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家的菜豆腐 菊里福人

 古今诗词天地 2021-04-25


老家的菜豆腐
秦菊林


在川陕交界的大巴山中,有一个山明水清、风光秀美的小县一一宁强,她是我的故乡。

四十多年前,我离开时,宁强还是一个偏僻、贫穷,鲜为人知的小县。如今,经过时代变迁的宁强,高速丶高铁四通八达。交通丶通讯发展迅速。过去出不了山的木耳丶香菇丶中药材身价倍增。过去深藏大山的巨大天坑、汉江源头丶青木川古镇等风景名胜蜚声海内外。过去只有本地人享受的核桃饃丶麻辣鸡等老字号美食现今成为各地游客必买的热销品。特别是那四处开花的"菜豆腐丶热面皮"店,常常引起我对老家的百般想念。偶尔回老家,吃的第一顿饭,必是菜豆腐。那解馋的滋味,久旱逢甘霖的感觉,曾被我记在几段长短句里:


端一碗菜豆腐,喜在心头。
家乡的老故事,写在碗里头。
小石磨,转悠悠,琼浆玉液缓缓流
锅中盛开白莲花,香美盈鼻喉。


端一碗菜豆腐,甜在心头。
游子的思乡梦,藏在碗里头。
故乡情,父母恩,山山水水心中畄
纵然离家千万里,情在梦中游。


端一碗菜豆腐,乐在心头。
故乡的好光景,融在碗里头。
水思源,树连根,山里儿女不忘本
菜豆腐里寄乡愁,余生乐悠悠。



菜豆腐发源于哪里,无从考究。但它在汉中地区历史悠久,是不争的事实。现在各地开店的,多数都是汉中人。不过,因条件限制和地域影响,这些门店做出的菜豆腐多不太正宗。

地道的菜豆腐,是用小石磨磨出豆浆,过滤后倒入锅中,加一把切碎的小白菜搅匀,烧开,倒入适量自制的酸浆水,关火冷却一会,就会出现一锅白中带绿丶酸香微甜的嫩豆花。再将这锅豆花汤烧开,根据个人喜好下入不同的食材,就可做出豆花面、菜豆腐稀饭等多种花样美食。

在我的老家,菜豆腐还有个别名叫“懒豆腐"。之所以得此名,大概就因为和挤水压制的豆腐相比,制做时少一道工序。过去,粮豆不充足,“懒豆腐"省工省粮,多数家庭爱吃爱做。每次只磨一顿饭的豆浆,点出豆花后,用笊篱勾到一起,不用捞出,直接在豆花汤里下入大米或包谷糁,再洗几个带皮小洋芋扔进锅里,煮成一锅热腾腾丶香喷喷的菜豆腐稀飯。家人们各自舀上一碗,先捞出小洋芋剝去皮,蘸上自家腌制的豆瓣酱,蒜辣子,就着豆豉丶豆腐乳,青椒炒茄子等小菜,吃几块白嫩的豆腐,喝几口鲜香的稀饭,如果能再配几块核桃馍,稀稠搭配,咸酸结合,有菜有粮,就是相当丰盛可口、风味地道的一顿美歺了。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老家的菜豆腐不但早已登上大雅之堂,摆到了酒店、宾馆的酒宴上,而且从内容到形式都变了不少。什么菜豆腐鱼,菜豆腐餃子等等,花样百出。连搭配的小菜也变成了豆豉炒腊肉丶洋芋螃蟹(油炸土豆絲)等油重盐多的菜肴。但无论色香味多么俱全,我还是喜欢当年奶奶和妈妈做的菜豆腐稀飯煮小洋芋。

打前年开始,每到七丶八月,我都回老家小住几月,探亲兼避暑。发现小县城里随处都有现磨现卖的豆浆和配套的酸浆水,不由心热,动起了自已做菜豆腐的念头。经亲戚指导,试了两、三次就成功了。当我就着简单的蒜泥青椒,吃着剝皮小土豆,喝着酸香的豆花稀饭时,似乎觉得,当年奶奶和妈妈的味道又回来了。

在老家吃菜豆腐上了瘾,回咸阳后常有"瘾发"的时候。但受条件限制,做不成老家的菜豆腐,只能动脑筋丶想办法,做点假冒的,哄哄舌尖。咸阳买不到原汁生豆桨(十年前还有卖),就买些软豆腐,掰成不规则的小块下在开水锅里,加些自制的芹菜浆水,加一把洗净切碎的小白菜,煮开后下大米,包谷糁或面条。一锅速成的菜豆腐就煮好了。虽然味道差了些,但哄哄自已的味蕾还是可以的。

今年,我学会网购后,发现网上有卖原味豆浆粉的,就买了几包做试验。竟然也能做出色香味均贴近老家的菜豆腐。我喜出望外,打那以后,隔三差五,就做上一顿。让那碗充盈着巴山汉水的基因,传承着父老乡亲的血脉,记忆着亲情恩德的菜豆腐,永远温润、甜美着我的心窩。


2021年1月20日


作者简介:秦菊林,女,微信名:菊里福人。退休干部,咸阳市作协会员。1978年始发作品。曾在《人民日报》,《陕西曰报》、《咸阳报》、《秦都》等刋发作品百余篇。2012年出版长篇小说《月明千里心》,2016年出版文集《山菊淡淡》。
社长 主编:风云  淡然于心
编辑:花倾城   雪儿  江南月
法律顾问:关中毅
平台主播:伟先森 笑春风 阳光
编委成员:
随遇而安 惟吾德馨 火凤凰
蓝天白云 冷暖风 海鹰
星落雨夏 寒冰 解语花红
清风明月 学韬 柳暗花明
麻雀   张军朝   诗和远方
古风悠悠 沣渭庶人 野鹤闲云
古今詩詞天地编辑部

投稿公告
古今诗词天地欢迎您


作品题材
投稿古诗词,现代诗,小说散文,艺术品等。作品体裁不限,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投稿附带简介和照片。师友请关注公众号,随时看见自己和师友们的佳作
温馨提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