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國思想簡單說:周初 @漫卷詩書x憨字樹

 文明知识宝库 2021-04-24
思想史 中國 哲學 孔子



殷商上帝,周初之天、孔子之天

  殷人重巫,凡重神權必薄人事,殷人事事皆取決於鬼神,蓋一切聽天意。
  周初推翻殷商霸權,此艱苦奮鬥之背景,使其必堅信人為努力以克服困難,遂強調人之主宰的思想傾向。然而周人雖強調人為,但對天人關係有新的看法,此為「德」之觀念。「德」為超越天、人的價值根源,故天與人只能「唯德是輔」。周人雖不廢天命,但天命歸於「有德」,而人是否「有德」是可以自主決定,此乃周文化之特色。
  孔子依襲周代禮樂而來,為挽救周文疲弊,以道德為人之本體,天為道德化之天,代表道德之終極境界。人由心性之根據與修養工夫,以追求聖人境界,只有生命極致表現的聖人,能契合最高目標,達到天人合德,此為道德理想的天人合一論。

內聖外王──儒家人文傳統核心

一、廣義:
(一)人格理想、經世修身、新民明德。
(二)現代文化反省與借鏡
(三)人格主義:人之社會性(二者不分),參與政治、社會等外向義務。
(四)本性自天賦的超越意識,個性永保獨立、不為群體所沒。
(五)大眾壓力:生命的量化與外化的傾向,忽略生命內在(心靈)的深度層面。
二、狹義:
(一)政治思想,聖王精神的道德精神理想主義。
(二)政治領導人以道德精神為準繩。
(三)完人:體現個人人格與社會治理、穩定的關鍵。
(五)聖王德治的道德精神:
1.幽暗意識:極限與危險性
2.超越意識:獨特的批判意識與抗議精神
三、幽暗意識
(一)發自對「人性中『先天的陰暗面』、社會的黑暗勢知警惕」。
(二)周初的憂患意識:
1.時代環境的艱難險惡。
2.險惡來自於人性,而非偶發,故憂患不可能被消除。
(三)周初憂患意識至孔子時,由外轉化為內在人格聯繫。
四、超越意識
(一)內聖觀念:天人合一的「天人之際」思想。
(二)德性倫理蘊藏:以天為主的超越意識。
1.孟子:發揮己身之善,與「超越之天」形成內在契合。
2.〈中庸〉〈大學〉:個人道德轉化為承受天賦的內在使命。
3.知天、事天:權威二元化意識,領導者受天命,立政治與權威中心,為社會秩序的內在權威。
4,〈王制〉〈月令〉:〈王制〉為封建制度,〈月令〉則為封建制度的宇宙框架,前者基於後者宇宙秩序而應之配合。
五、天人相應:先秦儒家「禮」中的治天下觀
(一)皇權、家族為「人世」與「神靈」相接之一環。
(二)禮為殷商「宇宙神話」的延續,神靈不可變,因此人世秩序基本制度亦不變。
(三)德之觀念:將「主權」與「宗族血緣」相分離,由道德決定天子的職責。
(四)天命思想為宇宙神話的修正。
(五)春秋時仍盛行,以「德性倫理」調節「禮制」的外範倫理。
六、天人相應的延續
(一)承襲殷商宗教文化,後成〈月令〉,並以「陰陽五行」觀念所建構。
(二)儒家天人之際思想的兩種形式:
1.神聖制度不變、有限度地批判,天人相應繼承殷周古老傳說,透過人世間的社會關係以及外在制度,建立外在實質的聯繫。
2.以內化為前提的權威,二元化激烈批判,「天人合一」始於樞紐時代,個人的心靈精神超越而建立內在本質的聯繫。
*天人相應思想至戰國時期,出現於各家之中,因比重而又所不同(超越意識與批判意識的強弱)。
(三)漢代的主導地位:以《春秋繁露》《白虎通》為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