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胃肠炎的经典方

 繁星1 2021-04-24

小编导读

参苓白术散是是治疗胃肠疾病的常用方,具有补脾益肺的功效。广东省名中医蔡柏教授在临证中,总结出一张参苓白术散的加味方,虽然只是加入两味药,对于临床效果的提升很有帮助,一起来文中学习下老先生的经验吧!

参苓白术散加味

组成:党参15g,白术15g,茯苓20g,炮姜10g,扁豆30g,陈皮5g,山药20g,莲子15g,建曲10g,砂仁(后下)6g,薏苡仁30g,豆蔻(后下)5g。

功效:健脾益气,温中祛湿。

主治:慢性结肠炎、功能性胃肠病症见泄泻,或便溏,或大便黏而不爽、次数多,或有腹胀肠鸣,纳差,疲倦,舌淡或淡胖,苔白或白厚,脉细或濡细。

图片

典型案例
案1  
 胃痛

杨某,女,28岁。

主诉:反复上腹部疼痛4年余。

现病史:患者4年前开始出现上腹部疼痛,伴呕吐、腹泻,晨起干呕,偶有肠鸣音,口干,睡眠一般,常受情绪影响,舌淡,苔白厚腻,脉细。Hp检查阳性。

中医诊断:胃痛(脾虚湿困)。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治则:健脾化湿,和胃理气。

处方:党参20g,茯苓20g,炙甘草5g,白术15g,白扁豆30,陈皮5g,莲子15g,神曲10g,藿香10g,白芍10g,柴胡10g,鸡内金15g,山药15g,砂仁(后下)5g,豆蔻(后下)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上腹部疼痛明显减轻,无呕吐,胃纳好,大便基本成形,每日1次,偶尔2次,舌淡,苔白稍厚,脉细。守上方去藿香、神曲,续服6剂。


按:该患者以“反复上腹部疼痛4年余”就诊,属中医学的“胃痛”范畴,证属脾虚湿困。若素体不足,或劳倦过度,或饮食所伤,或过服寒凉药物,或久病脾胃受损,均可引起脾胃虚弱。脾虚不能运化,水湿内停,则可出现上腹部疼痛;胃失和降,胃气上逆,则可出现呕吐;舌淡,苔厚腻,脉细,乃脾虚湿困之征象。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以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即四君子汤)平补脾胃之气,为主药;以白扁豆、豆蔻、山药、莲子,助白术既可健脾,又可渗湿而止泻;陈皮理气健脾,砂仁芳香醒脾,藿香芳香化湿,白芍柔肝养阴,柴胡疏肝解郁,神曲、鸡内金健胃消食;并且甘草尚可调和诸药。

图片

案2  
泄泻

何某,男,22岁。

主诉:反复便溏1年。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稀烂便,每日3次,伴咽喉不适、咽喉有痰,胃纳可,舌淡胖,苔薄白,脉细。

中医诊断:泄泻(脾虚湿困)。

西医诊断:慢性肠炎。

治则:益气健脾,渗湿止泻。

处方:参苓白术散加减。

党参20g,茯苓30g,炒白术15g,白扁豆30g,陈皮10g,莲子15g,薏苡仁30g,神曲10g,法半夏15g,苍术10g,山楂10g,石榴皮15g,豆蔻(后下)5g。6剂,每日1剂,水煎服。

二诊:大便成形,每日1次,偶有2次,纳可,咽喉、腹部无不适感觉,舌淡胖,苔白,脉细。效不更方,续服6剂。

按:该患者以“反复便溏1年”就诊,属中医学“泄泻”范畴,证属脾虚湿困。患者因平素嗜食肥甘厚味,损伤脾胃,脾失健运,大肠失司,故出现腹泻;舌淡胖,苔白,脉细,乃脾胃虚弱之征象。方选参苓白术散加减。方中茯苓、白扁豆、薏苡仁健脾渗湿,白术、党参益气健脾,陈皮理气健脾,神曲健脾消食,半夏化痰止呕,苍术健脾燥湿,山楂健胃消食,石榴皮涩肠止泻,豆蔻温中行气,甘草调和诸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