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上)

 水乡丽人007 2021-04-25

◆ 人民教育出版社 课程教材研究所 熊宁宁 冯 颖

摘要: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保持第三学段整体风格的基础上,又做了一 些新的探索,在编排内容和编排形式上都体现了向中学的过渡与衔接。六年级下册各部分内容的安排,鲜明地体现了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教师应该把握好各个板块在方法、策略上的提升点,在学生已有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获得方法、发展能力。 

关键词:统编教科书;编排特点;内容解析;教学建议

一、教科书的基本结构

本册教科书安排了六个单元,其中,有三个单元是以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结构组成的单元,其人文主题分别是“民风民俗”“志向与心愿”“科学精神”。有一个单元是以小说文体来组元的“外国名著”单元。还有两个单元比较特殊:第三单元“表达真情实感”是一个习作单元,是围绕习作能力的培养编排的;第六单元“难忘小学生活”是综合性学习单元。

教科书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 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相互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系统。


表1 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科书的人文主题与语文要素

图片

二、教科书的编排特点

(一)对小学阶段所学知识与方法的综合运用

到了小学高年级,儿童思维慢慢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这一阶段,对学生的能力目标和要求已经不只是简单的识记和理解,而应该主要集中在运用、分析、综合和评价的能力。

从教科书阅读层面的要求来看,练习和活动的设计充分指向所学阅读方法的综合运用、融会贯通。以本册第四单元“志向和心愿”为例,它的一个语文要素是“查阅相关资料,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关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从段到篇,从低年级到高年级,各册教科书中均有所涉及,六年级上册更是利用“交流平台”回顾梳理了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而在这个单元,要求又有所提升,要求学生不只是把握内容,还要加深理解,不仅要借助资料理解,还要学会主动查阅。这里对于学生综合运用之前学过的把握阅读内容的方法,提出了一定要求。

这个单元还要求“关注外貌、神态、言行的描写,体会人物品质”,这也需要学生运用之前学过的同类方法进行学习,并在之前的基础上有所提升。四年级下册提出“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物的品质”,五年级下册提出 “通过课文中动作、语言、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本册在这条线上又作了进一步挖掘,不仅从神态、言行中体会,还要从外貌去体会;不仅要体会人物内心思想情感,还要感受人物品质。由于课文本身与学生有一定的距离,教科书搭建梯子,让学生能够在一定的础上进行提升。 

从教科书表达层面的要求来看,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也要求学生能够综合运用到之前学过的方法。内容上,大多数习作仍会包含人、事、景、物的描写,但题目和要求更为综合和复杂,如写经历,要包含写事、写看法、写心情;写情感,更要基于对事情清楚而具体的描述;写科幻,需要有写想象作为基础,又要把故事写得清晰、完整。这些都体现了对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要求。形式上,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允许学生根据表达的内容,选择合适的形式进行叙写,看似自由,实际上对学生的关于习作形式的把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从方法的交流与指导层面来看,《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非常重视方法的指导和能力的提升。多数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的、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进一步的认识。此外,少数单元“交流平台”的指向更为综合,体现了六年级下册综合运用与衔接过渡的特点。例如, 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让学生总结、交流文章的开头与结尾,第五单元的交流平台回顾、交流小学阶段养成的良好语文学习习惯,都明确提示了六年级下学期,要具有梳理、总结、复习的意识。

(二)凸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

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凸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语文园地二》中安排了关于修辞的练习活动,先是给出课文中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夸张这种修辞方法的特点、作用和效果,再给出五个表示状态或心情的词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自己或别人在这样的心情或状态下会怎样做。因此,教科书关注修辞,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促使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这种修辞方式,提高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把握能力。

综合性学习也凸显了教科书编排的综合性与实践性。教科书综合性学习的安排也是循序渐进的:三、四年级在普通单元中穿插安排了“综合性学习”,五年级下册第一次设置了单元整组综合性学习“遨游汉字王国”,六年级下册是第二次整组安排综合性学习。综合性学习安排在第六单元,主题是“难忘小学生活”。综合性学习以活动贯穿始终,以任务驱动的方式带动整个单元的学习,两个板块“回忆往事”和“依依惜别”既提出了活动建议,又提供了多个角度的阅读材料,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方法收集、整理资料,制作成长纪念册,通过快读阅读相关材料引发对小学生活的回忆,运用各种方式表达对学校、师友的惜别之情,并策划毕业联欢会。综合性学习将听说读写各种语文能力融入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语文活动之中,凸显了教科书的实践性。

(三)编排外国名著单元,引导学生读整本书

教科书第二单元是以文体来编排的外国名著单元。这个单元的编排体例不同于其他单元。《鲁滨孙漂流记》前有梗概,后有节选,梗概落实单元“借助梗概,了解名著的主要内容”这个要素,节选聚焦具体的情节和人物,通过事件来表现人物特点,文末的“泡泡”又将节选片段与梗概勾连起来,提示学生要有读整本书的意识。之后的《骑鹅旅行记》和《汤姆·索亚历险记》都是名著节选,引导学生将在前面精读课文里学到的方法进行迁移运用,关注情节和人物,并做出自己的评价和思考。

这个单元的交流平台,则是在回顾复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的多元化多角度思考提出了要求。第一个层次是对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阅读方法的回顾和拓展,要求学生不仅要通过情节来了解小说中人物的性格,还要对人物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是引导学生逐渐走向主动阅读。第二个层次有所提升,提示学生评价人物时角度不能太单一,引导学生意识到,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是伟大作家们极其丰富的内心和思想的体现,其中的人物形象往往是多面的,不能用某个方面来概括。本册教科书通过比较简单的文本,让学生初步有这个意识,为小学和初中衔接打好基础。

(四)安排文言文和古诗词诵读,体现衔接

六年级下册安排了文言文《学弈》和《两小儿辩日》,以短小而富有趣味的段落篇章,勾连学生的生活经验,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对小学阶段文言文的学习,教科书做了准确定位, 并通过课后题体现出对六年级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学习文言文,借助注释和资料疏通文义,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文言文的学习要求,课程标准中是在第四学段提出的。在小学阶段就让学生接触一些浅易的文言文,不仅可以让学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也可以让学生顺利向中学过渡,体现了衔接意识。

与各册不同的是,六年级下册教科书在综合性学习之后,还安排了一组共十首古诗词诵读。这十首古诗词由诗到词,按照年代顺序编排,目的是拓宽学生视野,增加学生与经典诗词接触的机会,让学生更多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组古诗词的教学要求与课文和“日积月累”中的古诗不同,不要求老师逐首讲解,以学生自主读背为主,学生自主借助注释了解诗词大意,不懂的地方,可以用学过的方法自己查阅资料,也可以请教老师或同学。班级里可以开展一个小型的交流活动,让学生在老师的组织下自主交流。例如,可以交流这一组中自己最喜欢的古诗词,可以交流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首,并谈谈体会,还可以交流自己知道的其他同类古诗词,或者诗人的小故事,等等。

【文章来源】:畅享语文公众号(内容略有改动)

本期编辑:胡可月

责任编辑:胖雨珊 祝莹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