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最后一首五言律诗,凄不成吟

 板桥胡同37号 2021-04-24

暮秋将归秦留别湖南幕府亲友

唐·杜甫

水阔苍梧野,天高白帝秋⑴。

途穷那免哭?身老不禁愁⑵。

大府才能会,诸公德业优⑶。

北归冲雨雪,谁悯敝貂裘⑷? 

Image

作品注释

⑴上句记地,切湖南。下句记时,切暮秋。白帝,是司秋的神,与白帝城无涉。此二句有举目非故乡之感。⑵此二句自叙。杜甫的愁很大,少壮时,还可以“放歌破愁绝”,“一酌散千忧”,而今都不行了,所以说“不禁愁”。

⑶此二句颂辛京杲和亲友。唐时谓节度使府为“大府”,这里指观察使。才能会,所谓济济多士。

⑷暮秋从湖南出发,到秦中,已是冬季了,故曰“冲雨雪”。黄生云:“接联(第二联)及尾联,口角愈伤悲,身分愈高傲,由其气足以振之故也。” [1]

作品简析

这是公元七七〇年秋杜甫在长沙所作,是杜甫最后的一首五律,目的是希望亲友们能送点盘川。这年夏四月八日,长沙曾发生臧玠的乱子。这个乱子到底是什么时候、是怎样平下来的,后人虽不十分清楚,但据《唐书·代宗纪》:“大历五年五月,癸未,以羽林大将军辛京杲为潭州刺史、湖南观察使。”又《新唐书》卷一百四十七《辛京杲传》:“京杲,肃宗时累迁鸿胪卿,为英武军使。代宗立,封庸国公,迁左金吾卫大将军,进晋昌郡王,历湖南观察使,后为工部尚书,致仕。”可见这位新湖南观察使,乃是皇帝左右很重要的一员大将,这个乱子,大概就是由他来收拾的。时间,则当在六月。这一点,相当重要,因为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杜甫为什么忽然改变原来南下郴州的计划,又由耒阳折回长沙的过程。杜甫无时无刻不想北归,避乱南下,本是万不得已,现在乱子既已平定,他自然要掉转船头北归了。这是毫无足怪的。 [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