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颜建国:东平白佛山造象题名石刻,鲁迅先生也曾研究过

 平湖一柱家教号 2021-04-27
【建国悟语】


辛亥革命后,鲁迅先生经好友许寿裳介绍,任职民国政府教育部。1912年初,袁世

凯担任大总统后,迁都北京,教育部自然也随即北迁。自此鲁迅也开始了长达14年

的“北漂”生活。

在北京期间,鲁迅创作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野草》和回忆散文集《朝花夕拾》的大部分,以及《坟》(部分)、《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系列杂文,并翻译了大量作品。

京漂时光,也成为鲁迅学术著述的高峰期。看鲁迅日记,看至有很长时间他喜欢书

画、古籍和碑刻拓片收藏,甚至对部分东平碑刻解囊收存,在其1916年的日记中有

四次记载:

四 月一日 昙。午后往留黎厂买《张迁碑》并阴共二枚,一元;《刘曜残碑》一

枚,五角。下午张协和来,晚同至季巿寓,饭后归。夜雨雪,积半寸。 


五月六日 晴。上午的二弟信,一日发()。午后大风。往p留黎厂买《刘曜残碑》一枚,一元;画象一枚,有题字,又二枚无字,二元;《郑道昭登百峰山五言诗石刻》一枚,二元;黄石厓魏造象六枚,二元;驼山唐造象一百二十枚,四元;仰天山宋造象十七枚,一元。下午以避喧移入补树书屋住。

八月二十日 晴。星期休息。上午寄二弟信(六十九)。午后往季上寓。往留黎厂买白

佛山造象题名大小共三十二枚,银四元,内二枚有开皇年号。往稻香村买食物四角。下午陈公孟来。

十二月三十一日 雨。无事。书 帐

三月二十五日济宁州学汉碑拓本一分共十七枚 ……张迁碑并阴二枚 一.四月一日刘

曜残碑一枚……鲁王墓前二石人题字二枚,银五角。

看这些资料可知,在护国军讨袁胜利南方军民群情激愤时,北方文士还相对平静,

4月1日天气阴沉,鲁迅先生来到琉璃厂寻访,购买到名碑《张迁碑》的拓片,以便

自己研究之用;至于《刘曜残碑》的记载,弥补了人们对这一古碑了解的空白。看

史料可知,刘曜,字季尼,东平无盐人,汉孝文皇帝枝胄梁孝王河东郡后裔,历任

“郎中、谒者、太官令、朱爵司马、居延都尉、议郎、河内太守、长水校尉、宗

正、卫尉、光禄勋 。鉴于他已经是宫内大总管,位列九卿,可知书丹者水平应该高

于《张迁碑》这类的毂城长荡阴令的县级水平,可惜碑文拓片今已难见真迹,只能

凭空想象其超逸之功了。


5月6日,晴天,虽然下午风很大,鲁迅先生按捺不住对古碑的喜爱,再次来到 琉

璃厂购买碑石拓片,其中又有一件《刘曜残碑》,估计品相比上次要好,花费了一

块大洋,比上次整整多了一倍。看记录,当时鲁迅家的佣人工钱仅仅是两个大洋 ,

可见鲁迅在收藏古碑刻上是不惜血本的。

8月20日,天气晴,在黎元洪继任大总统、 段祺瑞任总理 的军阀割据混战中, 鲁

迅先生于此天下午无奈地来到再次来到 琉璃厂,一番选择后购买了白佛山造象题名

大小共三十二枚,一共花费了4块大洋。鲁迅先生在日记中写明有二件表明开皇年

号,可知他对白佛山造象有过较深研究,只是至今没有看到有关成果,实在是白佛

山造像研究的一大憾事。

12月31日,到了新年最后一天,应该是放假了,鲁迅先生在家中无事,于是对所存


碑刻拓片予以分类整理,其中再次谈到收藏的《张迁碑》和《刘曜残碑》,可见他

对这两件石刻拓片的珍视。这里没有提到白佛山造象题名,或许是他送给了朋友,

也或许是有藏家喜欢他交流了出去。


看有关史料,山东石刻拓片在明清时期最大的收藏家刘喜海 是“浓墨宰相” 刘墉 

的堂孙,善鉴赏金石,著有《海东金石苑补遗》《古泉汇考》《三巴金石苑》等,


清末民国初年 琉璃厂出售的石刻拓片有一部分是其旧藏,鲁迅先生先生所买《张迁

碑》《刘曜残碑》、白佛山造象题名不知道是否出自刘家,但能辗转由东平流传到

北京,足见在金石界这几种碑石拓片的不俗分量。

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石刻的文化有的仍在,有的已成为书本的记载而真迹无存。

看鲁迅先生在京期间,有480次去琉璃厂,主要在游览之时买图书、碑帖,仅可记

的就有3800多册,其中既有在军阀统治时期的掩人耳目,也有他内心对学问的爱好

和追求。大海不是一水汇聚而成的,高山也不是一石垒起的,文化大师更不是一日

长成的,看看鲁迅先生在京的勤奋博学,我们每个人都会知道成长的远方在脚下。

(作者,颜建国,著名作家,文化学者,宋元文化研究专家,系中国散文学家会

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数家报刊专栏作家,著有《元朝东平学派》《苏轼与东

平文士考析》《文宗义脉》《春风有约》《家乡的石板坡》等专著。本文由作者独

家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