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气血到底是什么?你对气血的认识正确吗?

 edenclub 2021-04-25

中医理论里,气与血是人体内的两大类基本物质,在人体生命活动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气对人体有推动调控作用、温煦凉润作用、防御作用、固摄作用及中介作用;血对人体有濡养作用及化神作用。

具体什么是“气”呢?

中医学的气概念,可能源于古人对人体生命现象的观察。古人通过对人体自身某些显而易见且至关重要的生命现象,如呼吸时气的出入、活动时随汗而出的蒸蒸热气等的观察,产生了对气的朴素而直观的认识,加之在气功锻炼中体悟到的气在体内的流动,于是在朴素认识逐渐积累的基础上进行推测、联想、抽象和纯化,逐渐形成了人体之气是人体中的能流动的细微物质的概念。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人体之气的来源、功能、运动规律和形式以及与脏腑的关系有了较系统的认识,建立了中医学的气学理论。

气是人体内活力很强运行不息的极精微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气运行不息,推动和调控着人体内的新陈代谢,维系着人体的生命进程。气的运动停止,则意味着生命的终止。

具体什么是“血”呢?

通俗来讲,血是循行于脉中而富有营养的红色液态物质,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之一。

《素问·调经论》强调说:“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脉是血液运行的管道,血液在脉中循行于全身,所以又将脉称为“血府”。脉起着约束血液运行的作用,血液循脉运行周身,内至脏腑,外达肢节,周而复始。如因某种原因,血液在脉中运行迟缓涩滞,停积不行则成瘀血。若因外伤等原因,血液不在脉中运行而逸出脉外,则形成出血,称为“离经之血”。离经之血若不能及时排出或消散,则变为瘀血。离经之血及瘀血均失去了血液的正常生理功能。

血循脉而流于全身,发挥营养和滋润作用,为脏腑、经络、形体、官窍的生理活动提供营养物质,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保证。人体任何部位缺少血液的供养,都能影响其正常生理活动,造成生理功能的紊乱以及组织结构的损伤,严重的缺血还能危及生命。

气血虚的影响:

气虚常由体内生化不足、耗散太过导致,多见于先天不足、营养不良、年老虚弱、疲劳过度者,主要表现有精神倦怠,四肢无力,易眩晕、自汗、感冒等。

血虚是体内阴血亏损的病理现象,可由失血过多、久病虚耗等导致。血虚者面色苍白,唇、舌、指甲颜色暗淡,常表现为头晕心悸、形体消瘦、双目干涩等。血虚常常是消瘦真正的原因,而消瘦则是判断一个人血虚最明显的表征。人之所以瘦,是因为血虚。

生活中如何补气养血呢?

调节气血的主要方法如下:

1玫瑰具有调气活血的作用。也可以用来调节月经。取一些药用玫瑰,每天三次用沸水浸泡。这对女性调节气血非常有帮助。

2阿胶,阿胶被誉为一流的补血药,具有滋阴养血、安神安神的功效。还可治疗血虚、月经不调、头晕、心悸、肌肉阳萎等。它非常适合女性。适量的E明胶和玫瑰浸泡在水中饮用,补血益气效果更佳。

中医经典方

对于气血两虚,临床上常用八珍汤气血双补调理。方中人参,茯苓,白术,甘草为四君,以补气为主;当归,白芍,熟地黄,川芎为四物,以补血为主,全方共奏气血双补之功。此外,也可以用归脾汤补脾养血,十全大补汤温阳益气补血,或者服用膏方来调理气血两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