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隆基股份交流纪要

 云中仙圣 2017-12-03



2、单晶硅片未来的价格不好判断,随着成本的下降,价格的下降是必然的,今年一年都没跌也是事先没想到的。金刚线切割对比砂浆的优势明显。如果多晶无法切换金刚线,就面临被淘汰。现在即使切换过来了,和单晶还是有差距的。现在单晶硅片比多晶硅片,每片要多卖1元,但成本只多2毛钱(比多晶金刚线硅片,比多晶砂浆切割低2毛钱)、,可以降价的空间要大的多。虽然硅片价格多1块钱,但做到组件之后基本上成本差不多,现在看比多晶略高一点点。但是因为单晶的功率高,所以可以节省土地、支架、线缆的成本。隆基的定位是保持略优的性价比,只要优一点点,获得下游更高的接受程度。单晶的高效产品更多、效率提高的快,可以接受的价差在增加。16年和多晶的价差在六毛钱,现在到了1块钱。

3、明年的降价幅度:起点6元,降价15%的预计,到5元左右;成本可以再下降10%左右。如果隆基的单晶硅片再降价20%,可以让多晶硅片做到零毛利。多晶硅片现在的毛利率普遍只有20%不到。

4、多晶的铸锭成本下降空间很小,原来是1公斤20元,能降到十几元,再往下越来越难降。但单晶拉棒还有很大的下降空间。上半年隆基的切片成本降了18%,下半年的降幅不是特别明显,辅料的价格有些上涨。

5、单晶硅片比多晶硅片更薄,未来还可以更薄。现在是180厚度的,之前是190;还有继续下降的空间,P型电池的硅片做到150-160没问题。不过太薄了后影响组件端的良率。目前多晶的厚度还是以190为主。

6、多晶即使用了金刚线,可以减低五六毛钱的成本,但后端的成本还是比单晶高。它本身的良率就低,还必须要加黑硅。黑硅三种路线:添加剂、湿法黑硅和干法黑硅。湿法黑硅每片会增加2毛钱成本,效率也提升一点,但环保上有比较大的压力;干法黑硅的成本大、技术难度高,可以增加较多的效率。现在用的最多的还是添加剂的技术,不但对效率提升没帮助,甚至还有损失,成本也会增加。

7、各个场景的竞争力还是看投资收益率的测算:领跑者,单晶是主流。地面电站的成本低,如果这个应用单晶有竞争力,那到了其他系统成本高的场景,单晶的竞争力会更明显。屋顶市场,单晶也是主流,因为屋顶的面积有限,有限的面积如果想做更大装机量,单晶肯定是更优的。

隆基和其他单晶厂商的对比:

1、隆基和中环,毛利率至少10个点以上的差距,最高到20个点。新进的单晶厂商,和中环比都还有差距,和隆基的差距会更大。中环的供应链有改善空间。

2、竞争对手:中环计划把单晶硅片做到23GW,下的决心比较足,而且国企的资金压力也不大。晶科下的决心也比较大,但想追上还需要一定时间,我们还是领先两三年。

3、之前单晶的扩产慢,主要是对人员的要求高,至少培训一年。现在通过自动化率的提高、软件控制系统的改进,对熟练工人的要求已经降低。可以做到一个师傅带几个徒弟,同时看管很多炉子。现在一个炉子的装料量800-900公斤(可以拉3到4根棒),前些年就是200-300公斤。这个是通过连续拉棒的过程来实现,原来1锅拉1根,现在1锅拉4根。电耗、人工都在减少。

4、协鑫16年在宁夏扩了1GW的单晶,觉得隆基成本低就是因为电价低,所以也去宁夏建厂,提出赶隆超环,但后面又和中环签订了合作协议,说明单晶做的不成功。它的非硅成本可能要比隆基高一倍,差距在工艺积累和技术上的差异。

5、隆基和设备厂商共同研发,控制系统自有的,和设备厂商没关系。隆基认为如果用的是通用设备,将不具备核心竞争力。所以要介入到设备的研发中,对外购买的只是炉体,并把对未来的构想都集成在炉子上,保证效率和可升级型。不依赖于设备厂商,核心的控制系统也自己生产,这么多年积累的优势越来越明显,06年的炉子到现在还能生产。光伏整个产业链都是只要买到先进设备,就可以出好的产品,但拉棒环节的核心技术在隆基自己的手里。

买的炉体不带控制系统,成本低于通用设备、效率高于通用设备。炉体是定制化的,即使卖给别人也不一定管用。中环的炉子也是不能对外卖的,和晶盛机电有排他性协议,要一两年之后才能卖。

6、隆基是15年全部换为金刚线的,80%到90%是采购自杨凌美畅。少部分采购自岱勒、三超、东尼。

7、国外没有单晶硅片,只有台湾、韩国、欧洲各一家,量都很小。其他的基本都没有了。

8、未来成本下降:细线化、出片率提高。每细10um,大概能多切3片。

9、上个月底有一次几毛钱的调价。是提前给下游客户一个信号,隆基有足够的产能供应,可以放心的转。不是供求导致的,单晶本身还是供不应求的。隆基的硅片11月份都不够卖的,今年本来没有必要再降价。

10、未来硅片的成本肯定还可以下降,途径保密。目标是非硅成本从1.5到1.6元每片降低到1元每片,这个是肯定能做到的。做到之后,多晶的非硅成本除非降到0,都没有优势了。

11、硅片的价格每个月定一次,不会签长单。有一些客户为了保障供应,会先付一部分预付款。

12、国内的单晶份额15年15%,16年27%,今年36%,明年可能到50%。去年年底,全球的单晶硅片产能才17到18GW,到明年年底会到65GW。大家都在加速扩产。

对硅料的看法:

1、国外的硅料比国内便宜20%。隆基是硅料采购量最大的硅片厂商,采购来源:OCI、瓦克、大全、通威、中能等等都有,通威目前的比例不大,从去年才开始供。

2、现在大全40%的毛利率,通威更高,成本每千克50元以下,现在的售价是150元,高价肯定是不可持续的,估计明年一季度松动,明年下半年会明显向下。国外的高成本产能未来是100%要淘汰的。

3、今年硅料总的需求40到50万吨,进口率50%。

4、单晶对硅料的要求更高一些,之前国内是生产不了的。现在差距已经不大了,国内硅料的纯度也提上来了。

对光伏行业需求的判断:

1、明年全球需求可能是平稳,美国会有些萎缩,但其他国家会补上。

2、印度是个很大的市场,以多晶为主,因为更关注价格。80%到90%都是国内的企业过去建厂。

3、现在有的地方已经实现平价,甚至是最便宜的能源。但大部分地区,还处于用户侧平价和发电侧平价中间的阶段,最难准确预期发电侧平价的时间点。估计2020年国内能实现东部地区5毛、西部3毛5的成本,主要通过几个技术:组件效率提升、双面电池等。组件功率最近每年20W的提升,从280W到300W,明年就做到320W。后面会到350、360W。叠佤技术,可以到400W。叠加双面技术后,平价上网会更快。

出货量、扩产进度等:

1、硅片40%多出口,50%多国内销售。组件量还不大,10%左右出口。15年是隆基第一年做组件,这几年主要还是在国内。明年国际的量会大一些。

2、分布式隔墙售电,明年下半年可能会推广,电改推动的力度也比较大。现在愿意投电站的还是以国企为主,对补贴拖欠不是特别在意,补贴的发放周期至少是两年。

3、双反的影响:硅片不在双反目录内,没有限制;组件在欧盟和美国有限制,我们在马来西亚建设了1GW硅片硅棒和600MW电池组件的工厂,计划向欧盟出口。

4、现在有PERC电池产能1.5GW,明年上半年计划全部切换为PERC。从明年开始,增产的电池、组件,功率都会在300W以上。PERC技术可以使单晶电池的效率提高1个点;多晶电池的效率提高0.5到0.8个点。PERC电池的成本比普通电池略高一些,但高的不多,它可以做双面、背面有发电增益。成本的增加可以通过后端的节省弥补回来,总的成本是下降的。现在P-perc60片的功率是300、305W,普通组件是280、290W。

5、明年的量不用太担心,就看价格。明年预计50GW的单晶硅片,我们大概会有20多。

6、出货量:单晶硅片达到20亿片多;组件和电池4.5GW,其中自用1GW,剩下外销。20亿片大概对应10GW左右产量。年底硅片的产能可以达到15GW,明年扩产到25GW。组件的产能年底到6-7GW,明年根据情况可能会到10GW。

7、双面组件明年会力推,今年刚开始有一些实验性项目,比如库布齐的,运行四五个月的数据非常好,规模都不大。还需要在不同地区做实验,纬度越高越好,得到明确数据能增加多少发电量。

P型和N型电池片:

1、光伏电池转化效率的理论极限是30%。N型IBC型电池片,转化效率可以到26%。但成本太高,做的很少。IBC是日本企业开发出来的,现在他们都基本放弃了。一般来讲,PERC的效率很难超过22%,但我们可以做到量产转化效率23%。N型HIT型电池片,在温度系数上有不超过3%的优势,但是银浆太贵、消耗量也大,成本优势还是不明显。现在主流的N型电池是N-pert,和隆基的P-perc相比,唯一的优势是背面效率高,隆基是80%,他们可以到90%以上。总的来说,N型的成本还是贵,非硅成本是P型的两倍,未来3到5年 P型perc还是主流。N型电池,国外是松下、LG,国内是中来。

2、P型和N型电池用的硅片,掺杂不一样,N型是掺磷;P型是掺硼,类似于正负极材料不同。N型要求略高一些。

自有电站相关:

1、手里的1GW电站都要卖掉,之后再建的就不多了,如果确定有人愿意投再建。今年做的多是因为去年拿了很多优质的屋顶项目,很多都有10%几的收益。电站还是出售,不会大规模持有。

2、西部地区,考虑弃光和补贴的拖欠,收益率要到8%我们才会投。但国企到6%就可以。

薄膜电池:

薄膜电池,原来有个阶段拥硅为王,硅料高达400美元一公斤,薄膜电池用的硅很少,所以有成本优势。硅料价格迅速下降后,它的成本优势消失了,而且劣势很多,比如衰减高、成本高、转化效率低等等。过程中还用到一些稀有金属,生产过程中也有问题,成了小众产品。

光伏电池产业链的对比:

组件的后发优势比较明显,最新采购的自动化产线可以做到无人化,之前用人工比较多,效率也没有全自动的高。这一块扩产比较容易,就类似于一个组装厂,做的是把相片装进框里的工作,投资也比较小,做的人很多,毛利率很低不到10%;电池的竞争压力比较大,固定资产投资在四个环节中是最大的,大陆和台湾都在竞争,毕竟是个中间环节,毛利率不高。

户用光伏的情况:

户用光伏:和日出东方、太阳雨、长虹等有合作。今年户用也就做了200来MW,量不大。但是市占率是最大的,今年全年的户用总共就2GW的量,隆基至少占了10%。户用运营没有必要做,就几万块钱,很多都是用户投的,当地经销商可能会帮着找资金,自己也赚一部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