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郁达夫杯”青少年征文大赛初中组优秀作品9

 富春少年 2021-04-28

初中组入围优秀作品选登9

郁达夫杯青少年正文大赛入围学生作品12月7日起陆续刊发,微信投票无法把孩子作品上传,后续均会刊登,今天刊登郁达夫中学学生作品3篇,永兴中学作品2篇,欢迎关注!

游郁达夫故居

永兴中学   初一(12)班   程凝 指导老师:蒋佳佳

    因为景仰郁达夫先生的文采,才有慕名浏览郁达夫的故居想法。于是,一个秋高气爽的下午,我独自一人来到郁达夫故居。

    郁达夫故居位于美丽的富春江畔,坐北朝南,三开间砖木结构楼房,白墙黑瓦,很江南。正值金秋时节,丹桂飘香。瞧,郁达夫故居前的桂花也开了,一阵风拂过,那一树的桂花纷纷扬扬洒了一地,深深地吸一口,浓郁的桂花香钻入你的每一个细胞,我也是醉了。

    轻启黑色的大门,首先是一个花木扶疏的小花园。花园被一条甬道分为两半,左侧放一只水缸,右侧是中草药园。郁家祖上几代都是儒医,中医师多喜好花木草药,达夫祖父更为癖好,园中花木草药即由他培植。

    故居一层为正厅、厨房等房间。正厅陈列丰子恺、茅盾、鲁迅等名家的题字及画作。厨房则陈列菜柜、灶头、水缸等有江南特色的烹饪用具。灶头垂下的小小竹饭篮,把老屋的江南情怀幽幽传来。最引人注意的是正厅左墙一幅鲁迅先生的亲笔手书:“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破帽遮颜过闹市,漏船载酒泛中流。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耳熟能详,有时还能引用到作文中去,却不料就是鲁迅先生专门写给郁达夫的。

    踩上吱嘎作响的木楼梯,二楼是郁达夫及其母亲等的卧房。郁达夫的房间里,一张老式木床占据了大半空间,床上支着一顶旧纱布蚊帐,都积满了厚厚的灰尘。一架老藤编制的书架靠墙立着,密密地插着书籍。郁达夫嗜书如命,从其“绝交流俗因耽懒,出卖文章为买书”即可见一斑。郁达夫读书藏书之富名闻一时,只不知架上这些书是不是郁达夫生前留下的。墙上贴着郁达夫和第一任妻子孙荃的照片。

    斯人已矣,山高水长!郁郁孤行、漂泊一生的达夫,如果梦回“夜发游山兴,扶筇涉翠微。虫声摇绝壁,花影护禅扉。远岸渔灯聚,危窠宿鸟稀。更残万籁寂,踏月一僧归”的故里,是否可以恩仇两忘,粲然一笑,安放了一生,欣欣然地做一回钓徒之梦?

为糖画者

永兴中学  初二(10)班  潘汪阳 指导老师:蒋佳佳

    出入街口忽闻一阵叫声与喝采声,随声而去,见人多矣,余甚疑惑,则入于人中视见一位为糖画者。为糖画者谁,是一位老翁兮。其状年过半百,虽老而窘有神,瘦而有力。

    吾视,以其如一画士也。以糖为材,以杓为笔,以糖稀为墨,老者手甚巧,令我甚是叹服。再者,其生我久见:为糖画者作,先是草之数笔,视何亦非,后添数笔,似有似无,而无端绪,次即点睛之笔矣,此似为虚,须像活也,如生,实为妙也

    今吾买其一幅糖画,盖画者,桥上一处景色。此幅糖画约有二十厘米长,十厘米宽。画上有桥,桥孔分明可见,或有五洞。桥上行人熙熙,或为中峨冠而多髯者,或为古稀老,或为人女,有者三四岁儿。其中峨冠而多髯者方与老人语,老一扶杖,一手持桥,神意自若,且屈其右足贴在其左足。中峨冠而多髯者神与父异,双眉紧皱,若在沉思。其三四岁儿似寻其母也,灼然哭矣。

    通计一画,为一桥,为五洞,为三人,其上刻期,共十四字有余。嘻,技亦灵怪矣哉!

时光慢悠悠

郁达夫中学 九(12)班  郑煦婷

    一、  慢下来的时光

    和一本书相识的时光,总是悠然而漫长,总让我忍不住想起一个词:静水深流。总觉得无论是形容书,还是形容读书时的时光,都很合适。

    无论是寂静的清晨,还是喧闹的午后,抑或是沉寂的夜晚,我都喜欢在手边放一本书,它们有着不同的名字,有着不同的内容,摸上去也有着不同的触感,但相同的是,每当我抚摸过书本的扉页,闻着浅浅的纸墨清香,心就会不自觉地沉淀下来,好像有了和书一样的厚实感。

寂静的清晨,有鸟儿清脆的啼啭,天边是朦胧的薄雾,像化不开的水墨画,在脑海里晕开了淡淡的一笔。

柔和轻风浅唱着,穿过婆娑的枝叶,刷拉拉翻开了我放在窗台的书。

    突然想到一句诗:“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不过在这一刻,我却觉得清风其实是一名蕙质兰心的少女吧,她柔柔地吹开了书页,柔柔地向我发出了邀请。

     我忍不住应了清风的邀请,翻开一本书。慢吞吞地读着纸上的文字,手指摩挲着纸张的边角,轻轻翻过一页,有清脆的刷拉的声响。清风依旧缠绵在我身边,耳边似乎有她轻轻的笑声,引诱我与她,一页一页地读下去。

    远处鸟儿与清风的和鸣,近处清脆地翻书声,连时光都忍不住慢下来,再慢下来。

    薄雾渐渐散开,露出了微弱的天光。

    又是一个美丽的黛青色的黎明。

    我没有合上书,大概是忍不住合上它。因为每当我翻开它的时候,心总是轻盈地快要飘起来,却又好像被填满了。

    二、静下来的时光

    坐在公交车上,中午的阳光有些强烈,刺得人睁不开眼睛。

    不经意地回头一瞥,就看到了独处一隅的她。在挤得满满当当的车厢里,她美得不经意。

她坐在靠窗的位置上,静静地看着手里的一本书,脚边摆着一个鼓鼓的包,大概装满了书。

    窗户没有关,有微弱的风吹进来,调皮地吹乱了她披散的发丝,阳光也穿过窗户,调皮地趴在她的肩上,与她同看一本书。

    在喧闹的车厢里,她就这样静静地坐在角落,专注地低头看着躺在她膝上的书,坐姿舒坦自在,旁若无人。偶尔把碎发撩到脑后,偶尔轻轻地一笑,偶尔动作轻柔地翻过一页书。阳光打在她的身上,似乎有浅浅的金色光圈,她那一角落,寂静地仿佛闻到了尘埃的气息。

    身边有人在高声谈话,有人在匆匆地上车下车……这一切,好像都与她没有关系。她只专注于前方的这一方世界,只入迷于眼前这一本书。

    悠然的夏日午后,少女在公交车上静静地读一本书,窗外有知了声声。

    时光仿佛就静止在了这一刻,安然,美好。

         三、柔下来的时光

    很晚了,外婆的房间一抹透出暖暖的光。

    我把脚步放轻,看向屋内的外婆。

    外婆只开了一盏暖色的台灯,照亮了一方角落,暖暖的光晕将她柔柔地笼罩在内。

    她坐在藤椅上,膝上盖着一条薄毯,毯子上摊开着一本书。

    佝偻着身子,她弯下脊背来凑近书本,手指也放在书上,一个字一个字艰难地读着。她读得很吃力,时不时喃喃出声。

    墙上映出了婆娑的树影,窗外风雨琳琅,雨点清脆地打在窗玻璃上。她有些吃力地支起身子,关上漏风的窗,然后重新坐回藤椅,埋头读书。

    屋内,风雨声隔着窗户变得隐约、模糊,恰似柔和温暖的时光,带着晕开了的暖色,也像这一抹台灯的灯光,照亮着读书的老人。

    一张黄木桌,一把吱嘎吱嘎作响的藤椅,一位看书的老人。

    风也寂静,雨也寂静,现世安稳。

    想要温柔地走入这个良夜,我把脚步一再放轻,生怕脚步声一重,就会打碎这柔和的时光。时光太美好也太秀气,他们受不了过重的脚步声。

    我想,每一本书里都藏着一只小小的蝴蝶。每当你翻开一本书,这只蝴蝶就会随着翻开书页的动作,轻轻地扇动它斑斓的翅膀,从书页上轻轻地飞到你的梦里。

    看书的时光,多像偷来的时光啊。因为它们太过悠然,太过寂静,太过温柔,那些在纸上笔墨间流转的故事,随着蝴蝶扇动翅膀,慢悠悠地飞入心里。

    让人如何不爱呢?这慢悠悠的时光,这读书的时光。

叮嘱

郁达夫中学   九(15)班  徐盈莹  

    我永远也忘不了我步入小学的第一天,我的小手被妈妈的长着老茧的宽厚的手紧紧攥着,她似乎比我更紧张,出了层层手汗。人潮拥挤,矮小的我被淹没在人群中,幸而有妈妈拉着我,穿越人潮,到了教室前的空地上。

    她蹲下来,仍比我高出半个头。“要乖乖听老师的话,上课坐端正。”她嘱咐道。这话在家里的时候她已然讲过几遍,刚开始我还认真地点头,现在只觉得乏味。她眼中含着不舍,一双清亮的眼睛似乎有了水汽。

    从小,他们就忙东忙西,只有每天早晚的接送,我才能紧紧靠着他们厚实的背脊,感到温暖。我终于有了寒假暑假,他们的忙碌丝毫不减,但我可以跟着他们其中一个去工作单位,即使一天没事情可做,也不觉烦闷,因为我知道他们现在离我很近,只要我有事叫一声他们,他们就放下手头的事,过来问我发生了什么事,再走开时,不忘记叮嘱一句“好好做作业,看看书”,我觉得特别幸福。但看到他们辛勤工作的背影,我有些心疼我每每看到其他小朋友笑着向父母飞奔过去,他们的父母慈爱地摸摸他们的头时,只觉得胸口发闷,鼻子发酸,现在知道了,那种感情叫做难过。

    那时我又有了这种感觉,看着妈妈,郑重地点点头。她又帮我理了理领子和衣角,扯了扯裤脚,说:“去吧。”她最终松开了我的手,我的手背上沾着她的手汗。她大约仍觉得不放心,又嘱咐了句“听老师的话”,我再点点头。我走进教室。透过窗户,看到她逐渐走远,像是忽然想起了什么事,急急地跑回来,走进教室,跟站在讲台上的班主任将了什么,又指指我。她讲话时,手脚显得不自然,一点不像平常从容的妈妈。班主任笑着应了,她才松了口气,笑着看了看我,走出教室。这次她没再回头。

    日子像流水一样,淌过了名叫光阴的小河。这秋叶落了尽,以萧索的姿态迎接了冬天。

    我现在长得同她一般高,时不时就会说一句“妈妈快看我长得比你高”,她只是笑着摇头。她仍然忘不了在我出门时叮嘱一句“路上小心”,或者还是那句“听老师的话”,这显得我在她眼里永远长不大,无论我是否长得比她高,她仍然觉得我还是当年被她紧紧拉着的小女孩。只不过,我现在正值青春期,特别反感她的唠嗑,只能敷衍却又不失礼数地说“哦”。出门一段距离,又开始后悔刚才对她的态度了。

    我也一直记得,妈妈笑的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去外婆家。外婆家在城乡交界处,那时还有几块田地,不过现在,就要被宽阔的马路取而代之了。那天傍晚临别,我跟着妈妈在田边的一条不大不小的路上等车。外婆就那么穿着长筒靴从田间穿越而来,也不知道踩死了几株菜。因为在劳作,来不及洗干净手,外婆直接把放在田间高地上的一袋芋艿交给了妈妈。外婆交代妈妈“洗干净之前先剥皮,还有,夜里头回去路上小心”。那时我还不能理解,妈妈长这么大,又怎么会不知道芋艿的吃法?妈妈笑着接过,没说什么客套话,只让外婆不用这么劳累,因为两人之间有血浓于水的亲情,不需要太多华丽的语言来装饰,笑容足以表达一切。长风迥回,碧空浩荡,那句嘱咐萦绕在耳畔,我的,妈妈的。

    当新月盈成圆月,当青丝飞上白霜,当容颜爬满皱纹,唯一不变的就是叮嘱,一句又一句,交叠了时间的流逝,随意而温和,亘古不变。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郁达夫中学八(4)班  俞凡

    秋风扫落叶。

    风卷着枯叶在这个世界四处飞扬。它吹飞了小学生的帽子,吹起了人们的衣角。这风,好像,有一种,要把世界吹乱的劲头。

    我坐在窗前,用手托着腮,漫无目的地浏览着大千世界。

    突然,一阵狂风从窗缝里溜进来,吹得书桌上的一叠试卷散落一地。回过神,苦笑。望着这满屋的试卷,我内心不知是开心还是难过。但是,不知从哪里来的勇气,我竟不过去捡拾它。依旧坐在座位上,双手抱着膝,呆呆地望着窗外。

   “吱戈——”一声,我的房门被人打开了,哦——是她——我的妈妈。

    她手里捧着一盆水果。当她看到我的房间一片狼藉时,微怔。然而又马上将水果端到我的面前,用湿淋淋的手指着水果说:“你快吃,可新鲜了!”我没有回答。依旧空洞地望着窗外。

    她蹲下身去,在油腻的围裙上擦干手,一张一张,将我的试卷一张一张的拾起,仔细地叠放在一起。此刻,静得只能听见一张张试卷叠在一起的“沙沙声”还有,我苦笑时,眼泪砰然砸地的声音。

    一声熟悉的话语打破沉寂,“女儿”,妈妈说,“我们今天去爬山吧。好久没去了。”她的语气似恳求,更像哀求,叫我如何拒绝?“好吧。”我动了动嘴角,妈妈喜上眉梢,“好,那我去准备准备。”说完,她如仓鼠般逃出了我的房间。

    下午很快就到了。我坐上车,妈妈坐在我的身旁。

    一路,无言。

    来到山脚,望着高高的山,忘了等妈妈不知是故意,还是真的忘了,我踏上了山间小路。我好像在发泄这几天的怨恨,一鼓作气登上了山峰。我在山顶大口喘着粗气。

    不知是秋风太过凉爽,还是怎么的,我想起了很多。那儿,是我小时候经常和妈妈坐的座位;那儿,是我让妈妈给我买玩具的地方;那儿……还有那儿……

    我心里五味杂陈。

    恍惚间,妈妈来到了我的身边,自然地搭上我的肩膀。阳光在那么一瞬间来到了我的身边,我的嘴角也不禁扯出一缕暖阳,心中的一块坚硬正在融化。

    我将头一倒,仿佛用了跨越一个世纪的力量,靠在了妈妈的怀里。那一瞬间,泪水模糊了世界。

    世界上总有那么一个人,不管前路坎坷亦是道路平坦,不管悠闲散步还是匆忙赶路,那个人总会执着的将你的手放在掌心,一起走下去。

    恍惚回首才明白,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总有那么一个人,陪你把沿路的心酸活出了答案,未来多漫长,再漫长,还有期待,陪伴你,一直到这故事给说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