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先秦诸子散文中的重点《孟子》

 丘山居士馆 2021-04-23

    肖旭

      学习《孟子》我们首先要掌握这部书一些有关知识。

    《孟子》一书,是记述战国时期思想家孟子言行的。孟子名轲,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一位大师,后世把他与孔子并称为“孔孟”。《孟子》一书是盂轲晚年和弟子在一起共同编撰的,全书共三万五千多字,基本上是一部对话语录集。虽然还没有脱离《论语》的语录体,但无论从篇章结构和言辞文采上,都较之《论语》有了很大发展。

    其次要了解一下《孟子》的基本思想。这个问题有三点:

    1、孟子哲学思想的中心是“性善”论,政治思想的核心是“仁政”。他主张统治者应该发挥“恻隐之心”,推恩爱民。“省刑罚,薄税敛”,给人民一个起码的生活条件,反映了当时广大劳动人民的愿望,是有进步意义的。

    2、在孟子思想中,反映了较强的民本主义思想。他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观点。因为君主治国,如果不照顾到老百姓的利益,就很难维持自己的统治。这说明他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民心向背的重要性。

    3、孟子对当时的统治者的暴虐统治也做了相当大胆激烈的揭露和批判。

    总之,孟子的基本思想是属于儒家的,但他的思想要比孔子激烈的多,性格也刚烈得多。

    最后很重要一点,要充分熟悉《齐人有一妻一妾}、《鱼,我所欲也》等重点作品,具体掌握孟子的散文成就和艺术风格。

    《孟子》散文艺术风格的突出特点是,高屋建瓴,锐气逼人,酣畅雄肆,磅礴有力,具有不可阻挡的论说魅力。具体要掌握三点:

    1、孟子散文长于论辩,其中论战性文字,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这些论战文字有的采用层层追问,步步进逼的方法,使论敌无法躲避;有的善于运用形象的比喻,寓言故事,语气充满盛情。如《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中,孟子在反驳农家派许行的弟子陈相反对社会分工的错误观点时,他首先一次一次地问许行的一切生活用品来源,等对方答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各种工匠的事,本来就不是能一方面耕种一方面去平的),孟子这才正面说出自己的观点,驳斥农家的论点是“下乔木而入于幽谷者”(就像鸟儿离开乔木而飞向巨大的山沟),以此说明农家反对社会分工,主张不切合社会实际,是属于使社会开倒车的行为。这种善设机巧,先纵后擒的论辩方法,使《孟子》文章极富吸引力。

    2,孟子善于运用比喻和寓言的特色。

    如有一次孟子与齐宣王辩论,孟子先打比方发问,“您有一个臣子把妻室儿女托付朋友照顾,自己周游楚国去了,等他回来的时候,他的妻室儿女却在挨饿受冻,对待这样的朋友应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和他绝交”。孟子又打比方问,“假如管刑法的长官不能管理他的下级,该怎么办呢?”齐宣王说,“撤掉他!”孟子话锋一转:“假如一个国家的政治搞得很不好,该怎么办呢?”只逼得齐宣王“顾左右而言他。”这一场面是很富于戏剧性的。

    3、《孟子》一书中的叙事性文字情节完整曲折,人物刻镂精细,寓意深刻,在具体的叙事中表现出尖锐的锋芒,痛快淋漓的鞭挞,表现出孟子散文锐气逼人的风格。《齐人有一妻一妾》章是这方面的代表作,这个故事淋漓揭露了当时那些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之徒的丑恶灵魂。他们在背地里丑态百出,干尽见不得人无耻的勾当;而在人面前还要神气十足地大摆架子。文章寓意深刻,辛辣而幽默。这篇文章为充分暴露齐人的丑恶灵魂安排了五个情节:①描写齐人吃足酒肉而表现的神态,娇柔富贵夸口;②妻子发现破绽与妾商量准备跟踪;③妻子一路跟踪,齐人的种种丑态暴露无遗,揭露他吃酒肉之迷;④妻子回到家中与妾是又羞又恼,哭泣讪诮;⑤这时齐人神气的走进家门继续大摆其臭架子。这样匠心独运的安排,使故事在尖锐的矛盾、曲折的情节中把齐人媚上娇下的无耻嘴脸和丑恶灵魂完全展现在读者面前。概括了从古到今,一切不择手段追求富贵利达之徒的丑态,无疑是一篇微型的官场现形记。

    孟子还有一种单纯发议论的文章,常常围绕一个中心问题反复议论,论理透辟,往往具有说服力、感染力。如《鱼,我所欲也》章,通过比喻论证,正、反对比论证,论述了“义”的价值高于生命的观点,歌颂舍生取义的气节,对不辨理义贪求富贵的行为进行鞭挞。

    总之,孟子散文的主要风格特色气势磅礴,感情充沛,读起来使人感到一气呵成,淋漓痛快。

文/肖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