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教:使之能”的探讨

 昵称34404555 2021-04-28

在微信公众号“大哉乾元万物资始”的《教育的逻辑关系》一文中,阐述了教育立人的社会职能,“教”和“育”之间的区别以及二者之间不可分割的统一性。本文则对“教:使之能”做一专题探讨,期望抛砖引玉,使教育更有活力,充满生气,提高效率。

    “教:使之能”使我们明确了“教”就是达到“使之能”的目标。中庸说“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 。只要是实现“使之能”的手段我们都可以认为达到了“教”的效果。这一逻辑关系弄清之后,我们再看看哪些手段可以实现“使之能”。这就是学习的三种方式:自学、互学、教学,以及这三种学习方式之间的有机配合。

一、自学

       自学是学习者发自本心的学习,是自己想学、要学、能学、学中得乐。学习者具有主动性、独立性、兴趣性,最容易学得进去。缺点是如果缺乏指导,学习者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机性,可能会多走一些弯路。

       在《教育的逻辑关系》中,我们知道教育就是使受教育者从依赖走向独立。学校的学历教育只是人生启蒙的开端,更重要的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断学习也就是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才是创新能力和生存能力根本保障。能够终生陪伴我们的学习方式是什么?就是自学!所以自学是最重要学习方式。这在人生所有阶段都是如此!!!

       如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这就是“授之以渔”!同样的学习成绩,是水到渠成,还是拔苗助长;是授之以渔获得的,还是授之以鱼获得的,对教育立人而言,含金量大不相同。明智的招生招聘必须对此有清醒的了解。“授之以渔”既是教学的重点,又需要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不断地总结,还需要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学生和家庭成员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之间的交流切磋,做到与时俱进。

       自学的内容并不仅限于课堂所学,人生所需即教育,社会所需即教育,绝不能让孩子的知识面局限于课堂所学,考分和竞赛所需!这会限制学生的视野,对孩子成长极为不利。要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空间,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不断得到鼓励和强化。这样才能“不拘一格降人才”,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千差万别的人才需求。让优秀更完美,让人生都闪光!

       怎样鼓励学生自学?我认为写进步日记和问题笔记是具体措施之一。这在本公众号《写进步日记和问题笔记》一文中有详细说明。并用“我进步,我光荣;我感恩,我快乐;让人人,都快乐。”这句励志口号加以鼓励。文子说:“人之性情皆愿贤己而嫉不及人。”“人何则不本其所以欲,而禁其所欲;不原其所以乐,而防其所乐。”通过看学生的进步日记和问题笔记,老师可以更容易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兴趣爱好,可以更精准地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特长,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相互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克服自身的缺点和不足。

       当然,老师也要引导学生做好自学与教学之间的有机配合,比如做好预习等,以提高学习效率。

       学校对自学能力强,学习优秀的学生,完全可以采用导师制,让学生有更多的自学时间,并提供良好的自学条件。比如说可以免修其成绩优秀完全可以通过自学跟上学习进度的课程。

我们用作业压得孩子抬不起头来,睡眠不足,又给孩子报这个班报那个班,无疑大大压缩了孩子的自学空间,降低了孩子的学习兴趣。甚至影响到孩子的身心健康,使孩子的独立能力得不到培养,从而导致出现巨婴现象甚至抑郁症的高发。

      孔子为什么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就是要求我们始终应以自学为主,在确保自学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再发挥教学的引导作用,这才是最好的教学方式。这一点一定要向学生讲清楚,才能保障知识学得扎实,并付诸行动。从而达到“师逸而功倍”的效果。

    各种现代化、信息化教育手段的出现,为自学创造了前所未有的便利条件。我们何不顺势而为,使我们的教育方式跟上现代化、信息化的步伐呢?

    当然,自学的比重也要因时因人而异。教育就是从依赖渐渐走向独立,对年龄小的孩子,教学的重要性就会更突显一些。但我们要一步步地学会放手,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学比重不断增强。其中的分寸只能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可意会不可言传了。

二、互学

    人都是在社会环境中成长的。互学是随时随地学习别人的长处,向别人请教、切磋、交流,同时也帮助别人学习进步。人的心理状态,与其环境影响是密不可分的。心性因素在人群中具有强大的感染力。个人的心性与其所在的家庭、学校、单位、朋友、交际圈、社会的心态氛围和心态环境关系极大。军队最重要的是什么?军心!士气!社会最重要的是什么?民心!民风!学校最重要的是什么?校风!班风!互学是营造良好学习氛围的重要条件。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要为互学创造良好的条件。比如学生也可以当小先生,可以推行灵活自愿结合的学伴制和学长制,组织兴趣小组等。互教互学,能者为师,教学相长,使学生不断获得成就感,增强责任感,同时又有助于巩固其所学,提高交流表达能力。还可以组织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增加学生的阅历。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要在学生中养成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并及时表扬夸奖别人的好习惯。一方面增强了同学之间的感情,一方面提高了被夸奖同学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一方面培养了自己“见贤思齐”的良好品德。

    学生很多生活经验、接人待物的能力,甚至其根深柢固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是在互学中不知不觉得到的。庄子说:“婴儿生,无硕师而能言,与能言者处也。”既然互学有如此巨大潜移默化的作用,我们何不将其潜力充分发掘出来呢?

    当然互学也可能传播一些不好的东西,这就要老师和家长及时了解并进行正确的组织引导。

三、教学

    教学是各位老师的长项,如果要写,也是滥竽充数,就不班门弄斧了。只是在我们充分发挥了自学和互学的作用之后,教学工作必须随时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发挥教学对自学和互学的引领作用。老师除教学之外,更多地是帮一把、扶一程,起到启蒙和引导入门的作用,并对整个自学、互学、教学的工作进行统一的组织协调,开展特长展示、进步展示、问题交流、知识擂台、我有新发现(包括发现别人的优点)、诗词接龙、成语接龙、算术接龙、唱歌接龙等(举例仅供参考)个人或集体的丰富有趣的活动。有些活动也可以让学生自己组织,让家长和社会人士参与。

结语

   总之一句话,在确保“育”的前提下,只要达到“使之能”的目标,各种手段我们都可以采用。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充分发挥现代化、信息化的作用,充分发挥各位老师的聪明才智。把“教”和“育”紧密结合在一起,让孩子充满后劲,让一生感受幸福,让后代更加优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