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榆次巨变 2 ——城乡照明之变

 如蚁人生234 2021-04-23

1、火把照明

纵观人类的照明史,火的出现是人类照明的起源,让古人掌握了光和热,告别了茹毛饮血的野蛮时代,更是驱散了黑暗带来了光明。这是人类照明史的开始。

古人懂得用火之后,就发明了火把,他们把脂肪或者蜡一类的东西涂在树皮或木片上,捆扎在一起,做成了照明用的火把,相当于古代人们的“手电筒”。也有传说在先秦上古时期,有人把艾蒿和芦苇扎成一束,然后蘸上一些油脂点燃作照明用,后来又有人把一根空心的芦苇用布缠上,里面灌上蜜蜡点燃。

2、蜡烛照明

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公元前3世纪出现的蜜蜡可能是今日所见蜡烛的雏形,我国产生蜜蜡的时间与西方大致相同,在历史中,蜡烛的普及经历了很长的时间,汉朝时南越向高帝进贡的贡品当中就有蜡烛。到了南北朝时期蜡烛虽然普及了一些,但仍只在上层社会流通,一直到明清以后,蜡烛才走入寻常百姓家。

对比现代蜡烛,古代的蜡烛有很多的不足之处,唐代诗人李商隐诗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中就曾有“剪烛”的说法 ,当时蜡烛烛芯是用棉线搓成的,直立在火焰的中心,由于无法烧尽而炭化,所以必须不时地用剪刀将残留的烛心末端剪掉。直到1820年,才出现了三根棉线编成的烛心,使得可以完全燃烧。

最开始的蜡烛材质是动物油脂,后又有植物油脂。一直到1825年才出现了石蜡硬脂材质,这种材质质地很软、价格便宜,而且不会产生难闻的气味,在人类照明史上开创了一个新时代。后来人们从石油中提炼出大量的石蜡,理想的蜡烛得到普及和推广。

3、油灯照明

一个小小的碗,底部有一个把手支撑,这样的简易造型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豆”,也是灯的前身,灯作为照明的工具,实际上只要有盛燃料的盘形物,加上油和灯芯就能实现最原始的功用,油灯的出现是人类照明史很重要的环节。

灯身经历了青铜-青瓷-玻璃等的变化过程,经过青铜文化的洗礼,油灯和其他事物一样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随着铸造技术的提高,外形上也得到了重要的发展,创造了中国油灯艺术的辉煌,到两汉时期,油灯已经成为一种礼器。到魏晋南北朝时期,随着青瓷技术的成熟,青瓷灯开始取代了此前的青铜灯,而由于青瓷灯造价低廉,民间也开始普及。到了现代,普通百姓人家用的都是玻璃灯身。

灯芯经历了草-棉线-多股棉线的变化。最开始的草和棉线在使用的过程中无法燃烧尽而炭化,所以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时的将残留的末端减掉,这无疑是件麻烦的事情,最后出现了多股棉线,使灯芯燃烧时自然松开,末端正好翘到火焰外侧,因而可以完全燃烧。

灯油经历了动物油-植物油-煤油的变化过程。灯油做为灯的主要材料,经历了漫长的变化,最开始的动物油和植物油在燃烧的时候会带出烟,气味很难闻,后来提炼出的煤油,燃烧充分,没有过多烟雾产生,成为了灯的主要能源。

清末,煤油灯被引入中国。美观的灯具,先进的燃料,以及科学的燃烧方式和数倍于老油灯的亮度,使它一下子吸引住了中国人的眼球。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石油公司,把煤油灯作为销售自己石油产品的敲门砖,推向中国的老百姓,并极力发展“洋行”代理商。民国七年(1918年),四大家族之一的孔祥熙在榆次正太铁路北创办独资经营的买办企业——祥记煤油公司。从此,榆次百姓使用上了煤油灯或改制成汽灯。

4、电灯照明

1925年,工商界集资5万元,同张庆乡大张义村宋启秀与胞弟宋纯如以及张淑三、赵鹤年等邑绅,以股份制有限公司的组织形式,集资在原粮店街东开办的魏榆电气公司,这是山西省的第二家。经过一年多的筹建而正式投产供电,日产电20多万度电,基本能供足城内商号、机关、住户照明和部分工厂动力用电,北关正太铁路道口最先装用路灯。从19256月,榆次城人开始进入“点灯不用油”的时代。最初没有电杆设备,而是将电线沿城墙钉上再分别拉到用户后安装电灯。大放光明之日,城里城外的人们都来观看电灯。附近府县的商人及士绅也都来榆次观看火车和电灯等新生事物,城里客店爆满,安装电灯的商号更是生意兴隆。

19556月,城内南北大街和西顺城街首次安装路灯。灯泡全部为普通白炽灯,主要干线每盏为100瓦,次干道为40瓦,小街道为25瓦。

195912月,随着电源问题的解决,潇河南电力管理站实现了第一批23村的通电。这些村庄是:东阳、北席、车辋、南庄、圣许、德音、陈侃、东长寿、南要、北要、褚村、上丁里、郭村、北田、小赵村、巩村、西双、张胡、田乔、福堂庄、东郝、西郝、中郝。这是最早在城区以外的农村通电的村庄。

1984年,随着庄子乡神头村等自然村的通电,榆次农村几乎全部通了电,全部使用白炽灯照明。榆次农村唯一没有通电的村庄是庄子乡(原黄彩乡)冯家局村的自然村黄河峪村。

电力照明、碾米、磨面、打场、脱粒、切草、榨油、打井,特别是电力抽水灌溉,使田园阵阵欢歌。架线通电,使村村红火热闹,户户欢腾雀跃,唱大戏、扭秧歌,放电影,远亲近邻不顾路途遥远跑来看通电,像过节一样热闹。当时流传有:“点灯不用油,耕地不用牛,电到龙王到,水往山上冒。”“不是鬼,不是神,又推磨,又点灯;不是马,不是牛,会浇地,能榨油。”等歌谚。

1966年,榆次市政养护队在城区主要繁华街道安装高压汞灯,其中老城北门口至中共榆次市委安装6盏,菜市口2盏,花园路2盏,其他街道仍是白炽灯。20世纪70年代,城区路灯开始发展。1977年,城区路灯开始使用钠灯。1993年第三代光源钠灯大量使用。

进入21世纪,全城区路灯覆盖135条街巷,共13000多盏,其中有钠灯、汞灯、节能灯等。路灯百花齐放、五彩缤纷,各具特色。有燕子飞路灯、槐花灯、电子礼花灯、风帆灯、花柱灯、水晶灯、银花灯、节节高灯、串串灯、椰树灯等形式各异的景观灯。

农村最早安装太阳能路灯的是张庆乡演武村。太阳能路灯节能,安全,环保,无污染、无辐射,符合现代绿色环保观念;太阳能路灯采用智能控制器进行控制,可以根据天空自然亮度和人们处于各种环境下需要的亮度来自动调节灯的亮度;它耐用,维护费用低,安装组件灵活方便自主供电。如今,几乎村村有路灯,交通主干道有路灯。

   照明的发展史是一部追求光明的创业史。有光的地方就会有文明,数万年前,人类懂得用火驱赶严寒和照明,三千多年前人类开始简单的承载火烛,一直到现在的LED灯,照明经历了从火、油到电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社会经济和文化的缩影。未来照明还会继续前行,就目前来看,节能、环保、智能是发展的主要趋势,让我们拭目以待。家同国科技向前,一个小小的物件就能改变生活,愿祖国也如此从一点一滴稳步发展,为了更美好的明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