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旭 这一节介绍除李白、杜甫以外的十四名盛唐诗人。这一章是隋唐五代的重点。 学习这一章的目的在于具体把握盛唐诗歌繁荣的景象和发展状况。对孟浩然、王维、王昌龄、高适、岑参的作品,要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其中的重点是王维。王维是除李、杜外,盛唐时期的最重要的诗人。重点掌握王维诗歌的艺术成就及王昌龄绝句的内容和岑参边塞诗的特点。 盛唐诗歌的重要特征,是对个性解放的热烈追求,大胆的批判精神和昂扬的进取精神。诗歌中充满健康、乐观、奋进的情调,但具体到每位诗人,又有各自的特点。这一特点就是我们必掌握的内容。 先看盛唐时期以山水诗著称的孟浩然。 孟浩然的特点是以山水隐逸为主要题材,风格恬淡孤清。我们知道,盛唐时期最有代表性的诗歌题材是政治诗和边塞诗。而孟浩然,这类诗很少,边塞诗只有两首,七言歌行一首也没有,他很少反映盛唐时期沸腾生活,他好像是一位被时代遗弃在外的人。他的这一特点与其一生的特殊经历和思想有着直接的关系。关于他的经历、思想参看教材。 孟浩然诗歌的特殊风格是恬淡、孤清。恬淡——指的是语言,孤清——指的是诗人在诗中所表现的心境。先看诗中所反映的孤清的心境。孟浩然的山水诗,特别是他落第以后于吴越等地作的山水诗,常常揉入游子的漂泊之感,给山水染上一层清冷的颜色。诗人的遁世愤世情绪,使山水诗也渗透着感伤的情调。像《宿桐庐江寄广陵旧游》中,写山水是“山暝听猿愁,沧江急夜流。风鸣两岸叶,月照一孤舟。”《宿建德江》“移舟泊夜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些诗句中都揉进了游子漂泊之感。描写山水景色中寄寓着乡思,淡泊的意境中流露出淡淡的愁绪。如果拿这些作品与李白描写山水的作品,如《庐山瀑布》等相比,对孟浩然的孤清就会有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他也有一些豪壮的句子,如“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当然,这样雄伟的诗句不是孟浩然诗句的主流。 再看孟浩然恬淡这一特色。他的隐逸诗多表现了孑身自好的情趣,以及怀才不遇的苦闷,缺乏对理想的追求]和浓郁的乡土气息。他虽过了较长时间的隐逸生活,但并没有参加劳动,没有接近农民,所以他的诗不可能像陶渊明诗那样反映生活和劳动。他的隐逸诗创造了一种恬淡幽雅、静谧的意境,以及彼此相补的抒情主人公的形象。我们用《过故人庄》作例子加以分析: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老朋友准备了新收割的谷米煮的饭,杀了鸡,邀请我到田家做客。开头两句没有渲染,不讲客套。大概朋友的本意就是邀请他去欣赏、领略那里的田园风光,说说闲话,休息一下。第三、四句写田园风光,“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这村庄在绿树的环绕之中自称一统,幽静的很,可又不偏僻,可以看到城郭和远处的青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打开窗户对面就是场院和菜地,举起酒杯来谈话的内容无非是庄稼长的怎么样?在这样的环境和气氛中,功名利禄,荣华富贵全抛到一边去了。诗人喜欢这个地方,喜欢这里的生活,所以临走时他不客气的对主人说,“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等到九月九日重阳节那天,我还要来赏菊的。这首《过故人庄》采用白描的手法,不饰雕琢,景物清新秀丽,写情意直挚深厚,把田家生活写写的简朴可爱。 孟受陶影响很深,但陶诗在恬淡中有热情,孤清却又亲切。所以无论在诗的内容、境界上,孟都远不如陶。但与初唐诗歌相比,他的诗题材扩大了,语言纯净了,格调提高了,有极大的进步,显示出从初唐到盛唐的过渡。同时他对五律也有发展、贡献。孟浩然在繁荣的盛唐诗歌中,呈现出别具一格的独特诗风。我们应透过他淡淡的外表,去体会内在的韵味。 文/肖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