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以为百病皆治的头孢,实际在害惨你!

 繁星1 2021-04-27

个人简介:张郎中,90后中医,中医学硕士,社区医院坐诊,半日临证半读书,崇尚中医经典,倡导“天人合一”的理念,致力于传播中医思维,让中医思维照亮每个人的生活。

郎中时常在想,如果古人看到各式各样的抗生素,会作何论述?

郎中思考了一下,觉得古人可能会这样记载:

抗生素,性寒凉,味苦平,其种类繁多,有头孢、阿莫西林、氧氟沙星等分类。

归于《神农本草经》下品药,药性峻猛,可用于实热炽盛之症,虚、寒、湿证切不可用。

辨证准确可取效,久服常服似毒药。

然世人奉之为神药,诸病皆用,或效或不效,亦不深究,病愈则沾沾自喜,以为抗生素之功,病不愈则倍其药量以求速效。

引病邪深入而不自知,伤气血,败脾胃,原为太阳之表证,顿服解表之中药便可去之大半,然一顿操作猛如虎,深入少阴病魔舞。


图片

门诊上:

大夫,给我开点头孢,上火了;

大夫,你不用给我看,直接开点头孢就行,吃上就好;

大夫,感冒了,给我挂个吊瓶。

几乎每天郎中都会遇到这样的患者,感冒、发烧、咳嗽、咽痛、小便痛,通通吃抗生素解决问题。

以至于现在郎中一听到“消炎”两个字,既感到上火,又感到无奈。

但是本着对患者负责的态度,一般郎中建议查血常规来确定要不要吃抗生素。

如果“血象”不高,我可以名正言顺告诉患者,你不需要吃消炎药,对症吃点药即可。

如果“血象”偏高,抗生素可以酌情服用。

一来呢,按照西医的诊疗,如果体内有细菌感染,抗生素是有杀菌效果的;

二来呢,也很无奈,现在的医疗环境,如果患者“血象”偏高而大夫不
给予抗生素治疗,后续出了问题,这就是医疗责任。

所以,这年头想做好中医,也挺难。

中医的厉害之处不仅仅在于只会用中药,还在于将西药纳入中医的体系,并用中医的思维来指导用药,这正是中医的包容性。

所以往往能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西药在中医大夫的手中,往往比西医大夫用的效果还要好。

张锡纯的阿司匹林石膏汤,就是利用阿司匹林的发汗作用来达到治疗效果。

图片

作为一个现代的中医,不想跟抗生素打交道都不行。

患者几乎都是善做主张吃了抗生素以后来就诊的。

老百姓的意识里,抗生素就是一个保底,不管什么问题,吃上之后心里有底,也算是治疗疾病的仪式感。

所以中医接诊的患者,多半是抗生素祸害过了。本来是一个普普通通的表证,中医治疗起来是很简单的,可能解解表,宣宣肺,这个病就好了。

但是经过了抗生素的介入,疾病就长驱直入了。

郎中发现很多家长是很自私的。小孩子发烧多是在半夜,这样就让家长苦不堪言,睡觉肯定是泡汤了,去医院也是极不方便。所以比较安逸的方法就是吃退烧药,把温度降下去再说。

临床上的患儿,一开始只是发烧咳嗽,经过反复几次折腾,孩子感冒以后再也不发烧了,也不咳嗽了。

家长如释重负。

轻松只是一时的,问题都出在后面。家长会发现孩子不喜欢吃饭了,大便也不正常了,性格似乎也没有以前那么活跃了。原来干净的舌苔现在变得白白厚厚的一层。

图片

一个城池,有一个尽职尽责的守城人,一旦发现风吹草动,就让城里的人保持戒备。城池一直相安无事。

但是后面换了一个管事的,怪守城人总是打搅自己的美梦,就把他换掉了。新来的吸取教训,城里进了敌军也不上报。最后的结果自然是——城池失守。

发烧、咳嗽不是坏事。能咳嗽能发烧说明身体能够对外界的变化做出反应。

作为身体的主人,我们应该协助身体,齐心协力,共同抗敌。

而不是像《六国论》里讲到的“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现代人对抗生素的执着已经近乎一种迷信。观念的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完成的。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郎中也不是仅仅告诉你不要盲目吃抗生素,更重要的是中医观念的普及(不盲目喝水,不盲目吃水果,不盲目健身等等),所以中医思维的普及势在必行,也任重而道远。但是一个人的力量是不够的,需要更多的人加入进来,一起努力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