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书日,分享一下我读中医书的经验

 智慧男孩罗智允 2021-04-23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遇秋在这里讲一点自己的看法。

学习西医,一般看最新版的书就可以了,不要说看1000年前的书,就是看10年前的书,也有很多已经过时的知识。这种情况下,对于初学入门的人来讲,是非常有利的,因为知识量少。但对于长期来讲,是不利的,因为新知识不断代替旧知识,虽然核心知识变化不大,但外围的知识也不可缺少,干到老得学到老。

而中医就不同了,不仅要看最新版的书,还要看两千年以来的书。看完《中医基础理论》,还要再去看 黄帝内经 吗?学完中药学,还要再读《神农本草经》吗?学完方剂学,还要再读《伤寒论》、《金匮要略》吗?……答案当然是:要的。

两千年来,积累下来的中医书籍浩如烟海,多如牛毛。遇秋手上的中医电子书,有五六千种,不要说人脑,就是电脑,也有几千G,不要说仔细读完,就是一本一本打开再关掉,也得十天半月的功夫才能做到。该怎么来读?

根据遇秋多年来的经验,认为应该分主次,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

怎么来分呢?可以把书分为看家书、精读书、泛读书三大类。

第一类,看家书。

这类书是用来增加深度的。

这个不需要多,两三本就可以了。如果不是专科医生,一般四大经典即可。实在没精力,把《伤寒论》、《金匮要略》两本搞精通就可以了。如果专科,建议寻找专科的经典。

这类书,是要搞得滚瓜烂熟的,内容要逐字、逐句、逐药、逐方搞清楚,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还要经常诵读,而且是出声朗读,不是默读。一年怎么也得温习一两遍。

第二类,精读书。

这类书,是用来增加深度和宽度的。

5~10本就够了。一般至少中药1本,方剂1本,其他查找和自己临床最密切的经典书籍,静下心来,读个七八遍,争取搞懂里边的每一个字。

这类书也需要反复读,只是不需要达到第一类的深度。

第三类,泛读书。

这类书,是用来增长见识的。

越多越好,翻一翻,有用的就记下来,没用的就跳过去了。

遇秋泛读过几百本中医书,其实大多数都是没什么价值的。有的老中医,本人不动笔,让学生动笔,这类书,一般都是含金量很低的,不要购买,更是不要浪费时间去看。

要看的话,尽量争取看老中医本人写的,看的时候才能感受到老中医的感情和体悟。

总之,中医书太多了,一定要讲方法,下功夫。其实吧,如果能把看家的书吃透,再加几本精读书,临床效果应该很不错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