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扣闩 || 漫步黄葛古道

 文鉴君 2023-02-04 发布于北京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灵魂拥有温度

作者简介

张扣闩,安徽合肥人,庐江县作协会员。有合著《当代中国优秀作家散文选》。《虎子》《大米的前世今生》等多篇文章发表在微刊。现定居重庆。自由职业。喜欢读书、写字,唱歌,愿与爱好文学的您一路同行。

漫步黄葛古道

     黄葛古道,曾是历代川黔商贾的必经之地,被称为重庆的“丝绸之道”。该古道始于唐朝,宋、元、明、清时期处于鼎盛时期,属巴渝十二景之一。直到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前,这条古道依然是一条交通要道。80年代后期,这里已不再是人们为生计忙碌之道了。经过几年的短暂沉寂之后,古道再度迎来了兴旺的人气。树木参天的古道,吸引了不少中老年人前来健身。


     黄葛古道有两处入口,一处是海棠溪入口,一处是龙门浩入口。大年初一那天,我们一行五人,在小向导(喻芯婷,下称婷婷)的带领下,从海棠溪入口拾级而上。


     那天天气阴冷,寒意正浓,我们都穿着厚厚的冬装。走了几分钟,我感觉身体开始热起来,就索性拉开羽绒服拉链,摘下茸帽,过后觉得凉快些。踏着有些浅凹的光滑石板道,爱人和婷婷、婷婷的妈妈和妹妹(喻露,以下称露露)有说有笑,我偶尔插句话,彼此都感觉很轻松。


左右滑动查看图片(来源百度)


      没走多久,我们就看到有小贩在台阶外侧摆摊。她是一名中年女人,在地上铺了块木板,木板上放了一张小长桌。桌子的左边有一个小转盘,转盘中间有一根学生用的钢尺做成的指针,指针一头已被削尖。桌子左边是女人制作“糖画”的台面,台面上还有一块硬塑料砧板。台面前方站立着一根金属棒,金属棒的两段挂满已经制作好的各种动物图案的糖画,它们被包裹在塑料袋里,“招呼”着上上下下的顾客,吸引着小朋友的眼球。


      露露来到摊位前,一下子就被浓香的糖稀味和好看的糖画造型吸引了,面露惊喜的表情。她妈妈见状,叫她自己转动小转盘选一个糖画造型。婷婷妈妈告诉露露选一个鱼的糖画造型,我猜想她可能是借买糖画,讨个好彩头,寓意年年有鱼(余)吧。露露不知道是否听见,在糖画师傅的吩咐下,她转动小转盘,选了一个“鸡”的造型。


      在选好造型后,只见那女人用右手拿着一个小汤勺,从放下她身前的一个白色塑料桶里轻轻地舀出一点糖稀,紧接着将小勺换到左手,拿起一个刷把,在砧板上刷了几下,砧板立刻油光铮亮。她手拿勺柄,前后左右都移动,不一会儿“鸡型”糖画在砧板上出现了。接着,她又拿了一根木签用小铲刀压在糖画上,又在木签签和糖画的粘连处滴了几滴糖稀加固。一会儿,糖画就冷却了,她拿起铲刀将糖画铲起双手递给露露。“谢谢阿姨!”露露面带笑容,看着糖画,心里乐滋滋的。她拿着糖画,舍不得吃,和我们继续往上走。


      “今天是年初一,平时估计他们也没有什么生意。”爱人说道。


      “是啊,今天人多。这么冷的天她也没休息,和我们平时一样,都是为了挣点钱,辛苦啊!”婷婷妈妈深有感触地说。


      看着沿途商贩在为生意忙碌,眼前仿佛出现先辈们牵着马匹,马儿驮着重重的盐袋一步一步艰难地走在这长长的石道上的身影,耳畔响起马蹄声和马铃声以及他们的吆喝声。他们将货物运向远方,换取银两(钞票)再买生活所需物品。他们亦如古道两旁倔强的黄桷树,在狂风暴雨来临、烈日当空之际,无所畏惧,咬紧牙关向上走,走出大山。他们深知:如果一辈子不走出去就会被困在原地,甚至要被饿死。他们更知道想要超越这平凡的生活,就要不畏艰难险阻,就要勇于登攀。


      我们踏着石台,继续往上走。一路景点不少:有依山而建的吊脚楼,古韵饮马槽,古遗址五尺道,无字摩崖,还有婷婷和露露最喜欢的“张氏顽童古风园”。古园里有跷跷板、秋千、过木索道(低矮的那种)、滑滑梯等娱乐设施,还有供游客休息的石凳与木马鞍。


左右滑动查看张扣闩摄影图片


     我们继续向前走, 最令我感到意外的是看到了“三毛故居”。我买了一张十元的门票后,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三毛故居。


     关于三毛的认识,最早是从歌曲《追梦人》和她的《梦里花落知多少》这本书开始的。没想到黄桷垭老街145号是他们家的老宅,是她的出生地。


     目睹陈列在故居堂屋的三毛蜡像,我竟然没有想到今天能和三毛“走”得这么近,心海泛起涟漪,耳畔传来王洛宾的歌声: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位好姑娘,人们走过她房,都要回头留恋地张望。……


    非常喜爱三毛作词的歌曲《橄榄树》,曲调洒脱空灵,歌词富含人生况味。

   

     “为什么流浪,为了梦中飞翔的小鸟,为了梦中小溪,流浪远方,流浪”。“心若没有栖息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是啊,我们的一生何尝不是如此?平凡如你我,亦如三毛,走过山川大岳,走过大漠孤烟,阅尽沧桑人世,我们最终不得不走到生命的终点站。


左右滑动查看张扣闩摄影图片

     走出三毛故居,我们在小吃部稍事休息,吃了点随身携带的水果、麻辣鸡脚和两份黄凉粉后又继续前行,来到了黄桷垭老街。老街真老,石板路坑坑洼洼,游人如织,两旁的店铺众多,多数店铺没开,只有小吃店的生意火爆,服务员忙得似陀螺转,老板们赚得盆满钵满,心里乐开了花。


(张扣闩摄影)

     出了老街口,我朝马路对面眺望,“重庆邮电大学”六个红色大字映入我的眼帘,这不亚于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心里感到非常高兴。我赶紧拍了一张远景照片,发给了在邮电大学任教的毕然老师。


(张扣闩摄影)

    在回来的路上,爱人问我走完黄葛古道累吗?我笑说不累。因为这是我来重庆近20年第一次登山布道,体验真切,收获满满。

【版权声明】本文经作者授权刊发,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文学鉴赏与写作,ID:wjjz17),必要时请联系后台授权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