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故事】【654】一道“小”题

 爱物A时慧慧 2021-04-26





假期练习题做完,照例由学生轮流讲解自己的做法,声情并茂提示拓展补充后,胸有成竹,还颇有点得意洋洋,意犹未尽。对啊,所有的题目答案都尽在“掌握”之中,如若有特殊情况发生,也只需要凭借“多年”的讲台经验随机应变,淡然处之便好。


有什么难的?                                                                              只是当我兴致勃勃地由最后一题开始引发人生感悟的时候,一个女孩儿直挺挺地坐着,手臂举得笔直,凝望着我。



“老师,我有一个问题。”她面色绯红,声音很低,眼睛却直勾勾地看着我。

“恩!好的,你来说说。”

有问题是好事啊,这不正给这样一节平铺直叙没有波澜的课带来一点点乐趣了吗。我心里打着如意算盘,微笑着走近她,又重新认真地听了她的反馈。

瞧,就是上面那一道小题,就是这个刚刚在讲解的同学那里直接念出了标准答案,在我这里随口一说:“同学们,这是典型的材料题,怎么做呢?对了,就是从材料里面找到答案,你看,文章里都有你要的答案吧!很简单。”就是这样随口一说就轻易放过去的——一!道!小!题!

“恩,你说说看,自己有什么困惑?”依旧凭借着那一份“老教师”的老资格,处变不惊。

女生胆子大了些,声音明显有力了很多,有条不紊地叙说着自己的疑问,认真听下来,一下子觉得自己的脑子打开了一道很大的豁口,里面放射出很刺眼的光芒。在座的同学们几个机灵的已经在这样的“点拨”下产生了新的思想,迫不及待跃跃欲试地抻直脖子想发言了。

“别急,咱们听明白了这位同学的看法,大家对比刚刚做出的答案,更认同哪一个?请你说清楚理由。”手握着标准答案,而出现了不同声音的时候,广开言路还是很不错的。

果然,已经有很大一片的孩子们将友好的橄榄枝抛给了这个女孩子,她也仿佛已经在大家的佩服和赞许的目光背后更自信了些。

愉悦地表扬着,开心地赞赏着,理所当然地把标准答案“改正”的时候,脑袋里还盘旋的是“尽信书不如无书”的经典名言,暗自窃喜。

坐定办公室,无意间交流发现这道题在年级的别的班级里也出现了同样的疑问。

“哎?究竟答案有没有问题?——不行,还得再多看看!”

归根结底这个小小的填空题,考查的还是文本理解能力以及审题能力。所以,最最有效的办法只有回归文本,找到句与句之间的关系才行。踏踏实实读!果然,发现了端倪——开头句的那一个冒号是解释说明的作用,它要引出的内容是关键词“民生工程”的内涵。那么最为迷惑性的词语出现了:“首要功能”,我明白了为什么那个女孩的疑问点就出在这个冒号和这个“首要功能”上,我们习惯性的扫射着下面文段的内容,“其次”、“再次”依次映入眼帘,毫无疑问,我们掉进了“首先、其次、再次”的大坑。但是!再仔细读读,其次的那一个句子,写的是什么?“提升了长江黄金水道的航运效能”不正是“防洪”带来的效用吗?!再次的那一个句子,“长江下游的补水功能”不也是“防洪”?!恍然大悟!原来,那一个“首要功能”是防洪,后面的三句话都在阐述“防洪”!再往后看看吧——“它还是……”这一个“还是”就等同于“首要”之后的次要啊!如此看来,标准答案准确得不能再准确了!

课堂上,围绕这一个小问题,又展开了一次更为透彻的分析,同学们在读懂了“防洪”包含了三个内容的时候,恍然大悟,豁然开朗!而我的心,沉甸甸的,有种说不出的“苦痛”。




是啊,长久以来,我们教语文的人们总是在纠结着一个千古难题的——语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甚至我曾经想尽办法在“人文”积淀层面不断地提升自我,并将自我的感官融合在教学中教给孩子们的时候,充满了自信和骄傲。却不知,语文这个看似那么虚无缥缈的学科,那么需要凭借语感,感觉,那么看不到摸不着的学科,其实一直都有一个坚实的根基,一个庞大的体系,从小到大,她一直都在,从来都不曾离开。只是当我们习惯性地认为自我的感知是更“高级”的,更有“内涵”的存在的时候,我们与她已经渐行渐远。

我在想,我口中所谓的“很简单”“从文中找答案”,对孩子们来说,究竟是不是真的简单呢!从这一道小小的填空题,我们看到的是孩子们分析能力的欠缺,甚至是多年以来在快节奏的生活里逐渐养成的“眼高手低”一目十行的习惯而忽略了沉入文本咬文嚼字的能力,甚至是如我这般的语文老师也还是常常地忽略性地跳跃性地阅读,能力的缺失背后是长久的忽略带来的最坏结果,而我们尝到了恶果。

王君老师说:“对经典文本的学习,一定要着力于'工具性’与'人文性’的'高端融合’。何谓'高端融合’呢?就是我们在经典文本中发掘出了'最适合于这个时代,最适合于这个时代的学生’的'精神资源’,并且以这个'精神资源’为基础,进一步开发出了对学生最有用的语用资源。”我想,语用应该是咬文嚼字的能力,应该是认真思考中结合了高度的人文的扎实的根基训练,无论怎样强烈的人文素养的熏陶,背后都一定是踏踏实实的根基的训练,而这恰恰是我们最最容易忽略的,也最容易因为她的枯燥乏味而退而求其次地敷衍了事的。

一道“小”题,折射出的却不是一个小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背后,深深地揭露出我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同样更提出了高层次的要求,如何运用智慧将语用知识巧妙地形式多样的融会贯通在自我精神层面的反馈中,是未来的道路上需要极其认真地思考并踏踏实实践行的一件大事!

感谢那个勇敢提问的女孩,感谢始终对我包容体谅的同学们,未来,我们好好努力!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