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學詩初步》箋說(五):詩體之別異

 国学正典 2021-04-25

晋如诗塾是一家互联网国学主题学习社区,提供诗词创作、文化通识、蒙学入门、经典普及等课程学习,定期出品合乎学理的经典诠释+学习干货。

编辑 | 木气🍃

来源 | 晋如诗塾(ID:jinrushishu)

《学诗初步》


晋如按:

  • 民国张廷华萼孙所著《学诗初步》,是旧时诗词写作类书籍中,较简明亲切的一种。从今天开始,晋如诗塾会每周日推送一章,供大家阅读参考。

詩有體,體各不同。

約略舉之如下:

一曰律詩體 

律者如行軍之有紀律,調平仄,拘對偶,其格律謹嚴,不可輕率也。

茲先言其大體。

則律詩共有八句,首兩句為起聯,可對可不對。

大抵對者少,不對者多。

其對者則如李白五言律詩之起聯曰:

青山橫北郭,白水繞東城。

青對白,山對水,北郭對東城是也。

律詩之第三第四句為頷聯,頷聯未有不對者。

偶一有之,如崔灝《黃鶴樓》一律之第二聯曰: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此第二聯之不對者。

然千百首中僅一見之,非定例也。

定例則頷聯以對仗工整為貴。

律詩之第五第六句為頸聯,頸聯不能不對,與上聯同。

第七第八句為落句,落句可對可不對,與起聯同。

總之,律也者,有規則、有範圍之義也。

故國家定法,列為條件使人遵守者謂之法律,律詩云者,蓋規定為八句,除首尾兩聯外,對必工整,此其定律也。

二曰絕詩體

絕者,截也。

截取律詩之半,故曰絕詩。

絕詩祇四句,可對,可不對,可全對,可全不對。

其四句全對者,如唐詩中《鵲雀樓》一絕曰: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白日對黃河,千里目對一層樓,是截取律詩之中四句也。

其全不對者,如唐詩中《秋浦歌》一絕曰:

白髮三千丈,緣愁似個長。不知明鏡裡,何處得秋霜。

是截取律詩之首尾四句也。

准此以推,則上兩句對者,猶截律詩之後四句,其下兩句對者,猶截律詩之前四句,淺而易見,可無煩舉例以明矣。

三曰排律體

律詩限八句四韻,然六句三韻、十句五韻者,亦間有之。

排律則十句以上至數十百句均可。

前人有好逞其才者,或將一細目之字押完。

可知排律之不限句已。

惟其平仄與對偶皆與律詩同,蓋排字之義,言排比而加增也,排比律詩而加增,故曰排律。

四曰古體

古體者,可大別為古風、樂府兩體。

故古風、樂府皆名為古體

惟樂府體中,又分歌體、曲體、行體等類,其名不同,其體亦略異。

試將古體中之古風、樂府,及樂府中所分之歌、曲、行等體,大略言之。

(一)古風體 

即古詩體。謂詩之最古體也。長短不拘。今舉五言短篇二首如下:

采葵莫傷根。傷根葵不生。結交莫羞貧。羞貧友不成。

甘瓜抱苦葉。美棗生荊棘。利傍有倚刀,貪人還自賊。

古詩體平仄可不拘,對偶亦可不講,于初學最為相宜。

(二)樂府體 

樂府又名古樂府,以其音調可以譜之管弦,故名樂府。

其體例往往有一韻到底者,有每句押韻者,有中間則可換韻者。

一韻到底,如陸士龍《擬古樂府》之屬。每句押韻,為柏梁體。中間換韻,如李白《前有樽酒行》一首曰:

春風東來忽相過。金樽綠酒生微波。落花紛紛始覺多。美人飲醉朱顏酡。青軒桃李能幾何。流光欺人忽蹉跎。君起舞,日西夕。當年意氣不若乎,白髮如絲歎何益。

右詩每句有韻,入後忽轉他韻,此亦樂府之一例也。

再分言樂府中之歌、曲、行等體如下。

(甲)歌體

歌句多寡不拘,自二三句以至數十句均可,惟須叶韻。

蓋樂府可譜樂,歌體可以唱也。

大風起兮雲飛揚。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右為漢高帝之《大風歌》也。

僅此三句,每句叶韻,可以入唱,故名為歌。

(乙)曲體 

曲者,曲也。詞隨韻轉,可以入唱。

姑蘇臺上鳥棲時。吳王宮裡醉西施。吳歌楚舞歡未畢。青山欲銜半邊日。銀箭金壺齧水多。起看明月墜江波。東方漸高奈樂何。

右為《鳥棲曲》七言七句三換韻,而一韻一轉,轉愈多,意愈曲,此其所以為曲。

(丙)行體

行體長篇居多,茲舉其最短一首如下。

君家在何處,妾住在橫塘。停船若相問,或恐是同鄉。

右為《長干行》一首,明白如話,行體大率類此。以明詞意淺近,仍不傷雅,可以通行盡曉,此其所以為行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