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的写作

 清欢几许 2021-04-28

醉月诗苑

图片


律诗由于篇幅短小,七律不过才56个字,根本无法与诗歌、散文相比。

那么,律诗却能在如此小的篇幅里,蕴涵着深厚的情感和畅达的思想智慧,到底是怎么做到的呢?
是以小见大,是以情感人
一支花开而知春来,一叶凋零而知秋近。一滴泪能释千古愁,一展眉峰能悦满怀情。


那么律诗是怎样做到以小见大,以情感人的呢?
是写作的章法,就是一首诗谋篇布局的方法。

写一首律诗,一定要做到谋篇在先,动笔在后。

也同于做一篇文章,必是先有写作的目的,想写什么,打算怎么样写,主题是什么,想达到什么样的目的。

为了保证思路完整,脉络清晰,让读者读着明白,就需要好好地安排章法。先交代什么,后交代什么,这顺序不能乱。

比如你想表达对春天处处生机勃勃的赞美之情,你不能一开篇就自私地只考虑你的感受,就“啊,多么美好的春天啊”。
这样写就是把你的所见所闻省略掉了,你没有把文字当作向导来让读者看出你的所见所闻。

所以,你应该首先写出你所处的地点,该地点有什么,你看到了什么,是什么引发了你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这就是诗的逻辑性。

所以写诗一定要遵守的原则是:情要有景做铺垫;景要靠情去升华。

另外,在作品中一定要表达你的真情实感,只有真感情,你的作品才会打动人。没有感情的凑字,文字是苦涩凝滞的。

我们要用情感让文字在你的笔下活动起来,兴奋之时,文字在舞蹈;苦闷之处,文字也在浅愁。
不然,你没有感情的凑字,不仅你感到受罪,文字也会跟着疲惫。读者呢,能有啥心思去品读呢?

还有一点,就是你看到的景物取舍方面,也要用心去选择

把对你欲抒发的情感有用的景物挑选出来作为重点描写,这对于你的作品吸引人有很大帮助。

如果是见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势必会造成文理的混乱。你写不明白,读者就没办法读明白。

有时作者写的东西,作者心里是很清楚的,可是读者却把握不住作者的思路。其原因可能就是章法出了问题。

下面列出几个句子,看看哪些是景语,哪些是情语?
1、        他背着手,在甲板上踱来踱去。

2、他看见柳树下两位老者在下象棋。

3、他听见远处传来汽笛声。

4、他喜欢玫瑰花。

5、失恋的痛苦,让他此生不忘。

6、 远处的飞瀑传来雷鸣般的巨响,瀑布湍急地流下来,砸在岩石上,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宛如一道长虹。

那么,通过分析上面的几个句子
我们可以得出初步的结论:写文章就是作者在说明什么、议论什么,
不管你写的是自己,还是别人,或者其它事物,文字都是出于你的笔端

是你在叙述、在议论、在说明
所以针对这些文字来说,你自己的感触最多,然后才是读者。

而针对每个字、每句话是否蕴含了情感,你自己最清楚。
所以,在判断景语还是情语的关键就是:不以你的意识而存在的事物,被你叙述出来的文字就是景语;
虽然这个事物是客观存在的,但是通过你的想象、判断之后得到了一定的情感升华之后,那么这些文字就是情语。

你比如说,“远处传来的汽笛声”,这句描写就属于直接叙述
是把你听到的状态反映出来了,所以就属于景语;

①班长小柚子(F)(762389262)  7:34:40
再比如,“他喜欢玫瑰花”这句就是你在表述议论,是通过你的心理去加以判断而说出的句子。

当然,这些都属于直观判断景语和情语的直观判断法,严格地讲属于断章取义。

但是,作为我们初学律诗的朋友来说,这就是一个台阶
,以后你们会随着学习迈上更高的台阶,那时候你再回头读读这些,你会觉得这些漏洞百出。

还有一些句子,如,比喻句“月光清如水”,这些句子要看你用在什么地方

要看你前后句子的受否加入了感情色彩。

单单地拿出这一句来说,属于景语。
因为这属于一个形容,是把月光形容成水。
是凡作比较的两个事物都有一个相同的内涵,月光的清亮与水的清纯就存在相同的内涵。
你不能说月亮能发光这个部分和水作比较吧,因为水不能发光。
所以“月光清如水”这句中的“清”是两者共同的部分,不能说作者在这句上加进了情感。

这类的句子还有“她象花儿一样”,这个句子两者的共同点就是“美、漂亮”。
以花的美丽来形容她的姣好容貌。所以,是凡景语一般都是所见所闻,情语就是所思所感。

大家写一首习作时,都要把你自己看见的、听到的客观,与感觉到了、联想到的主观,都融入到一首诗里来。
题目的重要性

如果把一首诗的写作脉路比作一根藤蔓,那么写作之人就应该充分利用你的两只手;

一只手牵着藤蔓的头,另一只手要顺着藤蔓的茎捋下去。
诗的题目就相当于藤蔓的头,这个题目的拟定是相当重要的

题目拟定的不稳不准确,诗句就如同无源之水,迟早会干涸。


一种是命题写诗,另一种是阅读资料或者看图,自拟题目写诗
在平时的创作中我们一般会遇到两种情况
针对命题,我们要认真去思考题目
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经历或者以前的知识去补充这个命题,补充就是扩句
比如命题是《春夜》,那么我们可以去给“春夜”扩句

在一个什么样的春夜,周围的环境是什么样的,发生了什么事情或者让你回忆到了什么,通过回忆和眼前的现实,你最终得出了什么结论


针对自拟题目,你不要急着去命题,应该先把你所见事物和所产生的感情、感悟,先一条条叙述出来,然后再去归结出题目来。

所谓的立题立意,意思就是说,把题目拟定准确,然后再用后面的句子去丰富你的题目中隐含的意思。这个过程中需要具备一定的联想力。


有时题目里明确地安排了重要的线索,正文的章法安排是基于题目的交代而进行的,所以读懂题目非常重要。


有些初学者对题目不够重视,随便安个题目拉倒,这样的作品不仅浪费了题目,也是不懂章法安排与题目的关系。 

章法的安排与题目的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章法就是写文章的方法,比如叙述方法、在文章中使用赋比兴,句子的对仗等等一些技巧。

我们再说一点与律诗有关的擦边球啊。

我们都知道一块磁铁具有磁场,当你手里拿着磁铁去接近被吸引的物体时,这个被吸引的物体其实在磁铁磁场的作用下就会向磁铁靠近,最终吸附在磁铁上。

那么诗词呢,同样也具备磁场,细化到每个诗句,每个字,都有一定的磁场
所以我们在组词造句时,要去炼字,就是让字句的磁场发挥到极致的地方。

但是组词造句是有一定的章法所约束的

比如7言每句7个字,5言每句5个字,这些都是章法格式,不能滥造,不能乱组。
那么怎么办呢?
于是,我们就要用炼字的方法,按照逻辑性找到最匹配的字来增加磁场,累积整句的磁场。
每个句子的磁场增加了,那么全诗的磁场不就相应的宽广了吗。感染面不就扩大了吗
这就是诗句为什么要炼字的原因。具体如何炼字,这需要去习作去实践。

我们来分析一首诗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这首诗作于长庆三或四年(公元823或824年)春,白居易时任杭州刺史
因为题目里已经交代了地点钱塘湖(西湖),时间是春,行就是游览。
所以下面对于时间、地点、干什么的交代就不是很重要了,而是直接写所见所感。

首联“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孤山寺北贾亭西”就是很好的起笔

它紧接着题目而写,先交代作者游览的具体地方是“孤山寺,贾亭”,
孤山位于后湖与外湖之间,峰峦耸立,山上有孤山寺,是湖中登临览胜的好地点。

贾亭在当时也属于西湖名胜。北和西是指白居易游览到具体方位。

“水面初平云脚低”是说白居易在登临名胜后看到的当然是西湖的水了
,《新白娘子传奇》中有一首歌是这样唱的:“西湖的水啊波连波,初春涨潮哦秋冬落。”
因为是春季,正式湖水涨潮的时候,所以诗句中用“初平”来形容。

湖水初平,水光潋滟,与天边重重叠叠的白云相互连接、相互映衬。

图片

白居易把湖水波光白云的倒影作为云脚来比喻一点也不过分。“低”,水中白云的倒影当然比天空的白云低了。大家看首联是不是景语?


颔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首先我们看,颔联与首联之间是否发生了断裂。


首联的“水面初平云脚低”描写的是湖面,而颔联描写的是湖岸,都属于西湖的事物
而且从摄像角度上分析,首联好比先用了一个广角镜头,增加了景深范围

而颔联就是把镜头拉近,只描写岸边柳树上的柳莺和岸上衔泥的春燕。
两联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所以没有发生断裂。

其次,我们分析颔联是不是景语?
很明显,这两句也是很直观地写白居易所见“早莺在树上鸣叫,燕子在岸边衔泥”,没有一点情语的痕迹。所以颔联依旧是景语。

我们分析颔联的逻辑性
白居易用了“几处”早莺而不是“处处”早莺,用了 “谁家”而不是 “家家”。
这里面其实包含着逻辑关系
如果用“处处”那么便不能与“早莺”相匹配,“处处”说明莺鸟已经很多了,这也不是初春的景象

同时也与首联的“水面初平”自相矛盾。
同理用“谁家”而不用“家家”也是这个道理。另外这个逻辑关系还延伸到颈联之中。


颈联“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先看看逻辑性“渐欲”“才能”这个两个词的使用,说明花开的还不是很多,草长的还没有很高

渐:副词,渐渐的。欲:副词,将要,就要才能:刚刚能够够上,这也是初春的景象,与“水面初平”是相符合的。

其次,我们分析颈联是不是情语
白居易从前面两联中的观景,一下子进入到思景,是主观意识的推断了
那么我们把这种进入到主观意识的语言称之为情语。这就是说颈联是情语。


我们看看颈联是否与前面的内容发生了断裂。

我们看到颈联仍然围绕着西湖而言的,所以并没有断裂。

尾联“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这里是全诗的一个总结。用了一种收网的方式概括前面的所见所思。


这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湖东”的方位词与起句中的“贾亭西”遥遥相对

白居易站在贾亭面朝西看西湖
是以白居易为中心点,那么湖岸就在白居易的西面,但是如果以西湖为中心点,那么白居易看到的自然是西湖东岸了

所以,在尾联中又使用了主体换位的方法进一步表达。而白沙提也正是湖东的景观。
这首诗由浅入深,借景抒情,从景色中抒情,又从情中映景,以景色做结,显得轻快明丽。被后人评价很高

白居易的七律《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