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空厂:中国禅宗的“南顿北渐”(上)

 自由书画谈 2021-04-29

禅宗,天竺菩提达摩传入中土。据《续高僧传》载,达摩为南天竺之婆罗门种,乃香至王季子。当年释迦牟尼世尊在灵山法会上拈花示众,不发一言,唯有摩诃迦叶破颜微笑,世尊当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总持任持,凡夫成佛,第一义谛,今方付嘱摩诃迦叶。”后来,禅宗遂把摩诃迦叶尊为西土第一代祖师。此后,摩诃迦叶把正眼法藏传给阿难,再后辗转递传,菩提达摩遇二十七祖般若多罗嗣法,是为二十八祖,改多罗曰达摩。

南朝梁普通元年(520),达摩泛海至广东省广州弘法。梁武帝萧衍慕其名,迎请至建业(今江苏南京)。帝问达摩:“朕继位以来,造寺写经,有何功德?”达摩曰:“净智妙圆,体自空寂,如是功德不可以世求。”帝复曰:“如何是圣谛第一义?”达摩曰:“廓然无圣。”帝再曰:“对朕者谁?”达摩曰:“不识。”帝不悟,达摩即渡江去北魏,时魏孝明帝正光元年(520)十月十九日,遂息影在嵩阳少室山五乳峰石洞里,终日壁观,号壁观婆罗门。孝明帝闻之,三召不起,一心“二入四行”之法。“二入”就是理入和行入;理入是教理,行入是实践。《禅源诸诠集都序》(唐释宗密著)有曰:“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云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岂不正是坐禅之法?”“四行”为报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四行需求按照理入所说,在日常生活中,做个远离一切爱憎情欲的苦行僧。达摩在梁大通二年(528)圆寂。葬于熊耳山,梁武帝制碑赞其功德。唐代谥号“圆觉大师”。 

民国画家黄语皋《达摩面壁图》

达摩在少室山石洞壁观九年多之后,有个叫神光的僧人肃立在洞口,欲参拜达摩。达摩壁观不起,勿予理睬。神光不离,“请道甚挚”。至雪夜,操利刃断其左臂,“达摩感而许之”,改其名慧可,付法授衣钵。付法偈曰:“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又曰:“此有《楞伽经》四卷,为如来极谈法要,今并付汝。”慧可遂被尊为禅宗二祖。

◎ 国画家黄语皋《慧可求法图》


慧可(487—593)俗姓姬,虎牢(今河南荥阳)人。幼慧,博览群书,兼通老庄和易学。慧可立雪断臂后,随达摩学法六年,得“忘言忘念”之旨,开悟偈有:“本迷达摩是瓦砾,豁然自觉是真珠。无明智慧等无异,当知万法即皆如。”

机缘又熟,慧可把衣钵传给僧璨,僧璨是为三祖。《祖堂集》(南唐静、筠二禅师编)有载:

有一居士,不说年几,有十四,及至礼师,不称姓名,云:“弟子自患风疾,请和尚为弟子忏悔。”师云:“汝将罪来,为汝忏悔。”居士曰:“觅罪不可见。”师云:“我今为汝忏悔竟,汝今依佛法僧宝。”居士问:“但见和尚,则知是僧。未审世间何者是佛?云何为法?”师云:“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无二,汝知之乎?”居士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内外中间,如其心然,法佛无二也。”师知是法器,而与剃发,云:“汝是僧宝,宜名僧璨。”

三祖僧璨修行至信心不二,不二信心的境界,从“至道无难,唯嫌拣择”至“言语道断,非去来今”而止。据修持心得,撰写著名的《信心铭》传世。

◎ 民国画家黄语皋《僧璨坐禅图

僧璨有次升座弘法,法会里有个14岁的小沙弥,名叫道信,起身礼拜僧璨:“如何是佛心?”师云:“汝今是什么心?”道信曰:”我今无心。”师云:“汝既无心,佛岂有心耶?”又问:“唯愿和尚教某甲解脱法门。”师云:“谁人缚汝?”对曰:“无人缚。”师云:“即无人缚汝,即是解脱,何须更求解脱?”道信言下大悟。僧璨知是慧根,传付道信衣钵,是为禅宗四祖。

◎ 民国画家黄语皋《道信读经图》


道信(580-651)俗姓司马,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幼出家,师事僧璨。接衣钵后在吉州(今江西吉安)传法,后息影蕲州黄梅(今湖北黄梅西北)破头山,旋改破头山为双峰山。最后把衣钵传给了首席弟子弘忍。

道信临坐化,垂诫弟子:“一切诸法,悉皆解脱,汝等各自护念,流化未来。”说完坐化而寂,唐代宗谥曰“大医禅师”。著有《菩萨戒法》、《入道安心要方便法门》等。

《祖堂集》第二卷有载:

 (道信)忽于黄梅路上见一小儿,年七岁,所出言异。师乃问子:“何姓?”子答曰:“姓非常姓。”师曰:“是何姓?”子答:“是佛性。”师曰:“汝勿姓也?”子答曰:“某性空故。”师谓左右:“此子非凡。吾灭度二十年中。大作佛事。”

“子”者,即后来五祖弘忍也。弘忍从小便甚具灵性,“姓”、“性”谐音,扣这个字眼,小弘忍显示了非凡的机智和佛缘,既得游戏三昧,亦在游戏中明示禅的灵慧之光。

弘忍承衣钵后仍居双峰山,并在东山寺聚徒讲禅,门弟子达700多人,人称“东山法门”。

◎ 民国画家黄语皋《弘忍付法图》


果然“此子非凡”,在弘忍之前,禅宗传法,注重四卷《楞伽经》,自弘忍始,改用一卷《金刚经》,“东山法门”力践之行,主张“萧然静坐,以心传心!达者印可,更无别法”,且有心得集成《最上乘法》著作。

忍弘门下,出了二位深具慧根之徒,曰上座神秀和得法慧能,正是因为神秀和慧能,中国禅宗才有了南北之分,亦即“北渐南顿”。

神秀(606-706)俗姓李,汴州尉氏(今河南尉氏)人。少习儒,饱览经史。20岁祝发洛阳,50岁登黄梅双峰山礼弘忍为师,先是干了六年打柴汲水杂活。弘忍观察他勤敏灵慧,认为“东山之法,尽在秀矣”,遂让他担任上座和教授等职,成了双峰山一人之下、众人之上的得道高僧,亦即自然的未来接法承衣之人。

慧能(638-713)又作惠能,俗姓卢。原籍范阳(郡治今北京城西南),出生南海新兴(今属广东省)。幼失怙,及长,卖柴养母度日。后卖柴到集市,听客店有人诵《金刚经》“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开悟,便问诵经人是经从何而来?答曰:“从蕲州黄梅弘忍禅师那里得来。”慧能遂有出家黄梅的念头。

唐高宗咸亨初年(670),他把母亲安顿停当,只身北上。当行至韶州曹溪,有个名叫无尽藏的尼师执《涅槃经》向他问字,慧能本不识字,答道:“诸佛妙理,非关文字。”无尽藏闻言大惊,消息不胫而走,慧能受到了当地佛教界的“无上礼敬”,便被请去宝林寺居住。未久,又到乐昌西石窟随智选禅师游,智远师劝他“何不径去蕲州黄梅”?

咸亨三年,年已30多出头的慧能,跋山涉水,终于登上黄梅双峰山见到了弘忍,见面遂有“佛性南北”的著名公案传世。《六组坛经》有载:

弘忍和尚问惠能曰:“汝何方人?  来此山礼拜吾,汝今吾边复求何物?”惠能答曰:“弟子是岭南人,新州百姓。今故远来礼拜和尚,不求余物,唯求作佛。”大师遂责惠能曰:“汝是岭南人,又是獦獠,若为堪作佛?”惠能答曰:“人即有南北,佛性即无南北;獦獠身与和尚不同,佛性有何差别?”

弘忍看慧能机锋凌厉,知是悟道承法之人,但觉其“势单力薄”,遂暗中保护,安排他在碓米房里劈柴舂米,暂时不让他显山露水。

不久弘忍年事已高,欲付法选接班人,让弟子呈偈,看得道如何。上座神秀经过反复思考,在半夜三更,秉烛题东壁呈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弘忍看到此偈,知是未悟心法,但为了“抛砖引玉”,亦让众弟子奉诵。这时慧能在碓米房已经劳动了八个月,听到僧人都在诵神秀此偈,便曰此偈还没见性,便改作一偈倩人题在西壁: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弘忍看到此偈,当众涂掉,云是未见性,但至半夜三更把慧能唤来堂里,秘密把衣钵传给慧能,并嘱咐慧能:“汝为六代祖,衣钵为信禀,代代相传;法以心传心,当今自悟。”随即把慧能送到九江驿,嘱咐隐迹南下,暂且“勿弘此法”,以避祸全身。

慧能别五祖即南下至广东,以普通百姓隐迹四会、怀集一带。因仍有神秀手下的人追寻慧能争夺衣钵,所以慧能有时避难猎人队伍之中,且因时对猎人说法。猎人常令守网,每见生命,尽皆放之。每至饭时,以菜寄煮肉锅。或问,则对曰:“但吃肉边菜。”自此,禅门有“但吃肉边菜”的公案流布。

凡经一十五载,慧能至广州法性寺,闹出“风动幡动”的著名公案,《祖堂集》第二卷曰:

印宗是讲经僧也。有一日正经讲, 风雨猛动。见其幡动,法师问众:“风动也,幡动也?”一个云:“风动。”一个云:“幡动。”各自相争,就讲主证明。讲主断不得,却请行者断。行者云:“不是风动,不是幡动。”讲主云:“是什摩物动?”行者云:“仁者自心动。”

此“风、幡”之争,印证了一个禅理:心生则种种法生,心灭则种种法灭。  

2021年3月28日写于空厂晴窗                

2021年4月26日修改于开善寺



自由书画谈于建华 出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