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21

 嘟嘟7284 2021-04-24

文章较长,并且里面涉及到大量的数据演算,慎入!为方便起见,先直接说结论:个人认为,结合目前股价和光伏基本面情况,如果看1-2年话,大全新能源(美股)存在低估(对应新特能源(港股)也应该存在低估)。而隆基、通威、爱旭以及晶澳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高估。

如果想要知道分析的逻辑,请耐心看完本文,文章观点不一定对,只是自己的看法而已。文章分为三部分:业绩回顾;光伏未来两年整体形势;主要公司处境与业绩预测。

一、业绩回顾

我2021年初在文章《2021年光伏形势与主要公司业绩预测》中,基与当时掌握的情况分析了2021年的光伏形势以及主要公司业绩。先来回顾一下当时预测判断。

从对20年业绩判断来看,通威、隆基和晶澳的预测基本在合理误差内,大全略微低估,爱旭略微高估!

大全:略微低估。20年大全产量7.7万吨,出货量7.5万吨,扣非8.4亿元计算,对应单吨净利在1.12万元,略高于通威永祥的净利表现。公司20年硅料平均售价61元/kg(不含税),售价与通威的硅料基本一致,这直接表明大全成本略低于通威,大概在50块钱/kg(全成本)左右。2021年,大全并没有扩产计划。产能也是7.5万吨左右。

通威:如果不考虑2.7亿元的资产减值,公司实际业绩与我预测的基本一致!2020年硅料净利润7.9亿元,对应出货量8.66万吨,对应单吨净利0.92亿元,按照电话会议披露的平均售价推算,硅料生产全成本大概52元/Kg。电池片11亿元(组件亏损0.7亿元),对应出货量21GW,其中单晶18GW,多晶3GW,考虑多晶不赚钱的话,单晶电池片单W净利大概6分钱,相比于2019年单W净利润1毛钱,下降40%,出货量由2019年的13GW上升到21GW,上升61%。量增价跌,在出货量大幅上升的情形下,而电池片净利润出现了下滑。通威硅料产能21年底投产10万吨,产能将达到18万吨,但是投产部分因为产能爬坡等原因,并不会对21年的出货量构成影响。电池片产能要达到55GW以上

隆基:20年净利润85.5亿元,扣非之后只有81亿元,其中资产减值9.5亿元。隆基的资产减值,我没有考虑在业绩预测当中。因为我在文章《光伏行业投资机会》当中,已经反复提出一个观点:光伏企业的资产折旧少了,不符合实际情况,利润存在高估!隆基计提减值正是合理的做法,也在预料之中。隆基20年组件对外出货24.5GW,硅片出货58GW,扣除自用24GW,大概对外销售33GW左右。则算下来,硅片单W净利润大概1毛钱,硅片到组件一体化单W净利为1.7毛钱。21年底,隆基硅片到组件产能分别为105GW,38GW和65GW!硅片依然外卖,电池片有缺口,需要采购。

爱旭:爱旭实际净利润比预估的还要少一些!爱旭20年出货量大概13.2GW,如果按照5.6亿元的扣非净利润进行计算,那单W净利润只有4.3分钱左右,大幅低于通威的6分钱!我原预测大概是按照5分钱来计算的。爱旭20年底产能大概26GW,21年底大概36GW。另外说一下,爱旭借壳上市,20年6.68亿元的扣非净利润业绩承诺是没有达成!于是便在21年的基础上进行调整,新的业绩承诺是9.3亿元的扣非。

晶澳:20年组件出货大概15.9GW,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如果扣除电站收益的2亿元,那组件对应单W净利大概7分钱上下!对比通威的电池片单W净利6分钱,隆基的硅片到组件一体化单W净利1.7毛钱,显著的低。即使考虑部分电池片外采(19年底硅片到组件产能11.5,11,11GW,20年底硅片到组件产能16,19,24GW,硅片和电池片外采相当少)增加成本,晶澳在成本管控方面也确实不如隆基和通威。21年底,组件产能为40GW,硅片和电池片配套80%!

说完20年的情况,来谈谈原先我对21年光伏形势以及各公司业绩预测:当时的预测是基于对21年全球光伏装机容量不太乐观的情形假设之下,当时我判断21年光伏装机140-150GW左右,考虑容配比的话,估计组件需求只有170GW上下,而最短缺的硅料,产能也有190-200GW左右,应该说是完全够用,因此我判断,21年硅料价格相比于20年,有一些涨幅,但是不会太猛烈。

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一季度硅料价格猛涨,飙升到130+元/Kg。实际上,一旦硅料价格上涨,但是终端组件价格涨不动,那只能榨取硅片到组件(以及辅材)的利润。因此,此次硅料涨价,实际上只是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的重新分配而已。硅料如果上涨10块钱,税后就是8.7块钱,1kg硅料对应组件大概375W,单W对应2-2.5分钱。换句话说,如果21年全年硅料平均价格上涨10块钱,并且终端组件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压缩中间环节2-2.5分钱的的单W净利润。那推算方法就是:先预估硅料价格,再推测下游一体化龙头的的利润情况,再推测其他公司的净利润!

二、2021年-2022年光伏整体形势

我们先看2021-2022年光伏整体供需形势情况。我在下图列举了各环节2017-2022年整个产业链的产能和需求情况(需求考虑组件需求量,与装机量的区别在于要考虑容配比)。总体情况来看:硅料2021年明显稍短缺,但是能够满足全球组件需求。单晶硅片、单晶电池片非常明显的从短缺变为过剩,而临界点为2020。我们看过去2019年之前,单晶硅片和单晶电池片明显短缺!在多晶继续存在的情况下,定价权在多晶,单晶便有超额收益。而2021年以后,单晶硅片和单晶电池片明显已经过剩。尤其是高景、上机、京运通等新进厂商的扩产,单晶硅片产能涨幅最大,过剩程度也最大,未来压力将相当大。这也是我在隆基和通威的研究文章中,提出这两家公司目前位于高峰拐点观点的根本原因!

注:2021年组件需求量按照190GW,2022年按照210GW计算,已经相当乐观

下面我们来单看每个环节的情况:

1、先看硅料,2021年短缺程度明显比2019年和2020年更大。但是2021年装机量我按照160GW来计算,组件需求对应195GW。虽然硅料短缺,那也是能够满足全球需求。但是为什么一季度硅料价格能涨这么多!我认为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是部分硅料厂检修,导致供给略微减少,第二个更重要的原因是硅料供给紧平衡已是行业共识,而且部分硅片大厂又有长单锁定(即使长单可能执行力度上没有那么强),导致可以外卖的硅料更少,因此下游硅片厂商开始抢硅料,以保原材料正常供应,从而保开工率!而如果此时上游硅料厂通过屯库存,来调节供给,会导致市面上硅料供给严重不足,从而引发硅料价格暴涨。因此,个人判断,一季度末二季度初应该是硅料价格的高点,二季度往后硅料价格会下跌,全年硅料平均价格会落在110元/Kg(税前)或以下。

我们来看看硅料的未来形势,下表给出未来硅料厂的扩产规划。从扩产来看,已经达到惊人的106万吨,如果按照1万吨=3.6GW来计算,扩产都有380GW,加上现有的200GW,合计接近600GW。如果这些产能按照规划2024年之前全部投产,那硅料端压力将非常大。而2022年底之前投产的有:通威至少15万吨,协鑫5万吨颗粒硅、新特5万吨、亚洲硅业3万吨,东方希望未知,那合计投产至少都有30万吨,超过100GW的量。一旦需求不足300GW(概率较大),硅料供给明显过剩,价格压力非常大。隆基的钟宝申在投资者电话会议里屡次说:硅料短缺是暂时的,未来将过剩,隆基没必要介入硅料环节。我认同这种观点。

2、再看硅片,从数据来看,硅片产能2019年短缺,而2020年出现过剩,2021年过剩程度加剧!但是为什么看隆基财报,硅片的盈利水平还这么强?并且21年以来,隆基非常强势,硅料涨价,硅片跟涨。我认为原因就两个:一是虽然硅料短缺,但隆基有硅料长单,能够锁定部分硅料。因此,硅料短缺直接导致硅片也短缺!价格能完成传导。二是隆基的成本相对优势还在,边际定价原理导致隆基盈利水平能够保住。(隆基目前最大的竞争是中环,中环之前是国企,成本管控力度不足)。但现在问题是:一旦22年硅料产能释放,全面过剩以后,隆基硅料长单保护弱化,压力非常大,而且硅片供应端变化也较大:

A、通威扩产15GW硅片,外采减少,通威外采大部分是隆基的硅片。

B、高景扩产50GW,22年应该会有20GW的产能投产,高景未来将会是隆基非常强有力的竞争者,后发优势+晶科原班人马!实力不容小觑。并且他们直接做210尺寸,完全可以短时间做到接近隆基的成本。

C、中环目前实控人的是TCL,无论从管理还是成本控制,都会有进步!

D、上机、京运通设备厂商进入硅片,产能扩产幅度较大。

E、晶科、晶澳等一体化厂商持续扩产,外采也会减少。

F、下游电池片厂商议价能力普遍不强,导致拓展多元供应商的意愿非常强烈!一旦有合格的供应商,大多数电池片厂商都会调节一部分份额给新供应商,防止被隆基卡脖子。

因此,综上几个因素,可以得出一个大致的判断:21年开始,隆基在单晶硅片的垄断地位将受到多方位的挑战,未来想要保持50%的市场份额,基本是不可能的!未来随着硅料产能释放,长单保护力度减弱,隆基的危机将非常大!这也是我在隆基的分析文章里面提出隆基目前大概率位于高峰拐点,未来业绩增速和经营绩效会全方位下滑的原因。

3、接着看电池片环节,电池片环节非常惨烈,从2019年三季度,价格就从1.2元/W,暴跌至1元/W,可以查看通威和爱旭的单W净利表现,出现了非常明显的下滑!据调研,21年一季度,通威甚至开始亏损卖电池片。通威成本管控是全球第一,龙头都出现亏损,其他厂商肯定会亏损。

从数据来看,21年和22年单晶电池片更加过剩,即使考虑尺寸变化,预计22年大尺寸电池片产能恰好够用。届时,166以下要全部淘汰,各个大厂要全部计提设备减值!压力非常大。

再看专业化电池片厂商的生存空间问题。从数据统计来看,主要的组件大厂(前十)组件产能不断上升,一旦未来组件端集中度上升,那电池片自我消化将成为主流。我们看数据,到2021年底,一体化电池片厂商产能超过175GW。如果2022年,前十大组件厂完成全球90%的组件出货,那预计电池片自我消化都有160GW(如果考虑2022年投产,会更多),一旦组件需求210GW左右,那外采只有50GW!问题是:今年底,光通威一家的专业化电池片厂商产能都有55GW+,还有爱旭的30GW+产能。压力非常明显。专业化厂商唯一能做的就是技术创新,打造出差异化。但是目前来看,短期内非常难。

4、最后看组件环节,组件环节过剩程度一直都在,但是组件具有特殊性:一是组件投资强度相比于前三个环节较轻,二是组件厂必须产能过剩,用来应对客户订单上升的突发情况,不然客户会转向其他供应商。因此,看组件不能看产能,而要看渠道和销售。

从数据来看,组件扩产幅度明显慢于上游,原因就在于销售端的分散性,导致进入壁垒明显上升。虽然组件销售有点儿类似于2C,渠道的壁垒较高,但是由于在光伏成本持续下降和生产厂商一体化的大背景下,单纯的组件业务并不能获取较好的利润,未来随着市场集中度提升,组件业务薄利的情况会得到改善!这也是我目前最看好的环节。

总体来看光伏未来2年的市场大背景:多晶转单晶已经完成,在单晶全面扩产的大背景下,产业链从硅料到电池片将产能大幅过剩,落后产能一旦被淘汰,没有价格支撑,产业链价格压力将非常大。并且,随着学习曲线的扩散,各个大厂直接的成本将不断接近,几个龙头厂商的超额利润将慢慢消失。

在上游全面过剩的大背景下,组件端显得尤为重要,谁掌握渠道和销售,谁就能完成自我产能的消化。因此,组件端虽然是最不盈利的,但是也是最为重要的一环,这将直接导致通威、爱旭等专业化厂商将面临巨大压力,一旦没有技术、成本方面的绝对领先和差异化,可能会面临淘汰的命运。

三、主要公司未来处境和业绩预测

按照我之前说过的业绩预估方法:先预估硅料价格,再推测下游一体化龙头的利润情况,再推测其他公司的净利润!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主要公司的未来处境以及2021年的业绩大致预测。

1、先看通威,21年和22年,通威的硅料业务仍然是全产业链处境最好,但是从更长期来看,协鑫的颗粒硅是一大威胁,稍有不慎,容易被颠覆。按照通威的规划:云南一二期10万吨,保山一二期10万吨,内蒙古和天合的合作项目5万吨,一共25万吨规划,如果2022年全部投产,那预计2023产能能够达到惊人的34万吨,2023年按照每万吨3.7GW来计算,产能达到126GW左右!也就是说,如果2023年组件需求达不到250GW的话,那通威规划的市占率是超过50%,这显然是不可能!原因比较简单:一是其他厂商也在扩产,并且都在新疆,地域性导致的电价差异缩小,成本也会不断缩小,届时,通威的硅料成本没有压倒性优势,那就不可能通过大幅杀价格淘汰其他厂商,除非自己承受亏损。二是下游硅片厂商会扶持好几个供应商,防止一家独大而操纵市场价格。从隆基、上机等厂商签订的长单协议就可以看出这种趋势。

而电池片业务更是不容乐观。21年,通威有眉山、金堂、与天合合作三个大项目投产,预计到21年底,单晶产能55GW+,如果22年满产则是55GW以上!我在上面已经提到了专业化电池片厂商的困境。21年来看,通威的电池片还可以有硅料来进行配合:因为硅料供给紧平衡,卖硅料的前提是保硅片供应,在全产业链短缺的情形下,只要硅片供应没问题,电池片销售就没大问题。而到了22年,硅料过剩,电池片失去保护,将非常危险。

总体情形:硅料有颗粒硅的冲击,虽然短时间影响不大,但是拉长来看,是一个非常大的威胁。由于通威没有组件销售作为支撑,而电池片产能日益扩大,在一体化厂商电池片缺口越来越小的情形下,生存将越来越困难。

我们来计算需要多少投资!硅料业务,按照每万吨设备投资8-10亿元进行计算,25万吨产能规划,光设备投资就有200-250亿元!还不包括厂房等。拉棒、切片要扩15GW,大概50亿元投资,电池片按照规划2022年还要扩20GW,投资50亿元。三块业务合计投资300亿元+。最近通威才宣布120亿元的可转债发行。而目前通威还有一个大问题便是设备计提减值问题,之前在发过的文章里面说过,不多说了。

业绩预测如下:硅料平均价格按照110亿元来计算,税后大概95-96元,单吨净利润大概4.3亿元左右,8.5万吨出货大概36亿元。硅料价格上涨35元,对应压缩下游硅片到组件一体化利润大概6-7分钱/W左右。而电池片由于必须满产满销,有光衰的缺点,承担往往更多,预计通威电池片全年净利2-3分钱/W。30GW单晶出货,对应6-9亿元!其他业务7-8亿元,合计47-54亿元,中性预估50亿元,如果考虑资产减值的话,会更低。

2、再看隆基,隆基目前处境最危险的毫无疑问是硅片业务!硅片既有一体化厂商的扩产,还有现有专业化厂商的扩产,更有外来厂商的进入!激烈程度可想而知。隆基21年及其之前单晶硅片的毛利率高企,主要得益于学习曲线还位于非常陡峭的部分,导致领先一步,成本差距非常大,一旦学习曲线变缓,在加上时间,成本差距会不断缩小,隆基的成本优势将逐步被抹平。这种形势可以用下图来表示:2018年的时候,由于隆基先进入单晶硅片领域,导致学习曲线最先位于陡峭部分,和其他厂商的差距也较大,但随着时间推移,成本差距会不断缩小。

目前隆基最好的资产是组件!组件出货量已经超越晶科,做到全球第一,未来隆基在组件环节做到25-30%的市占率,是非常有希望的。在组件销售分散化、2C属性的特点下,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哪家组件厂商能够超越隆基!但是在未来抢市场,持续降本的大背景下,想要利用组件的壁垒和优势来获取厚利,还是非常难的。

最近,隆基相继宣布进入BIPV和氢能行业,我还是有一种隐隐的担忧。隆基之前就是靠着专注与单晶硅片和组件做大做强的,现在想要进入其他行业,多元化(即使这些业务有一些相关性)经营势必会分散精力。但整体来讲,隆基在光伏产业中,目前来看还是最稳的公司:组件销售端的优势+成本管控+管理优秀。

业绩预测:硅料涨价压缩下游6-7分钱的单W净利,20年,公司一体化净利大概1.7毛钱。现在最不稳定的玻璃价格,到底能让出多少利润,不好判断,我们假设相比于20年,不让利。那么6-7分钱全部又硅片-组件承担。那预计隆基20年一体化净利润大概1毛钱,即使考虑隆基降本、或者终端组件能够涨价2-3分钱,那估计也是1.2-1.3毛钱/W。于是,我们假设硅片完成价格传导,盈利1毛钱,一体化1.2-1.3毛钱。隆基规划80GW硅片出货,40GW组件出货。算下来硅片大概40亿元,组件大概48-52亿元,在加上投资收益和电站收益10-12亿元,预计大概100亿元上下。即使考虑盈利进一步加强,但是我们还要考虑资产减值因素,两项相遇抵消。

另外,20年隆基扣非净利率大概在14.5%左右,21年由于硅料涨价和竞争加剧,肯定会下滑,假设12%,隆基宣称20年收入目标850亿元,算下来大概102亿元。

3、再看爱旭,从产业链形势来看,爱旭相当危险!通威电池片目前主动降价,主要原因我估计是想要打垮爱旭、润阳(准备上市)等专业化厂商。一旦爱旭最近一两年的新技术出不来,极有可能在一体化厂商电池片缺口减少、通威主动价格战的双重夹击下,被淘汰!通威股份业绩21-22年有硅料保护,电池片主动价格战,只要做到盈亏平衡即可。而一旦通威只能做到盈亏平衡,预计爱旭会亏1-2分钱/W。那么,爱旭势必完不成业绩承诺。因此,爱旭的处境,应该说是相当危险的。

业绩预测:估计爱旭出货量达不到30GW,因为硅片原材料是个大问题!预计全球出货量25-30GW左右。如果通威预计2-3分钱的净利润,那爱旭即使考虑大尺寸和规模优势,预计单W净利润也和通威差不多,预计净利润5-9亿元。乐观预计9亿元,依然完不成业绩承诺。

4、晶澳为一体化厂商,从硅片到组件都有产能,从产能规划来看,晶澳目前硅片和电池片规划产能为组件的80%。2019年,硅片到组件产能是匹配的,按照规划测算,未来硅片到组件产能将再次匹配,基本没有外部缺口。

晶澳2021年想要完成25-30GW的出货量,问题应该不大。但是一体化的单W盈利会明显减弱,一是因为硅料涨价,二是因为晶澳所签订的硅料长单协议较少!很有可能受制于硅料供给制约,硅片自供比例相对较少,导致硅片、电池片外采增多,从而降低单W净利。

晶澳在行业内的表现中规中矩,不像隆基这么有爆发力,也不会像其他龙头(阿特斯)一样出现掉队。从成本管控和管理来看,不如隆基和通威。

业绩预测:组件出货25-30GW,单W净利20年大概是7分钱,考虑公司规模化降本,预计21年单W净利润大概4-5分钱,净利润大约10-15亿元,加上电站2亿元,大概12-17亿元,中性预估15亿元。

5、大全,很简单,单吨净利润大概比通威永祥好一些,按照4.5亿元计算,出货量按照8万吨计算,对应净利润36亿元。

现在我们可以总结如下:

上面业绩是基于2021年全年硅料价格平均110元/kg计算,如果硅料价格超过110元/kg怎么办?那就继续挤压下游的盈利能力。具体可以自己推算。

从PE来看,我个人意见是:除了大全,其他四家估值都高了。原因在于:2022年这几家厂商拿什么来增长?

隆基硅片和组件都达到目标,未来如果出货量随着装机量进行增长,也就20%左右,但是随着竞争加剧,单W净利润会下滑,预计业绩也就10%的增长左右。短期内,BIPV和光伏制氢业务不能对业绩进行支撑,隆基还怎么保持高速增长?

通威,电池片压力非常大,新技术如果迟迟不出来,电池片业务将是一个大包袱。同时硅料扩产,盈利下降,即使考虑大幅扩产,未来3-5年业绩极有可能还不如2021年!

晶澳也是和隆基一样,硅片到组件完全一体化以后,未来想要业绩增长,只能靠组件出货量的持续上升。组件端,几个巨头都有自己是势力圈,想要抢份额非常难,如果随着装机量增长,业绩增速有限。并且晶澳成本管控不如隆基和通威,从ROIC来看,并没有创造什么价值。

爱旭目前及其危险,新技术如果出不来,可能要被淘汰。

大全目前因为只有硅料业务,整体看上去还好。新特也是一样。但是由于这两只股票在美股和港股,对于估值也不好评估是否低估。

其他厂商就不一一说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推算一下。

作者:斯宾诺莎的世界链接:https://xueqiu.com/5849834563/177890825

来源:雪球著作权归作者所有。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