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展 | 一首《爱在西元前》,原来老有文化了

 七烟 2021-04-23
图片
展讯

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

日本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文物精品展

展览时间:2021年4月1日-5月28日

展览地点:宁波博物馆一楼东特展馆

概要

本次展览由宁波博物院、平山郁夫丝绸之路美术馆主办,汇聚了日本艺术家平山郁夫先生收藏的丝绸之路沿线文明国家的文物,展示了中国以西丝绸之路上环地中海地区,西亚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中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等地区的古代文明遗存。共计展出展品192件(套),涵盖古希腊彩陶、古罗马与波斯玻璃器、金银器、犍陀罗佛像艺术、丝路金银币、中亚织锦、印度佛教造像,以及平山郁夫的敦煌写生作品等。

图片
本次展览开展已经两周,观众们纷纷表示:信息量太大!感觉重新读了一次高中历史。

可不是么?古希腊文化、古罗马征战、东西方贸易……都是历史课本里的知识点。在这里,强烈建议各位学生带着笔记本前来参观展览,顺便,你们的耳机里可以循环播放一首歌,以渲染氛围,增强记忆。

那就是,2001年发售的,周杰伦《爱在西元前》。

当年的小编只是爱它的旋律,到今天却发现,这首歌原来老有文化了。它在四分钟不到的时间里,居然唱出了三分之一个“丝路无界”展。


不信?我们来边听歌,边看展。

图片
图片
我给你的爱写在西元前,深埋在美索不达米亚平原。
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
图片

《丝路无界:从地中海到中国》所展出的,都是日本画家平山郁夫收集的古代艺术品和文物,这些展品如同繁星点点,散落在丝绸之路沿线不同文明的不同国家和地区。

本次展览,按照文物收集的地区,分为了三个部分:一、环地中海地区,二、两河流域和伊朗地区;三,阿富汗、巴基斯坦和印度地区。

图片

摄影 李安宁

两河流域的“两河”,就是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歌曲中唱到“思念像底格里斯河般的漫延”,而真实的两河漫延灌溉的,则是夹在中间的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不达米亚”(Mesopotamia)是希腊语,意思就是“两河之间的土地”。

图片

两河流域

正如中华文明诞生于黄河流域,古印度文明兴起于印度河流域,古埃及文明发源于尼罗河流域,充沛的水源是农耕社会发展的重要条件,也是文明得以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两河流域的南部,是沼泽和宽广平坦的平原地区,这里产生了苏美尔文明,也就是早期的两河流域文明。请注意,这大概在公元前4000年左右,它也许是已知世界最早的文明

图片
图片
古巴比伦王颁布了汉谟拉比法典,刻在黑色的玄武岩。
泥板上的字迹依然清晰可见,用楔形文字刻下了永远。
图片

但是,和中华文明不同,两河流域文明,是一种“死去”的文明。两河流域文明在持续3000多年后灭绝,并一直被历史“封存”,直到18世纪,欧洲考古学家发现了楔(xiē)形文字。

我们最为熟知的楔形文字,莫过于公元前1700年巴比伦王汉谟拉比所颁布的法典。这部法典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法,用楔形文字刻在了黑色的玄武岩石碑上。

图片

图片

汉谟拉比法典石碑

苏美尔人生活的地区盛产芦苇和粘土,这两者就成为了楔形文字的纸笔。苏美尔人用芦苇或者木笔在软泥板上刻画出一个个楔形文字,之后将泥板进行晒干或者烧制。它们被称为“泥板文书”,既不会腐烂,也无法修改。

图片

楔形文字泥板

除了用芦苇写字,苏美尔人还发明了最早的滚筒印刷术——滚筒印章。印章是石制或金属制的小型圆筒,上面雕刻着各种各样的神明、人、动植物的形象。用滚筒在泥板上连续滚压,就可以印刷出连续的图案。和中国的印章一样,苏美尔的滚筒印章也是用来表示主人占有、经手和批准权利的标志,大多数的滚筒印带着主人的名、父亲的名(姓和头衔等文字。

图片

石质圆筒印章英雄战争图(本次展出)

展览中展出的这个滚筒印章十分迷你,高度只有2.8厘米,上面描绘的是人面牛身的人物和狮子搏斗的场景,用来表达对英雄的崇敬。

图片

图片

石质圆筒印章英雄战争图(本次展出

图片
图片
祭祀、神殿、征战、弓箭,是谁的从前。
图片
美索不达米亚平原与西亚裂谷带中、北段两块区域,相会于幼发拉底河中游以西地方,在地理分布上,形成了一个月牙形状的地带,被称为“肥沃新月”。它的南边是沙漠,北边是连绵的群山,而新月地带,则是一片不可多得的沃土。

图片


在这里,来自北部的山地人和来自沙漠的游牧民族,在千年的时光中上演着战争的分裂、资源的争夺与文化的融合。

最早的苏美尔人与阿卡德人此消彼长,到公元前18世纪,阿摩利人统一两河流域,建立了巴比伦第一王朝。之后,活跃在两河流域北部的亚述人在公元前8世纪前后进入铁器时代。铁的广泛使用,在军事上尤为重要,亚述军队一举称霸两河。公元前6世纪,波斯阿契美尼德王朝在伊朗高原崛起,建立起了世界上第一个横跨欧亚非三大洲的帝国。之后,安息帝国及后继的萨珊王朝,则继续延续着波斯文明的脉络。

在本次展览中展出的展品,囊括了波斯铁器时代、青铜时代、阿契美尼德王朝、帕提亚王朝(安息王朝)到波斯萨珊王朝这些跨度极大的时期。
比如我们可以看到大量的陶器。有几件瘤牛形状的陶器,表现了农耕文化的遗留。瘤牛,因为在颈背正中线上有一个突出的瘤峰(脂肪囤积块),因此得名。在古代的西亚、印度、非洲等地区,是作为家畜来饲养的。

图片

牛形陶器(本次展出)

图片

牛形陶器(本次展出)

图片

牛形陶器(本次展出)

伊朗矿产资源丰富,因此有条件孕育出繁盛的青铜器文化,出土了大量的金属器具。在展览中,我们能看到多件出土于伊朗高原的银器,并且大都刻有铭文。

图片

 银盘(本次展出)

图片

 埃兰文银壶(本次展出)

图片

银壶口沿的埃兰语铭文,意思是安比利修萨马迪的王达巴拉之子

安息王朝时期,受到希腊化或者罗马风格的影响,有一件圆形鹿纹银杯。它的中间是一头垂死的牧鹿,周围是放射状的纹饰。

图片

图片

鹿纹银杯(本次展出)

之后的波斯萨珊王朝继承这一传统,制造了很多中间装饰有动物纹样的圆形金属盘、舟形的镀金银杯,以及徽章式金银器。

图片

鸟纹浮雕杯 (本次展出)

图片

孔雀纹舟形镀金杯 (本次展出)

图片

帝王鸵鸟狩猎纹银盘 (本次展出)

图片
图片
我感到很疲倦,离家乡还是很远。
图片
喜欢看古代展的观众,可能会对上面的展品有一种熟悉感。确实,在中国也发现了很多萨珊式波斯金银器。自南北朝到隋唐,萨珊波斯与中国在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

图片

北周李贤夫妇合葬墓出土的鎏金银瓶

上世纪70、80年代,在山西大同出土了大量的萨珊式波斯银器,其中有些是波斯使者直接带来的礼品,当然也有些可能是经过贸易途径得来的。

图片

北魏封和突墓出土萨珊狩猎纹银盘

图片

大同南郊出土人物动物纹鎏金银高足杯


除了来自波斯的器具,中国的各种陶瓷器、金银器、玉器也常仿制波斯器的器型。比如唐代有很多海棠杯的,杯型仿自波斯酒器。

图片

上:萨珊波斯多曲长杯
下:唐摩羯纹金杯

萨珊王朝存在四百余年,最终被阿拉伯帝国入侵而消亡。一个国家有消亡的时刻,但是一个地区辉煌的文化影响力却远远超出疆域的边界和时间的限制,至今熠熠生辉。

一首歌还没唱完,而世界已经轮转几十个世纪。每一件从时间长河中幸存至今的文物,都诉说着一段壮阔的历史。丝绸之路无界,文物故事无限,让我们看展吧。
参观指南
开放信息
周二-周日免费开放;
周一闭馆(节假日除外)
开馆时间:9:00-17:00(16:00后停止入馆)
地址:宁波市鄞州区首南中路1000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