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中医书选中医书的一个方法

 rongma 2020-06-24

根据遇秋多年的看书选书的经验,给大家分享一个小小的方法。

书的作者,一般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著”,通常是作者自己写的原创内容,这种书最能体现作者的风格,写作水平当然也千差万别。但不管怎么样,都是自己写的。

第二类“编”,作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人。通常这种书只是汇编现成的资料,很多工具类的书就是这种,某种疾病的治疗经验集也是这种。这类书,通常相对枯燥,有些价值很高,有些是粗制滥造。

第三类是“编著”,作者可能是一个人,也可能是多人。这种一般是汇编一些别人的资料,再加一些自己的按语、感想之类的。

除了工具书,遇秋建议,读书选书的时候,尽量先选第一类“著”的书。这类书,作者亲笔书写自己的经验,让人感觉如临其境,代入感很强,经验的关键点也能说得很通透,通常能给人想不到的启发。

但是,第一类“著”的中医书,现在也有个很不好的现象,就是虽然写着“张三医案医论临床经验集”,却是“李四”执笔。这类书还不少,近几年出现的老中医经验、医案等,有很多是这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因为现在有个老中医经验传承的政策,一般在医院上班的老中医,都会指定师承接班人。老中医的经验,都由传承人来撰写,通篇行文都会有类似“X老”、“XX教授”的字眼。很多医案的按语,也是由传承人写的,写得有点隔靴搔痒的感觉。

这种书,看起来枯燥乏味,甚至味同嚼蜡,本来是很好的经验,却写得让人难以看进去。

在还没有读完其他老中医自己写的书的情况下,遇秋认为,这种代笔的书,还是少买少看。

所以,遇秋建议,中医的书籍多如牛毛,而每个人的时间精力很有限,要看书的时候,尽量先把书籍作者亲自写的书看完。如有余力,再看其他的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