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富春三小 施远 || 古法造纸体验日

 富春少年 2021-04-28

郁达夫少年文学院造纸研学习作4

古法造纸体验日

富春三小 三(6)班 施远

没有纸就没有文化,今天我跟着郁达夫文学社的脚步一起到了双溪大同村,参加古法造纸活动。

我们来到杭州富阳双溪画纸厂,讲解的阿姨给我们看了一个视频,让我们对古法造纸有了初步了解,更深入地了解到我们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对我们现代生活的影响。富阳的传统手工艺品——元书纸是经过70多道工序才造成的,今天我们有机会去体验其中的几个核心工序“抄、压、晒纸”真是太棒了。老师傅告诉我们造纸的材料都是用清明后的竹子做的,那时候的竹子比较嫩适合造纸,而在水里的这些,像粥一样的东西就是竹子,经过处理后现在这些竹浆很碎很碎,用手根本捞不起来,我听了半信半疑,往水里一捞,这些竹浆竟然从我的指缝中溜走,硬是一点点都没捞上来。要把这些细碎的竹子捞上来做成纸要用到竹帘,按照师傅的指示,我把竹帘放到中间,再把扣子扣紧,接着先把尾部沉进水中,然后把整个都放进水里,慢慢的把“粥”往上捞,一张半成品的纸就抄好了,旁边的师傅笑了笑着说:“元书纸要求是要每张都非常的均匀,你们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却很薄,还不能算一张合格的纸!”原来要做成那些薄薄的手工宣纸,里面竟有这么大的诀窍。

抄完纸,我把帘子上的纸铺在旁边的案板上,让老师傅压好,就可以拿去晒。晒纸的房间里有一块大黑板不停地冒着白气,我用一只手轻轻地点了一下,呦,这个板真烫。老师傅让我们拿起一个很大的刷子,一手拿着纸,一手拿着刷子从地面慢慢的往上扫,要温柔中带点力气才能把纸刷匀整,不一会儿纸就干了。我呼出一口气,成功了!简单的几个工序做好我已经满头大汗了,难以想象要完成所有的工序,老师傅得花多少的心思,每张元书纸都是他们劳动的结晶。

后来我们还体验了雕版印刷,在灯光的照耀下,透过元书纸,我能清晰的看到对面的小朋友,“制作精良,品质精辟,韧而不蠹,洁白莹润”这些词语也不足形容我手上的元书纸,难怪那些画家特别偏爱富阳的元书纸,古话说:“富阳一张纸,行销十八省”,现在我拿着这些精美的元书纸,把我喜欢的十二生肖里猪和虎的图案印在上面作为送给我奶奶的礼物。

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双溪古法造纸活动马上就结束了,我们坐着大巴车离开了大同村,路上沿途美好的风景我不记得了,到家妈妈唠叨了什么我也都忘了,唯独只有大同村造纸体检的那一刻,久久地刻在了我的心中。

小作者介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