"我们最终是要外企适应中国市场",胡锡进这句话听起来很解气。各位消费者仔细想想国内市场现状如何?维权到底难不难?难在哪里?让特斯拉这样的企业适应中国市场,还是中国市场再完善一些能够高效地解决商家和消费者的纠纷呢?

不得不说,我们的市场还有很多很多地方不完美,还需要特斯拉、苹果这样的企业作为鲶鱼激发民族企业的上进心,不能像某些企业一样躺着就能赚钱,否则损失的一定是消费者。不管网上舆论如何,不管特斯拉是不是怕了,消费者的眼睛是雪亮的。让外企适应中国市场这句话本身并没有问题,但最好用市场的方式,如果用"舆论"以及官方的压力来让特斯拉服气,确实是"得不偿失"。

减少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生态的误读?

胡锡进说,当外国企业与消费者发生冲突的时候,官方身份机构尽量不要发声,放大民间惩罚机制,减少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生态的误读。

本人赞同胡锡进的"减少外界对中国市场经济生态的误读",但是对于胡锡进怂恿民间抵制外国企业却不赞同,因为这种在没有事实依据的基础上抵制本身就是"市场经济生态的一部分"。

让子弹飞一会儿,等待事实出来

特斯拉的刹车事件,在监管部门调查结果没有出来之前,我们不能偏信特斯拉的数据,也不能偏信车主当时的感觉,这一切都来自于事实。当然事实的调查在各种利益的博弈之下可能会来得比较艰难。但是在全社会预设立场之后,这件事情已经处于两难境地了。

如果特斯拉刹车有问题,车辆回收必然是后续常规动作,但是对于特斯拉的打击可能是致命的。如果特斯拉的刹车没有问题,"恶劣的市场经济生态"恐怕跑不了了。如果没有问题在当下舆论环境下,硬被说成有问题的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如果发生,按照马斯克这种科学家的性情,后果可能会更严重。

这里希望网民们理性发声,尽量维护中国市场经济的良好生态,促进中国市场经济更好发展。切莫被胡锡进那种"让特斯拉服气"的民族荣誉感冲昏了头脑。在市场上,建立一个让消费者不闹就能维权的机制要比等闹大了再去解决要强多了。

我们这些信息不是那么完整的网民们,就等待子弹飞一会儿,事实出来了,再集中火力还不晚。


作者:虹野

编辑:虹野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