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考,古诗文也可再“疯狂”一些——浅思2020年长春市中考语文试题(二)

 语文桃花源 2021-04-29


写在前面

至今还记得8月10长春中考成绩下来的那一天,长春市九年级语文教研群的喧嚣与热闹。

往日的教研群,是一片沉寂的,偶尔,有一两位老师发上来只言片语,很快就会被无声的静默所淹没。就像浩渺的江河,清风徐来,虽有涟漪,但泛不起一点波浪。人们都知道,只有在期初备课的时候,市模考试的时候,才会有短暂的热闹。

是啊!因语文教学的繁忙,很少有老师在这虚拟的空间里,讨论和语文有关的内容。老师们觉得,所谓的教研,好像并没有组织几次小型的考试具有实效。

而教研和考试,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而在这两者之间,哪一个更能促进学生知识的获得和能力的提升呢?无疑是教研了。因为,考试只不过是对学习结果的检验罢了。

这次中考试题,应该会让老师们更重视一下教研吧?

8月10日,临近中午的时候,长春中考查分系统开放,那一时间里,如果把网络里的人的拥挤挪到现实中,必定是摩肩接踵,熙来攘往,热闹非凡的景象。看到分数后,也定是几家欢乐几家愁的。

做为初三毕业班老师,我也如此,时时刻刻地盯着手机,看班级群里的信息,看学生给我发来成绩信息。满怀期待,满怀憧憬,满怀希望的我,心是忐忑的。当看到班级群里发上来的一个个成绩单的截图,看到学生给我发来的查分结果的时候,我的心,又满是失落,满是忧郁,满是低迷,这成绩,怎能如此?这成绩,为何如此?

见到中考语文试卷的时候,我预料到结果不会好于往年,但,也不至于如此地不堪啊!看着其它科目的高分,我羡慕满怀。多想把那成绩移挪到语文那一行啊!可现实就是如此,语文还是语文,可怜的数字,不断地在我的眼前摇动着,挥之不去。

当心情慢慢平复之后,我又很想知道其它学校的成绩如何,可这时候的询问,对初三老师来说,是一个很敏感的话题,我只能沉默。

没想到,在下午1:58的时候,九年级语文群打破了往日的沉默,一位老师询问:“各兄弟学校中考语文成绩怎样?”

终于,一石激起千层浪,在随后的半日时光里,九年级语文群文字如海,讨论如潮,所谈的,都是中考语文成绩,中考语文试卷。普遍地,这次中考语文成绩,各校皆不比往年。原因是什么呢?论者言:语文试题太难,语文试题太偏,语文试题太零碎,抑或是,阅卷时,标准太严!

这套题难吗?的确,这套试卷和往年的试卷相比,在难度上有所增加,但还没有达到难为人的程度。我觉得,这套试卷,和备考时各个学校,各个县市区出的试题相比,难度是要偏低的。像试卷前面的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是要比平时训练时要容易的。例如第四小题对关联词的考查,学生是很容易能够选出D的。

这套题偏吗?要说题太偏了,还不如说题设计得比较新颖。一些题型的设计,和平日所做的题型不一样,学生在考试中,因为初次见到,有点着慌,不注意审题,导致内容答偏,阅卷时,采分点不明,出现丢分现象。

这套题零碎吗?有的老师说像百科全书。而这,恰恰是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特点,而这所谓的零碎,都是《语文课程标准》里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

再强调一点,命题时,所有的材料的选取,都是围绕传统文化,家国情怀来选取的,以此为载体,来考查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题,并不零碎。

在阅卷的时候,阅卷老师的评分标准应该是比往年严格了一些。但,这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中考的这次改革,学生不适应——老师也不适应。

我不是命题者,也不是阅卷者,我只是从一名语文老师的角度来说,这套语文试卷,从今时今日的角度来看,是成功的语文试卷!

我也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老师们会逐渐适应中考语文的改革,适应这套语文试卷,慢慢地,会让学生考出一个好成绩来的。

而那时学生的好成绩,才能证明他们的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的真实水平。

下面,我还是来谈一谈这套语文试卷中的古诗文试题吧!

   中考,古诗文也可再“疯狂”一些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曾言,这套语文试卷,守成有之,创新有之,厚重有之,深度有之,灵活有之。而这套试卷中,保持往年题型最突出,最守成的,无疑是古诗文默写了。

5.古诗文默写填空。
1)子曰:“       ”,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2)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杜甫的《望岳》中可以读出诗人傲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诗句是“               ”。
4)生活中我们难免身处困境,陷入迷茫。此时可以用陆游《游山西村》中的“                ”劝勉自己。

这四道小题,前两道是给上下句题,后两道是理解性试题,只要学生在平时的古诗词的学习中,能够准确地背诵和书写,能够准确理解诗歌内容,是完全可以答好的。并且,这四道题,和往年中考古诗文默写题相比,难度有所降低。

今年是吉林省使用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第一年,出题有个梯度性,这样出题也挺好。然,我觉得,在以后的古诗文默写中,长春市可以借鉴一下其它省市的中考古诗文默写形式,采用情境式默写形式。

这样的考查形式,既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积累掌握情况,也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和感悟,更主要的,是考查了学生对古诗文的运用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欣赏品味。

并且,这种情境式的默写,也可以把上下句默写和理解性默写融入其中,既能降低难度,也能提高难度,收放自如,形式新颖。长春考试,不妨借鉴一下。

要说2020年的中考语文试卷难,第一个难,是在文言文阅读上。

今年的文言文阅读的考查,仍是课内文言文和课外文言文分项考查。

课内文言文,很出人意料地,选文选了《爱莲说》。见到中考试卷后,我一直在想,为什么要选这篇文章呢?这样的选文,和整套试卷的思想性上也不一致啊!这和传统文化、家国情怀也不相融啊!你看《曹刿论战》《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和整套试卷多搭调,甚至,《鱼我所欲也》也行啊!《三峡》也行啊!真是费解!

后来一想,也在情理之中。文短,易理解,即使复习的时候不充分,也不至于答得惨不忍睹。是的,文章不难,可题却大大出人意料。看题——

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清涟而不妖    ②不蔓不

   7.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文体,写法不拘一格,行文自由活泼。

  B.本文句式长短相间、错落有致,富于变化。

  C.“爱莲”即爱君子之德--这是本文的主旨。

  D.本文借事喻理,借爱莲之事,喻修身之理。

   8.下面是文中画线句的另一种标点方式,请说明这种标点的合理性。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第六题,不难。两个加点字都是书下注释里的,属于白给分,但,复习得不充分,学生也可能丢分。毕竟,现在的学生习惯了背诵,不习惯把词放到语境中理解,文言词语,浩如烟海,背诵下来也非易事。

但我觉得,另外的一种形式会更好一些:出一个考查词语的选择题,难度不大,考查的词语也多,更能看出学生的文言词语的积累量。

为何不像平时的模拟测试一样,在词语考查上出选择题呢?可能和第七题有关。

第七题是以选择题的形式,来考查学生对文言常识、文章主旨和写作手法的掌握情况。这道题,既考查了文章写什么,又考查了文章怎样写,考查点很多,题出得很好。

而以上的两道题型,在平时的测试中,学生是熟悉的,让学生措手不及的,是第八题。

这道题出的,够新颖!够精致!好极了!但,却让语文素养一般的学生,一头雾水,不知道怎么答。

这道题,把“陶后鲜有闻”的句号改成了分号,把“宜乎众矣”后的句号改成了叹号,然后,让学生谈改后的合理性。表面上是在考查学生标点符号的运用能力,实际上,更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学生只有对全文内容有了准确的理解,主旨有了清晰的把握才能答好这道题。

这道题,得全分的,应该是不多吧?

这道题,步子走得大了一些,但也挺好,整张试卷对学生是平等的,这样的试题,更能筛选出语文素养和语文能力突出的学生。

课外文言文的选文稍难了一些,学生在理解上可能会花费一些时间。但题尚可,并没有难为人。

这三道题,一考断句,二考翻译,三考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概括,中规中矩,毋须多言。

几年前,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说过,中考,课内文言文,不考也罢!

但看到今年的题型,觉得,考一考,也未尝不可。这样的试题,摆脱了以往题型的陈旧和俗套,更能看出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素养。

我也相信,随着经验的不断增加,长春中考文言文的考查,会更好!

我还想说的是,在长春的中考试卷中,可以尝试一下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毕竟,学生除了学习书本上的诗词外,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会接触到大量的古诗词。而古诗词,是传统文化,古典文学里的明珠,熠熠闪光,魅力四射。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利处良多。

中考,可以在古诗文的考查上,再大胆一些,再“疯狂”一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