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间戈氏尊奉戈春为始迁祖,明正德末或嘉靖初(1521年),始迁祖戈春(字旸泉)自江南苏州府吴县来居京师谋生,在京传至四世,1644年,承印诸兄弟五人迁居河间府献县丰尔庄定居,这在历次续修的河间府《戈氏族谱》和河间戈氏遗存下来的历史资料中都有明确记载。河间府《戈氏族谱》1679年由6世戈英手编,1760年由9世戈涛编印成册,至今历8次续修,族谱信息完整,世系脉络清晰。 近年来,随着信息交流的方便快捷,得知常州武进文新堂《洛阳戈氏宗谱》(简称南谱)有河间戈氏始迁祖戈春及部分族人的族谱信息。记载武进始祖戈贤麓,其二世戈凝、戈昇俱迁北直隶河间府献县,称三世戈瑀、戈麟为北直隶支系始祖,其后第五世出现了河间戈氏始迁祖戈春名字,与戈九畴、戈九经同为四世戈贵之子,并记载了戈春及其后六世族人简介信息,六世至十一世选择性地记载了河间戈氏长支戈英、戈懋伦以下取得功名的相关人员,没有记录河间二支到六支其他族人信息。 经反复翻阅河间府戈氏七谱、八谱、九谱谱书和河间戈氏相关历史资料,对比《南谱》、《过戈氏族谱》等记载的族谱信息,看出《南谱》记载的信息多处有背常理,怀疑历史上有人抱谱附会。 河间戈氏出自苏州吴县的记载是明确的,河间府《戈氏族谱》正文、历次序言、戈英父亲及五进士部分人的传记和墓志铭等章节均反复提到,记载非常明确,前后一致。河间戈氏历史上人才辈出,二世戈大本、四世戈元捷均为进士,六世戈英至九世戈涛,又出了远近闻名的“一门四代五进士”,期间举人有25人。最早的族谱正是由6世戈英手编,9世戈涛编印成册,他们当初没有把戈春的出处写入族谱,而是决定以始迁祖为断,自成北谱,肯定是找不到确切依据。而从《南谱》记录的河间戈氏人员信息看,基本截止到戈涛子孙辈,即河间戈氏立谱之后,立谱的这几代人都不清楚出处,自己确成为《南谱》的记录对象,显然不对。 在《南谱》中,同为戈贤麓之子,北迁的戈凝、戈昇与留居武进的戈廷璋、戈廷珺名字不相排列,同为戈贵之子,第5世戈九畴、戈九经与河间戈氏始迁祖戈春名字不相排列,这不符合多数家族的胞兄起名惯例。 戈凝、戈昇和戈廷璋、戈廷珺的后人,《南谱》是分开编辑的,截然分成了两部分内容,只是两部分内容的始祖都指向戈贤麓;分开编辑的北迁人员和武进后人没有一代同辈排字相同,如果这些人有血缘关系,族谱信息应该是融合的,即使后来分开,也应该在一定时期有起名辈份的沟通,不会所有辈份没有相同排字。 《南谱》在10世以后只记载了河间戈氏长支戈英、戈懋伦支系,二支、四支、五支、六支人员信息没有记载,河间戈氏的历史名人主要出在了长支,《南谱》这样记录族谱信息显然是不对的。 从其它历史信息上看。古谱《过戈氏族谱》在江浙一带许多戈氏家族都有传承,《过戈氏族谱》上册(一世至八十四世)中有记载信息:世栋派七十六世戈镇统→戈升→戈麟→戈贵→戈九畴、戈九经;九畴,字惟范,号雨泉,嘉靖甲辰进士,位至严州府知府。这些信息与《南谱》二至五世记录相同,但向上不是指向武进始祖戈贤麓,向下也没有提及河间戈氏始迁祖戈春。另外,《南谱》记录的北直隶相关信息中,河间戈氏以外的人员,如进士戈九章、戈九畴,钦天监监正戈近亨等人,在网络中零零散散能找出一些史料信息,其籍贯均指向吴县。这些人与河间戈氏的血缘关系无从考究,但籍贯出自吴县是与武进族谱记录相背离的。 《南谱》记录河间戈氏的信息是单方面的,因河间府戈氏在族谱信息和历史资料中有明确记载出自苏州府吴县,没有任何武进相关记载,仅凭《南谱》单方信息,不足以说明河间府戈氏出自武进。河间戈氏出自吴县,与江浙一带的戈氏后人应该为同根同源,但没确切依据不能确定这种溯源意义上的同谱血缘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