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疫下诗词(1):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山川异域!风月同天!

……

一遍遍地,我默念着这两句话,于无声处,却似有惊雷响起,振林樾,惊山谷,遏行云。

工整的对仗,起落的平仄。“山川”对“风月”,“异域”对“同天”,前句落,落得平缓;后句起,起得昂扬。很古典,很中国。

喜欢它文字中揭示的内容:虽然所见的山不是同一座山,所见的河不是同一条河,但,抬头仰望,我们感受到的,是一样的清风,我们见到的,是一样的明月。

喜欢它文字中蕴含的情感:有关心,有亲近,似安慰,似慰藉,一片冰心,一片深情,读来,是让人那么地暖。

这八个字,被一个个地写在了纸箱上,漂洋过海,由日本来到中国,而纸箱里承载的,是口罩,是体温计,都是当今中国抗击新冠病毒所需要的珍贵物资。

在这新冠病毒肆虐的春天,这八个字,是那么地暖,每一个字都熨帖在我的心间。

其实,这八个字,是两句偈语,伴着它们的,还有另外的两句话: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1300多年前,那时还是盛唐。日本的长屋王,崇敬盛唐的佛法无边,于是,造了千件袈裟,布施给盛唐的僧人。而袈裟上绣着的,就是这四句偈语: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寄诸佛子,共结来缘。

后来,鉴真和尚听闻此偈,很受触动,于是,六次东渡,来到日本,弘扬佛法。

而鉴真和尚的东渡,又厚重了这四句偈语,这是友情的回报,这是缘分的再续,也是文化的传递。

佛教文化,虽然来自印度,却在中国被发扬光大。

在中国文化里,舶来的佛教文化,能和本土的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并列,是因为,这种文化里,充满了真,充满了善,充满了美。

这种真,这种善,这种美,传到了日本,根植下来,慢慢地成长,即使在历史的长河里,出现纷争的时候,我们也能看到这抹文化的亮色,

渐渐地,这文化铸就的缘,超越了政治,在灾难来到的时候,让两国的人民,手手相牵。

我轻轻地,再次地,用思想的手,把这四句话聚在一起,让它们在我的眼前呈现:

山川异域,

风月同天。

寄诸佛子,

共结来缘。

这不就是一首诗吗?前两句“山川异域,风月同天”是一组对仗句,写实景。那景中的山,是泰山,是富士山;那景中的河,是黄河,是多摩川。疆域不同,但,都曾被一缕风吹过,都被一轮明月照过。

“寄诸佛子”是一个转句,承接前两句。“子”,是仄声,虽然一句是四个字,但,多像绝句的第三句啊!。

虽然“山川异域”,但我们“风月同天”,这种同,不仅是景的同,还有心的同。想起了《箜篌谣》里的“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读着这句话,真有不是一家人,胜似一家人的感觉。因有情在,所以,有了唐时长屋王的一千件袈裟,有了今时那能阻断病毒的口罩——这种情,应该是真情吧?

结句的“共结来缘”,卒章显志,叙述的是两国人民的缘。这种缘,千年不断,可追古,可溯今,也可以续未来。那个“共”字,真的让人很温馨。

虽然,两国之间,曾有过风,有过雨,但,只要有文化相系,有缘分相牵,在需要帮助的时候,彼此,都能带给对方以暖!

我慢慢地,郑重地把这四句偈语写在纸上,吟诵着,终于,迎来了黎明。

轻轻地走到窗前,看着外面的天,此时,天已蓝,那远方的东瀛,是否也有着同样的天?

良久,我缓缓地回转过身,祈望着,祈望着那笼在神州大地上的云,早一点地消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