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律诗章法

 自赏一枝花 2017-07-23

律诗章法

郭庆澄(莽原大哥)

律诗章法,与绝句一样由“起、承、转、结”构成,并且也是每二句为一联,这是两者之同;但绝句是一句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单位,而律诗是二句为一个相对完整的意思单位,其容量倍增;其所表现的事物更加丰富,表达的情感更加细腻;诗思的流动节奏更为舒展;章法结构形式更为复杂多样,特别是律诗的尾联,常身兼两职:出句“转”,对句“结”。这是两者之异。这相异之处,正是律诗创作难以层次分明,跌宕有致的原因。

另者,律诗的首联,一般是散行句,即不是对偶句(也有少数是对偶句)。这种散行联,其出句与对句各自的独立性较之对仗联句强,其关系也更复杂;出句与对句须精心构思,使之既合乎事情物理,又合乎诗的整体需要。也是我们写作时要特别加以重视的地方。

所以,创作律诗,更须在章法上下工夫。

本文以“起、承、转、结”为经,以“述事、写景、抒情”这三种主要表达方式(也可认为是写作题材)为纬试作分析。

第一式:单起单承单转单结

此式是律诗的典型式:首联“起”,颔联“承”,颈联“转”,尾联“结”。    

1.述事起

首联述事的作品,在律诗中占有的较大分量,在此作重点分析。其常见形式有如下二种:

1)事起-景承-事转-情结

述事起,即诗的首联,以事情(事件)开篇,作用:开启全诗的表现对象或揭示所表现的主题因由。 

    例一  杜甫《登楼》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甫吟》。

 首联:写登楼之事。“楼”、“登”二字,既点题,又交代登临的背景:“万方多难”,并暗含登楼心情:“伤心”。出句与对句之间隐含因果关系。

颔联:描写登楼所见景物。用“乐景衬哀情”之法寄寓作者对人事不如物景的沉郁感慨。用“锦江春色”反向承应首联出句“伤客心”之情。以“玉垒浮云”,承应首联对句的“多难”。首联之情,生于颔联之景。

颈联:转写人事:大唐王朝基业稳固,吐蕃西寇兴兵徒劳。具体表明“万方多难”所指,揭示见春色而“伤心”之由。

尾联:睹物兴叹,关合题旨。表达诗人报国之情:连后主这样昏庸君主尚且享有祠庙,何况我大唐顺乎民意,我等更当如诸葛亮以身许国。

2)事起-情承-景转-事结

    例一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答白居易所言“二十三年折太多”之事:遭贬于“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点题:“酬……见赠”,引出下联感慨。

颔联:由事及情,抒发贬归之感慨:世态变迁,人事生疏,风光不再;怅惘失路。

颈联:以景为喻,转悲为乐,表达自己对官场沉浮泰然处之的豁达胸怀。

尾联:以当下之事关合“酬答”题意,并深化为朋友间相互勉励,振奋上进的积极情谊。  

附: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

为我引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

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

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例二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首联:事起。点明题目中“左迁”的原因与所贬之所。出句“一封朝奏”是获罪被贬之因;“朝奏”而“夕贬”,可知龙颜之怒甚。,一贬“路八千”,知所贬之重。

颔联:情承。直抒胸中之郁结:自己为“除弊事”尽忠却非罪远谪的愤慨。此联有表白,有愤慨,但表达却颇为含蓄,诗风“敦厚”是作诗的要旨。 

颈联:景转。由以往之事,转写当前受贬赴任之情景。出句回顾来路,而云横秦岭,长安不见;对句前瞻去处,蓝关雪阻,前程艰难。“雪拥蓝关”扣题目中的“左迁至蓝关”。此景中含悲愤之情,大有英雄失路之慨。

尾联:事结。悲嘱赶来的侄孙湘料理自己身后之事。扣题目中的“示孙侄湘”。既有屈原九死未悔之决绝,也有蹇叔哭师(劝秦穆公不要出兵攻打郑国)之悲切;既抒英雄之志,又表骨肉之情。其悲切痛楚,溢于言表。

 此诗是韩诗七律上乘之作,格调“沉郁顿挫”,绝类杜甫。

2.景起

“景起”之律,在首联“景起”之后,无或因景生情,或因景忆事二端而已。(以“景起”的章法,还有首联、颔联以景并起式的,前三联并起式的,另论。)

1)景起-情承-事转-情结

例一  杜甫的《野望》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首联:景起。写野望所见的西山和锦江。点题:交代所望之处及所望之景。

颔联:情承。忧念远散海内诸弟,以及自己身羁天涯的处境。触景生情。并引出下联的转折。

颈联:事转。由天下动荡,兄弟离散,联系到自身的境况:由“天涯”“一身”引出“迟暮”“多病”,“未……答圣朝”的人生。

尾联:关合“野望”之事,抒发对家运国难的忧思。尾联的“郊”字,关合题目中的“野”字,“极目”二字关合题目的“望”字。以“人事”总结中间两联之意。

由上“景起-情承-事转-情结”章法的分析,可见知:律诗的章法,一须层次分明,转折有致;二须做到前后呼应,上下勾连,严丝合缝,自然顺畅。如是,方称整饬。  

2)景起-事承-情转-事(情)结

例一  孟浩然《早寒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首联:以景兴起。出句“木落雁南度”,极尽寒天之象,对句“北风”直点题目“寒”字。引起下联对远隔云水的家乡亲人的想象。

颔联:承上因景想象家乡人事。暗扣“怀”字。

颈联:转回当下之情:自己是“乡泪客中尽”,家人是“孤帆天际看”。明点“怀”字。

尾联:以“事典”关合题意:出句“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之事典。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积极入世用事,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白衣隐士,如今却又四方奔走,也曾到长安应举,集隐居与从政之矛盾于一身,而又解决无方,故结句以“平海夕漫漫”以景为喻,表达自己迷茫失路的心情。  

3.情(或议论)起式

以抒情起的“四节式”章法,形式多样,此举两种常见的形式分析。

1)情起-景承-人事转-抒情合结

 例一  杜甫《蜀相》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首联:抒情起。问寻丞相祠,表达仰慕之情。一个“寻”字,表达追慕先贤的执着与虔诚的感情。点题并定下敬仰的感情基调。此联出句:问寻丞相祠;对句:答祠之所在。

颔联:景承。描写祠堂内的景物,阶草鲜艳,莺声明亮,春意盎然,而又空寂落寞。寄情于景,表达诗人对家国前景深深忧虑之情。

颈联:事转。回顾丞相生平功绩。寄托诗人渴望诸葛亮那样的忠臣贤相匡扶社稷,整顿乾坤,安定国家之情。

尾联:情结。慨叹诸葛亮病死军中功业未成的无比惋惜之情。从而寄托自己对国家能有个美好前景的热切希望。

例二  卢纶《送李端》

故关衰草遍,离别自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首联:情起。出句渲染送别悲伤环境氛围。对句“离”字点题;“自堪悲”直接抒发悲别之情。为全诗定下感情基调,并提挈全篇。

颔联:景承。出句写行者所遇之景,对句写送者所遇之景。这是“双箸齐下法”。景中含情。

颈联:事转。转写往事,自伤身世,追思相识。此联是由与友人离别之悲,勾起自己际遇之悲。这是由人及己的联想思维,合乎事理逻辑。

尾联:情结。朝向友人所去的方向掩面流泪,伤悲不尽。知朋友别去已远,悲伤也终难留,唯望早日重逢而已。尾联仍归结到“悲”字上,这个“悲”字,贯串全篇,照应周到,章法严谨。  

     2)情(议)起-事承-事转-情结

例一  李商隐《杜工部蜀中离席》

人生何处不离群?世路干戈惜暂分。

雪岭未归天外使,松州犹驻殿前军。

座中醉客延醒客,江上晴云杂雨云。

美酒成都堪送老,当垆仍是卓文君。

首联:抒情议论起。出句,以反诘句推出“人生哪有不离别?”的普遍性道理,先让读者有个“人生分别难免,大可释怀以处之”的情感预期,一抑。对句则来一个大冲击:在“世路干戈”的时势时分离,则为死别之沉重感伤!此联“惜暂分”一扬,掀起了读者强烈的情感波澜;又暗扣题目中的“离席”。“世路干戈”之别,使得诗人想到当下动荡局势,由此,自然引出下联。

颔联:承上“世路干戈”,具体描述时事:朝廷使者出使吐蕃未归,边境军营林立,剑拔弩张。这是从侧面含蓄地说明时局之纷乱。

颈联:转写饯行宴席之事。席上那些喝醉的向我这个清醒的人频繁劝酒,但面对像江上那“晴云杂雨云”动荡不安的局势,我怎能喝得下呢(因此,“我”是“醒客”)。颈联的述事,为尾联的抒情蓄势。

尾联:以典抒情。此联意思是:为“我”饯行的“醉客”们所劝的是成都最好的酒,如果天下太平,大可在成都终老,更何况还有美姬“当垆”呢?这是反讽之语。看似宽慰或向往美好的生活,却是反衬诗人生活漂泊,家国无依的沉重心情。尾联的“美酒成都堪送老”再扣“离席”:一是分离之席,二是不忍浑浑噩噩的沉醉于酒的离席,意义更深一层。

第二式  单起双承单转结式

双承式在律诗中常见:首联起兴,颔联、颈联同承,尾联转合兼用。此式多数尾联出句为转,对句为合。也有尾联同为转合的。有以景双承的,有以事双承的,不一而足。常见的章法形式如下:

1.景起(总写)-双景承(分写:自然景、人事景)-情转结

例一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首联:总写秋晚山中雨后景色。扣住“山”“秋”二字。定下闲适清幽基调。

颔联:分写。山中晚上雨后自然景色(月光、泉流)。

颈联:分写。山中晚上雨后人事场景(浣衣、采莲)。

尾联:出句转。出句表达不留恋“春芳”(朝中生活)的思想。对句合:抒发赞美此山“可留”,扣住“居”字,表达欲隐居终老于此的愿望

例二  韩翃《同题仙游观》

仙台初见五城楼,风物凄凄宿雨收。

山色遥连秦树晚,砧声近报汉宫秋。

疏松影落空坛静,细草香闲小洞幽。

何用别寻方外去,人间亦自有丹丘。

首联:景起。“仙台初见”切题。概写游观环境氛围。

颔联:分写。从所见所闻虚写观外景物,侧重自然景。

颈联:分写。从所闻所感实写观内景物,侧重人事景。

尾联:议论抒情关合。出句,转换新话题:不必“寻方外”。对句,解说为什么“别寻方外”道理。

毛泽东主席的《长征》类此:首联情起-颔联、颈联双景承-尾联:出句景转、结句情结。 

2景起(总写)-双景承(分写)-以情转结

这种章法形式的特点是:前三联六句皆写景,尾联二句转结抒情。如:

例一  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首联:点题。出句,点明“春行”地点,对句“水面初平”与“云脚低”描写所在之处春日特有的时令景色。

颔联:分写钱塘湖周围莺啼燕飞的热闹景色。侧重动景。

颈联:分写钱塘湖周围花繁草嫩的美好景色。侧重静景。此联以动写静的表现手法尤为出色。

尾联:转结。抒写对西湖美好景物的喜爱之情。出句,转写“最爱”的心情,且上承颈联的“没马蹄”而行至“湖东”。对句,收结“行不足”的处所“白

沙堤”。“绿杨阴里”,景中含情,补足出句“最爱”之情。 

第三式   双起单转单合式

双起式章法一般没有“承”的部分。即:

首联、颔联双景并起,颈联事转,尾联情结

例一  杜甫《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首联:分起,写高处所闻所见的秋景。角度与手法:由高到低,动静结合。

颔联:起,写低处所见的秋景。角度与手法:由近及远,由静到动。

上两联描写了夔州秋天的典型景象,为全诗铺设了抒情环境,定下感情基调。

转:转情。以“登台”点登高之题,以“悲秋”揭示登高之意,抒写飘泊愁病的悲伤之情。这是典型的“触景生情”之法。

尾联:以人事关合。出句“艰难苦恨”承应颈联出句之“万里……常作客”,对句“新停浊酒杯”承应颈联之对句:“百年多病”;以此联归结时世艰难为一生愁病之因。

例二  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首联:分起,描写辋川田家生活情景(场景)。首联所描写的农家无忧无虑劳动生活情景,为第三联写诗人的美好山居生活作好铺垫。

颔联:分起,描写积雨辋川美好幽静的自然景色。同样也为下面诗人向往自然,远离人间纷争的觉悟做好铺垫。

颈联:转写人事。描述自己山中独处闲适之生活。

尾联:关合美好的心情:无争。 

例三  王维《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首联:分起,写蜀地大环境:万壑千山,大树参天,杜鹃声沸。此为泛景。

颔联:分起,写蜀地多雨之景;夜雨初歇,树杪泉泻。此为具体之景。

上二联写李使君赴任之地梓州的自然风景。为后半首的述事抒情做好铺垫。

颈联:转写人事:蜀地能如汉人那样按时交纳赋税;但又为争芋田而生讼案。民风淳厚而尚粗悍,为尾联的劝勉预作交代。

尾联:引典以劝勉作结,希望他效法“文翁”翻新教化,而不要只是倚赖文翁等先贤政绩,享成而无为。

后二联转写蜀中民情和使君政事。

赠别律诗,多用这种双景并起式章法。因为,一来,古时赠别之所,多在有景致之处;二来,有景易动情。且,铺陈浸满诗人主观的情感色彩的景物,特别适于表达细腻绵长的感情。

第四式  单起承双转单结(首联起、承,颔、颈联双转,尾联结)

此式罕见。

例一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读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首联:事起,情承。出句切入诗题,事情缘起;对句承出句“官军收河南河北”之事,描述其“初闻”之“涕泪满衣裳”之喜状,情承。这是以“悲状”写喜情。

颔联:转写人事。分写,描绘家人与自己“闻”而愁容顿失,狂喜顿生之态。这是实写。

颈联:转写人事。分写,想象自己“闻”而喜极将行之事。这是虚写。

尾联:关合“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之喜讯后举家将行之事,以事抒情:想象归途之速,表达诗人狂喜之情。

由上可见,中间对仗之联,虽为同写人事,一须扣题:上两联皆扣“闻”而喜,二是须有变化:颔联实写,既有家人,也有自身;颈联,虚写,只写自己想象。如是,方可避免易犯“滞重杂沓”之弊。

任何概括,只取事物之共性,难括所有之个性;律诗章法亦然。于律诗实际中,章法变化丰富多样,不一而足;法因事生,不可拘泥,是为至理。 

此文所仅列举四种范式为例以为律诗创作之借鉴,挂一漏万,请予见谅。尤冀方家指正。                                       

20174

                                                                                                          5972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