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基础理论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4-26

中医基础理论-藏象四

原创医路风尘2021-04-26 06:30:00

脾在五行属土,为阴中之至阴。脾系统包括:脾藏意,在志为思,在形体为四肢及肌肉,其华在唇,在窍为口,在液为涎,与长夏之气相 通应。脾与胃通过经络构成表里关系。

人出生后,生命过程的维持及其所需精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的生成,均依赖于脾 (胃)运化所化生的水谷精微,故称脾 (胃)为 “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一)生理特性

1.脾气宜升

脾气宜升,指脾气以上升为主,以升为健的气机运动特点。

(1)脾主升清 “清”指水谷精微等营养物质。脾主升清,将胃肠吸收的水谷精微上输心、肺、头面,通过心、肺的作用化生气血,以营养濡润全身。若脾气虚衰,或为湿浊所困,脾升不足,则水谷精微输布失常,气血的化生和输布障碍,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失养,因而出现各种代谢失常的病变。

脾气升清,实际上是脾气运化功能的表现形式。脾气升清与胃气降浊相对,二者相互为用,相反相成。“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

(2)升举内脏 脾气上升能维持内脏位置的相对恒定,是防止内脏下垂的重要保证。若脾气虚弱,无力升举,反而下陷,可导致某些内脏下垂,如胃下垂、肾下垂、阴挺 (子宫脱垂)、脱肛 (直肠脱垂)等。临床治疗常采用健脾升陷的补中益气汤。

2.脾喜燥恶湿

脾喜燥恶湿,指脾喜燥洁而恶湿浊的生理特性。脾喜燥恶湿特性与脾运化水液的生理功能密切相关。脾气健运,运化水液功能正常,水精四布,自然无痰饮水湿地停聚。若脾气虚衰,运化水液功能障碍,可致水湿痰饮内生,即所谓 “脾生湿”;水湿产生之后,又反过来困遏脾气,致使脾气不升,脾阳不振,称为 “湿困脾”。外在湿邪侵入人体,也最易损伤脾阳,引起湿浊内生。

(二)生理功能

1.脾主运化

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将精微物质吸收并转输全身的生理功能。脾主运化是整个饮食物代谢过程的中心环节,也是后天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生理功能。为了便于理解,分为运化谷食与运化水饮两个方面。

运化谷食 指脾能够将食物化为 精微物质,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的生理功能。运行水谷的内涵:①脾能将水谷化为精微;②脾气转输精微

脾气转输精微的途径:

(1)上输心肺,化生气血,通过心肺布散全身(脾气散精,上归于肺)

(2)向四周布散到其他脏腑“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脾为孤脏,中央土以灌四傍”

(3)运化水饮 指脾能够将水饮化为津液,并将其吸收、转输到全身脏腑、四肢百骸的生理功能。脾转输津液的途径有四:一是 “脾气散精,上输于肺”,通过肺气宣降输布全身;二是“以灌四傍”,向四周布散,发挥滋养濡润脏腑、四肢百骸的作用;三是脏腑气化后多余的水液,在脾的运化作用下,经过三焦,下输膀胱,成为尿液生成之源;四是通过脾胃气机升降之枢纽作用,使全身津液随气之升降而上腾下达。

2.脾主统血

脾主统血,指脾气有统摄血液运行于脉中,不使其逸出于脉外的作用。心主血,肝藏血,脾能统摄于血;五脏六腑之血,全赖脾气统摄.脾不统血与气不摄血机理一致,而习惯将下部出血与肌肉出血称脾不统血

1.脾气上升

(1)升清(精微)脾肺散精.上归于肺

脾主升清:脾气运化的表现形式(清气在下,则生飧泄)

(2)升举内脏:维持内脏恒定

2.喜燥恶湿:

3.脾为孤脏,脾居中央而灌四傍:①转输布散水谷精微;②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

在体合肉,主四肢。脾主身之肌肉。人的肌肉壮实与否与脾胃的运化功能相关。这也是治痿独取阳明的理论依据

在窍为口,其华在唇:口主接纳和咀嚼食物,便于胃的受纳和腐熟。脾经 “连舌本,散舌下”,食欲和口味均可反映脾的运化功能状态,故称 “口为脾之窍”。唇,指口唇。口唇受水谷精微及其化生气血的濡养,其色泽可以反映气血的盈亏、脾胃运化的强弱,故称 “脾之华在唇”。

【机制】①饮食口味与脾运化相关;②脾气通于口,口唇者,脾之官也

“在志为思:思,指思考、思虑。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是思维活动的物质基础,故思为脾志。思出于心,而脾应之”

在液为涎:涎为口津,即唾液中较清稀的部分。由脾气布散脾精上溢于口而化生,故说 “脾在液为涎”。涎清稀,为脾精所化,出自两颊,可自口角流出。

与长夏或四时之气相通应

收藏
举报
0 条评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