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穆王为何一意孤行打犬戎?形势逼着呢|周世代031

 金色年华554 2021-04-29

五十岁的周穆王姬满上位,就打算对犬戎开战。虽然他年纪不小了,一旦掌握了周王朝的权力之后,就暴露了他是有野心的。这很可能还意味着,只有他在位期间,进行了触及周王朝立国时建立的根本国策的变革。他似乎隐隐地感觉到,分封诸侯的弊端正一步一步的显现,他必须要做些什么。

对于周穆王姬满这个人,司马迁似乎并没有什么好感。虽然在《周本纪》里给了他很大的篇幅,但是对他的评价非常克制。感觉好像是在说,周王朝接下来的衰败他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周穆王为何一意孤行打犬戎?形势逼着呢|周世代031

031

周王朝到了周穆王姬满这一代,已经是第五代了。他的父亲周昭王姬瑕死在了针对南方的战争中。也可以说,为了稳定住帝国的南方,周昭王姬瑕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的。虽然代价有点大,但应该还是稳定住了南方的局势。这也正是到了周穆王姬满这一代,不在南方挑起新的战事的原因。

也就是说,到了第四代周昭王姬瑕的时候,掌握着绝对实力的周王朝是进行过一番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战争的。一系列针对南方,也就是楚地的战争是周王朝主动挑起的。经过周昭王姬瑕这一代的努力,南方安定了,而且应该还占据了不少土地。

周昭王姬瑕一直到周穆王姬满这段时间,周王朝的局面是怎样的呢?应该说表面上是非常不错的。通过周王朝建国之后的一系列对诸侯的分封,之后再经过了一段不断时间的兼并和调整,各诸侯国到了这个时候,也都到了相对稳定的状态。大家的日子应该都还好过,彼此之间暂时还没有根本上的利益冲突,加上周王朝还有绝对的权威和控制力,北面、东面和南面都已经相对稳定。实力大的诸侯国可能会出现一些傲慢的举动,但还不会不把周王朝放在眼里。只是在周昭王姬瑕的时候,有提过“王道微缺”,这也意味着对大局影响不大,甚至可以忽略。同时也意味着一些不好的苗头已经出现了。

另外一点对周王朝暂时影响不太大的状况是在周穆王姬满执政期间,《史记》次元中是说诸侯之间开始有了冲突。

“诸侯有不睦者。”

不过,情况仍然周穆王姬满的掌握之中,他仍然是制定规则的仲裁者角色,没有谁挑战他的权威。也就是说,在周穆王姬满执政的时候,周王室和它分封的诸侯国相对来说都还是比较安定的,不用担心诸侯们会对周王室有什么威胁。

周穆王姬满上任以后,摆在他面前的是两条路,一条是沿袭祖上自文王武王时就形成的基本国策,坐享其成,在诸侯的拥戴之下,做一个守成的君王。另外一条,为了证明自己有超越前人的能力,就要搞点前人没搞过的事情。周穆王姬满时期,周王朝是有这种能力的。而且,我们很容易判断,他本身也是一个有野心的君王,多少应该也建立点前人没有过的功勋吧。

于是,周穆王姬满放眼四顾,决定对西方的犬戎动武。这是周穆王姬满在缺乏正当理由的情况下,主动挑起的战争。在《史记》次元的意思里,这有点很是不应该。那意思是说,人家犬戎还算老老实实,你突然这么大老远地跑过打人家,这事做的很不厚道。

周穆王这事办得有点一意孤行。祭公谋父出面阻止他。他是不是代表着周王朝内部更为普遍得意见呢?这样对犬戎发动战争有点师出无名。所以最好不要大。

“穆王将征犬戎,祭公谋父谏曰:’不可……’”

然后这个人吧啦吧啦讲了一大堆,大致的意思是说周穆王姬满不应该抛弃周王朝以德服人的建国方针,贸然选择武力征服的方式挑起不必要的战事。一个理由是犬戎没有什么错,另外万一打不赢,也很丢面子。

这是不是说,大家也蛮担心周昭王姬瑕的故事会在西方重演一次呢?

这些理由是充分的。但是,我们发现一件问题,往往能够说服人的不是理由是否充分,而在于出面的那个人。祭公谋父显然不是那个人。如果换做周公旦那样的权臣时代,祭公谋父拥有周公旦那样权威。很可能这段记录就会变得非常简单:穆王将伐犬戎,祭公谋父曰“不可。”这事就这么定了,哪还有那么多理由。

这说明时代变了。周穆王时代已经变成了周王主导,拥有绝对话语权的时代。虽然祭公谋父列举的理由足够充分,但是周穆王的决定非常简单,他还是要按照自己的意思办。

“王遂征之。”

这可以被看作是周穆王姬满穷兵黩武一意孤行。结果当然不会好到哪里去。不过,祭公谋父未必真能理解周穆王挑起这场战争的必要性。

从周王朝的历史上看,周国是否一直都在避免和西方的犬戎势力发生正面冲突呢?我们知道,当年古公亶父在戎狄之地和当地人产生冲突的时候,就采取了回避的政策,一路东迁的。周王朝创建之初,东方还没有完全稳定的时候,是召公奭驻守西方,提防着来自西方的威胁的。但主动用兵这件事几代人都轻易没敢动过。

这也意味着西方的威胁一直都在,但周王朝一直都采取被动的回避政策。到了周穆王姬满这一代,东方已经安定了,国力也足够强盛。这个有野心要搞一番事业的君主是否也想彻底解决一直存在于西方的威胁呢?他决定捅一下这个马蜂窝。

从后来的结果来看,这一仗应该还是打赢了的。只是付出的代价有点大,收获有点小。

“王遂征之,得四白狼四白鹿以归。”

在《史记》次元里,这件事后来的影响是负面的,认为他直接导致了一个结果,就是从那以后,那些地处偏远的属于荒服之地的国家再也不来朝奉周天子了。这样说好像他们之前就来过一样。

祭公谋父的说法是这样的:

“今自大毕、伯士之终也,犬戎氏以其职来王,天子曰'予必以不享征之,且观之兵’,无乃废先王之训,而王几顿乎?吾闻犬戎树敦,率旧德而守终纯固,其有以御我矣。”

他可能看到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犬戎的实力是可以和周王朝对抗的。周穆王姬满应该也看到了同样的事实,他似乎更有冒险精神,选择了和犬戎决裂,通过干一仗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王者。

这个时代,没有人再能阻止他了。周穆王姬满带着满满的自信,要为周王朝建立一个新的时代,在他内心里,很可能很希望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辉煌时代。他其实是具备这个条件去博一把的。

也许,周穆王姬满可以被视作一个极有远见的君主呢?我们知道,分封诸侯隐藏的危机在不久的将来即将凸显出来。周穆王姬满为了应对这种局面,实际上已经在内部进行了一番颠覆性的改革。

“诸侯有不睦者,甫侯言於王,作脩刑辟。”

这是《史记》次元里记录的关于周穆王姬满所做的另外一件大事。他应该能够感觉到,刑错四十年不用的局面早已经过去了。他系统地制定了新的刑法来加强内部的控制。最根本的呢?他可能还看到了“诸侯不睦”的最根本原因。甚至有可能,他的父亲周昭王姬瑕其实和他一样有这样的远见。

周王朝建立之后,作为天子的周王分封了很多诸侯。诸侯的封地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各自发展。这直接导致一个结果,天子的直接统辖的疆土不断减少的同时,几乎没有扩展余地。随着“天子家”和众多分封的诸侯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终有一天资源紧缺的问题会记种爆发。

放眼四顾,对于作为周天子的周穆王姬满来说,应该只有西方还有可以扩张的领土。这对他来说意义重大。

掌握更多的疆土,是周天子维护自身权威、安抚诸侯的需要,也是自身发展的需要。接下来的历史事实表明,随着周天子直接统辖的疆土由于分封不断被蚕食,周王朝最终陷入彻底的被动。对于周穆王姬满来说,不管开疆拓土有多艰难,都是维持周天子权威和改变疆域发展空间受限的最优选项。

这样看起来,无论是周昭王姬满无端挑起和南方战事,还是周穆王姬满一意孤行发动对犬戎的战争,是不是就有了充分的理由呢?

这算不算是两代周王的努力呢?他们试图用这种方式来缓解不断强大起来的诸侯形成的压力,但是并不算成功。他们对内实施改革,试图进一步限制诸侯的势力扩张导致的冲突。对外通过武力扩张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疆域,巩固周王自己的实力。但收效似乎并不明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