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繁星 | 鲁迅的午后时光

 昵称37581541 2021-09-27

图片


午后,不上班的下午,我们可以在家上上网,追追剧,或是看看书;当然,还可以去阳台看看云,发发呆;或者就干脆躺在床上睡大觉,也是可以的。这些天的午后,我就宅在家里看《鲁迅日记》,看着看着,忽发奇想:一个世纪前的鲁迅先生,不上班的午后,会是一种什么状态呢?
  
大概率的,他会去逛逛琉璃厂。1912年5月5日,他随教育部到京,到京之后的第一个星期天的午后,他就去了琉璃厂。1912年5月12日的日记,如此写道:“星期休息。晨协和来。午前何燮侯来,午后去。下午与季茀、诗荃、协和至琉璃厂,历观古书肆,购傅氏《纂喜庐丛书》一部七本,五元八角。寄二弟信。”
  
5月26日下午,即到京之后的第三个星期天的午后,鲁迅先生再一次去了琉璃厂。其实,26日的前一天下午,他就已经去过一趟琉璃厂了,还买了《李太白集》一部四册,《观无量寿佛经》一册,《中国名画》第十五集一册。
  
琉璃厂,位于北京和平门外,是北京当时的一条著名文化街,各地的书商纷纷在此设摊、建室,出售藏书。鲁迅一有闲暇就要去那里转转、逛逛,日积月累地就搜集到了不少古籍、古碑拓本及古钱币等等,这些古籍古碑为他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与帮助。晚上无人时,先生就坐下来,细细研究整理这些古籍古碑,撰写出《古小说钩沉》《唐宋传奇集》《小说旧闻钞》等,这些著作又为先生日后的《中国小说史略》的形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当然,这午后的时光,先生还可能去逛逛“小市”。“小市”又叫“鬼市”,杂七杂八的,什么都有,京城的官宦之家多,破落了的便把家当拿到小市上去变卖。先生那些年勤于抄碑、校勘碑文,便不断搜集拓片,这小市就为他整理碑文提供了不少帮助。于是,先生一有空就往那里跑。仅是1916年1月的日记,就有14天记录了先生午后逛了小市,其中一天还跑了空——雪天无人摆摊。那天的日记,先生留下了这样一行文字:“雨雪,午后往小市,无地摊。”
  
从鲁迅的日记中,我们还发现,先生的许多社交活动,比如接待朋友或是出门访友,也大都是在午后这个时段完成的。
  
如1912年7月,鲁迅在家会友与出门拜访,累计就有7次之多,且都是在午后。7月7日,日记写有“午后,协和、谷青来”;7月10日,日记又写有“下午与季市访蔡孑民于其寓,不值”;7月14日,日记有“下午偕铭伯、季市饮于广和居,甚醉”;7月17日,日记中又有“下午谢西园来谈,假去十圆”;7月19日,日记上再次写道“下午与季市访蔡孑民不遇,遂至董恂士家,与钱稻孙谈至晚才返”……
  
就连与郁达夫的第一次相见,也还是在午后。为什么午后鲁迅有大块的时间呢?原来是得益于先生单位的上班制度,从1912年至1926年,鲁迅基本都在教育部社会教育司上班,身份是“佥事”,主管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等事宜。教育部的办公时间,初为“上午九时至下午四时半”。1912年7月,“全日制”改为了“半日制”。
  
当然,午后间或也处理些公务。不过,下午办公的时候不太多。没有特殊情况,下午基本不办差。鲁迅就利用这午后的时光搜集古籍与处理日常事务,晚上就坐下来细细研究整理,直到夜深人静。
  
自从1920年8月6日,北大国文系主任马幼渔送来北大聘书之后,鲁迅的午后时光就益发充实而忙碌了。紧随其后,北京各大高校也纷纷聘请先生授课。单是1921年1月,有关先生“午后”赴各高校授课的日记,就有六条。
  
鲁迅的一生,基本都是这样忙而充实着。先生闲时不虚度,日积月累地厚积着,沉淀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