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砍自己百万年薪,给员工加到7万,是一个好人有好报的故事么?

 苦海无涯回 2021-04-28

有读者转给我看这么一个故事。

西雅图一个老板,做信用卡支付服务的。有一天在自己员工的桌上看到了麦当劳的培训手册。

经询问,原来是她的薪水不够用,她又很喜欢这份工作,于是不得不下了班去麦当劳兼职,赚两份钱。

起初这个员工很害怕,以为老板要炒她,但老板的决定令她大出意外。

老板决定让全公司最低年薪不得低于7万美金,与此同时,把自己的年薪110万美金也调整为7万。

这意思很明显,有饭你们先吃,我最后一个。

一晃六年过去了,公司收入增长了3倍,员工增长了70%,而且大部分员工都非常投入,工作与生活兼顾。有钱了,去减肥,去生娃,员工生的宝宝增加了十倍......

这个故事的结论很简单,最后就落到一句话:好人有好报。

看了这篇文章的读者都在想,我咋就没遇上这样的好老板呢?

既然读者问我怎么看,我给你另一个视角。

我们首先要想清楚一个问题,老板的钱是哪儿来的?

老板的钱难道是印钞机印出来的么?当然不是,老板的钱肯定是从别的地方赚来的。

那现在马上有个问题摆在桌面上,这个钱,是谁赚来的?

我们很多人有个误区,我劳动了,我努力了,所以钱是我赚来的。

这个想法是不对的,你仔细想一想,如果你很努力的把一叠砖从院东头搬到西头,再从西头搬回东头。也很辛苦的,但是并没有创造财富。

所以钱是谁赚来的,只要做个实验就知道了。

在一个团队中,我们挨个去掉不同的资源,员工A,员工B是资源,技术是资源,市场是资源,资本也是资源。

挨个去掉,你看看去掉谁,钱赚不回来了,就知道钱是谁赚回来的。

很多时候我们发现是彼此配合的作用,需要资本,需要技术,需要市场,也需要员工。但每个人可取代的程度是不一样的。

比如很多人都看不起罗永浩那张嘴,可是你冷静一点就会发现无论罗永浩办什么公司,最有价值的,恰恰是他那张嘴。

说到底,他们卖的就不是产品,也不是技术,更不是服务,而是老板的那张嘴。

你把谁去掉都可以,你把老罗那张嘴去掉,公司是活不下去的。

所以老罗的公司里面虽然很多人都在努力,比如努力的造手机,但实际上都是烧钱的。真正赚钱的是老罗,他用一张嘴养活了全体烧钱的团队,甚至用嘴去还债。

好,到这里为止,咱们想清楚了一件事,在公司这个团队中,不同的元素对于赚钱的影响力是不同的。

有的人大,有的人小,有的是正数,而有的甚至是负数。

我们来想一想,假如一个员工,他对公司赚钱与否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是不可取代的,老板可不可能不给他钱?不给他让他满意的钱?

可能。

另一个老罗,罗振宇昔日和人第一次创业的时候就是这样。公司全靠他一张嘴赚钱,但是他是小股东,近乎于打工。

于是结果怎么样?结果是他离职了,另起炉灶,自己当老板去了。

所以当你希望你的老板学习这个西雅图老板之前,你得先了解清楚他的盈利模式。或者说,如果你想找一个西雅图老板,你总得了解这个老板有没有可能效仿人家。

你注意,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这不是一个好心人问题,这是一个公司盈利模式的问题。

据说,这个西雅图的公司,以前最高收入和最低收入相差30多倍,后来只相差4倍,听起来很平均,对弱者很有吸引力。

但是你所在的公司能不能学这个,首先得想一想是否具备执行这个的条件。

比如你的公司就像罗振宇最初的那家公司,团队全靠罗振宇一张嘴养活。

现在你作为老板,告诉他,罗工,你的薪水是前台的30多倍,这不公平。我希望你的薪水最高不能超过前台的4倍。

罗振宇说:好的。转身就辞职了。

接下来全公司傻眼,因为大家没有收入了。

你看到了,这种模式执行不下去。

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大家尽可能多的赚钱,而不是让大家失业。

所以,想要西雅图这种玩法,需要一个大家都差不多,谁也不是不可取代,但又离不开员工的环境。

读者听起来纳闷了,这不就是加工厂么?

对了,这就是加工制造业。

加工制造业的特点就是这样:你把谁开了都可以,但是你不能一次性把所有人都开了。

你把谁开了都可以是确保这个团队中没有谁是超级个体,我们不需要给他远高于其他人的报酬。

你不能把所有人都开了是因为全靠大家劳动,一起产生的利润。

所以工厂是最典型的老板从工人身上赚钱的案例。

工厂不存在说一个老板像老罗一样靠卖嘴养活大家,不是这样的,是大家的劳动养活了大家。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工厂的利润非常稀薄,薄到很多工厂主都不乐意继续从事。

一个加工制造业的工厂主,辛辛苦苦干一年,陪客户,拉单子,加班,最后他能赚多少?1,2个点而已。

很多人说,房子的租售比很低,很不划算。那是你站在金融的视角看。

买一套房子,拿去出租,一年的租金回报率才1.5个点。

可是站在加工制造业的老板眼里,这钱很好赚呀。随时租随时能租出去的楼,大都是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人流密集的,就算不涨,也很难跌。

而租金有1.5个点,这比他开厂划算多了,开厂那么辛苦 ,还要承担风险,收租可要轻松多了。

你看到了吧,很有意思。工厂模型看起来是最有可能实现同事之间收入差距最小的,但也正因为如此,大家都赚不到什么钱。连老板本人都不想干了。

你问问今天的年轻人,有几个愿意进厂的?

他们不知道厂子里收入差距小么?他们不知道拉长也只比一线工人每个月多几百么?

他们知道,可正因为如此,他们才不愿意。

他们挤破头皮都要进去的那些互联网公司,恰恰是同事间收入差距巨大的。

做一家互联网公司与做一家传统制造业公司的思路是不一样的。

很多传统制造业出身的人看不懂游戏模式,他们觉得你一直在烧钱,这健康么?

这恰恰很健康。因为钱从哪里赚这件事上,双方有本质的区别。

传统制造业老板想的是赚差价,员工创造了5块钱,我卖10块钱,赚5块,不断地赚差价。所谓的提高翻台率,高周转低库存都是这个思路下衍生出来的。

而大部分互联网创业公司就没想过从员工身上赚钱,员工创造5块钱,我免费送。他创造的越多,我亏的越多,我怎么从员工身上赚到差价?

那他赚的是什么?他赚的是预期。谁的预期?下一个老板的预期。

员工创造5块钱,我送,看似亏了5块钱,但是我的市场扩大了呀,而且是急速扩大。

去年我有500个客户,今年我有50万客户,投资人怎么想?明年他该不会有5亿客户吧?

我会等到明年么?不会的。今年我就会以5000万客户的估值卖给你,至于能不能做到5亿,留给你来玩。

这才是我的盈利模式,明白了么?

作为老板,自己的工资到底是110万美金还是7万美金重要么?不重要。

作为老板,最大的收入来自于公司的估值呀。

只要能够增加公司的估值,怎么做都是对的。

如果公司的价值取决于罗振宇一个人,那就给钱给到他满意。因为他才是下金蛋的鹅,如果他执意要当老板,那就让位给他。

如果公司的价值取决于一群人,那就给大家加薪,只要加薪有利于公司的估值,加呗。至于自己到底是年薪110万,还是年薪1块钱,重要么?

你是老板呀,你靠股票活着,你又不靠薪水活着。

只有那些传统制造业的老板才关注自己的收入,因为他们很难上市,很难参与资本游戏,他们只能高周转低库存,一单一单的挣钱。

你想一想蚂蚁之前上市的时候为什么一定要坚持打着科技的旗号而不是金融?

因为金融的估值只有7,8倍,科技高达3,40倍,甚至1,2百倍。

大家挣的是想象力的钱,而不是一单一单去赚钱。

所以问题的关键并不在于好人好报,好人又没有印钞机,他的好靠什么持续?

收入差距小的行业不见得是你想要的,否则你为什么不进工厂呢?

而进入那些高收入的行业,想要让自己拿高薪,最重要的就一件事:你要让自己成为你们公司的利润离不开的那个人。

当然这不一定是通过加班,就像前文讲过的搬砖头的故事。

很多时候你带不来利润是你摆错了位置,你应该跳槽,找一个更适合你的位置。而另外一些时候,你拿不到高薪是因为你不会讲故事。

别忘了那句职场名言: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你做过什么,而在于你还能做什么。

公司的估值来源于它带给市场的想象力而非当下的盈利,你的价值来源于别人对你的预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