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惊!17年前手抄报竟在汤上小学黑板上清晰可见

 黑客影像 2021-04-28

文末赞赏,支持原创

人有两种,一种是远走他乡,另一种是守着家门,而我就属于后者。守着这个乳山小城看它的沧桑巨变。把这些点点滴滴的变化记录下来,寄给远走他乡的人,在他们想家的时候聊以慰藉。

汤上村坐落于冯家镇驻地东南4公里处,西接山北头村,东靠汤后村,南临硫磺山,北毗黄垒河,村前有牟平至浪暖口206省公路穿过。

唐时,孙姓土著老民散居温泉汤一带,称汤上。元时,居温泉汤之西孙姓称小汤。明嘉靖年间(1522~1566年),刘姓从黄格庄迁入。1952年复称汤上。现汤上孙姓为元初武路将军孙琪后裔。

村中有温泉一处,据《宁海州志》记载称“归仁汤”,为胶东温泉之上乘,百里闻名。温泉有露天水池,清澈而沸腾,四季翻腾,冲涌不竭,古人以为“神水”。

逢年过节,当地百姓均以燃香烧纸虔诚供奉,后经人用乱石砌成一围墙,以作沐浴之处。民国年间,踞冯家的国民党官张建勋闻名至此,浴后大悦,遂聚集民力捐钱献科在温泉上建一轩敞浴房,并立一石匾《建泉汤》,内有四梁八柱,两个浴池,一次能容纳100至150人同时沐浴。

1978年,乳山市在该村建设温泉疗养院,又建造了一所罗非鱼养殖场,占地2万平方米。改革开放后,养殖场被改建为“小汤温泉度假村”。

“小汤温泉”大家常去,却极少有人走进村子一探究竟。

走进汤上村,闲步溜达到这里,貌似是一处小学!

房子早已经没有了屋顶,室内竟然成了菜园!

看到这块黑板我确信,这还真是一处小学!

门口的学校牌子依稀能看清,冯家镇汤上学区小学。

撤点并校,这是明智之举,也是无耐之举。

当年的板报还留在墙上,时间仿佛定格。从板报的内容来看应该是2002年撤并的,因为防止非典的那年正好是2002年。

细细端详,2002年6月的黑板报!历经17年,粉笔书写的这些板报还清晰可见实属难得。

从2001年正式开始的一场针对全国农村中小学重新布局的“教育改革”,大量农村撤销了原有的中小学,使学生集中到了部分城镇学校。


笔者刚毕业从教的时候正是那个时期,也正因为此,才不几年从村小调动到了镇里工作。如若没有遇到这个变化,可能还在山村里守着几个孩子土坷垃里玩儿呢!

根据教育部的公开统计数据,从1997年到2010年14年间,全国减少小学371470所,其中农村小学减少302099所,占全国小学减少量的81.3%。

2001年同时启动了税费改革和义务教育体制调整,前者废除了农业附加税和各种集资,其直接结果是县乡财政收入锐减;后者确立了一种新的“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财政体制。

在这种体制下,表面看来,农民不再承受既纳税又自掏腰包办义务教育的不平等待遇,但因为中央其实并没有往农村义务教育投钱,县乡一级政府在“税费改革”之后又更穷,其结果就导致地方政府狂热地推行“撤点并校”来减少教育领域的财政支出。

这项政策的实施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整合了农村教育资源,降低了生均教育成本,但是随之而来的校车安全、上学难、辍学率回升、教育资源浪费等问题,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农村中小学撤点并校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不过,这几年在咱们乳山上学难的问题基本上不存在了,主要是西部省份偏远山区的孩子。

农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房屋闲置率也越来越高,自然这些弃之不用的学校也得不到妥善维护。没落的学校,仿佛时光在倒退,而且退得如此沧桑。

曾经的教室如今看起来相当荒凉。

而且还有一点惊悚,这还是你记忆当中的学校么?

是否偶尔,母校还会闯入你的梦里。梦境中拉开教室的木门,操场草木萋萋,静谧美丽。小学老师和同学从眼前一晃而过,最后只留下梦醒的我们,瞬间明白,人生有些东西注定要失去,就像时间的流逝,不可逆转。

我小学的母校,已经再也找不到了......

文末留言,说说你记忆中小学的故事吧!

当年的孩子和老师们你在哪里?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