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成祖朱棣的驭人术

 小西斯煤炉工 2021-04-29

迟雪鑫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要: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 励精图治, 君臣一体。他激励有方:推诚委任, 拉近心理距离;兼听则明, 尊重不同意见;嘘寒问暖, 融洽君臣关系。同时也惩罚有度:批评对方但留有余地, 宽容小错但坚持原则。朱棣的用人之道对当今领导干部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作者简介:迟雪鑫 (1988—) , 男, 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博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明代军事史。;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明卫所制与省镇营兵制关系研究” (项目编号:16BZS059);

明成祖朱棣原本是藩王, 通过靖难之役打败了他的侄子建文帝朱允, 成为明朝皇帝。在位期间, 他励精图治, 发展生产, 知人善任, 君臣一体。这和朱棣的驭人之术有关。朱棣本人曾说过, 刑赏是君王治理天下的大权, 不能滥用。滥用刑罚会伤害好人, 而使坏人不自警;滥用赏赐会使得没有功的人得到好处, 而有功的人不领情。朱棣的驭人之术, 对当代领导干部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激励有方

恰当的激励可以激发下属的斗志, 使其出色地完成工作。朱棣对下属推诚委任、兼听则明、嘘寒问暖, 最终在政治上取得了成功。

(一) 推诚委任, 拉近心理距离

在下属遭到弹劾时, 激励其勇于任事。朱棣继位后, 任用宋晟为甘肃总兵, 赋予宋晟很大的自主权。永乐二年 (1404年) , 有御史劾奏甘肃总兵宋晟专权。朱棣为打消宋晟的疑虑, 在给宋晟的敕书中说, 在你的辖区内, 你行事时可以先行后奏。古代明君都如此任用将领, 忠臣为君主效劳是为了处理好国家大事, 不用拘泥于小节。我了解你, 才对你委以重任, 御史虽然弹劾你, 但不能离间咱们的关系, 你不要把御史对你的弹劾放在心上, 只需尽心处理边务即可。朱棣赋予宋晟先行后奏之权, 强调御史弹劾宋晟也不能离间他和宋晟的关系, 表达了他对宋晟的信任, 拉近了他与宋晟的心理距离, 激励宋晟更加尽职尽责地工作。宋晟也不负朱棣对他的厚爱, 在甘肃总兵任上兢兢业业, 招降了不少蒙古贵族, 使得甘肃平安无事。

永乐六年 (1408年) , 甘肃总兵何福奏请选京师的蒙古族军官来甘肃当军官, 朱棣认为他们去甘肃统兵会导致兵将不识。因此, 朱棣在给何福的敕谕中说, 你这么做是害怕因权重而生出谗言, 但是我作为皇帝, 赏罚都由自己做主, 不会因为谗言给任何人定罪, 何况你是老将, 我很了解你, 所以推诚委任。你所提的建议我能听则听, 即使没采纳, 也与你说明理由。我从来没有怀疑过你, 你是太祖的旧臣, 以后你在行使总兵职责时不要有顾虑, 勇于担当。何福在宁夏、甘肃总兵任上也确实保障了一方安全, 而且因“积谷尤多”被朱棣“赐敕褒美”[1]

(二) 兼听则明, 尊重不同意见

对于下属的意见, 当朱棣因各种原因不能采纳时, 也没有生硬地拒绝或置之不理, 而是向其解释不采纳的原因。这说明朱棣考虑过下属的建议, 显示出对下属的尊重, 能够激励下属今后继续就工作事务提建议, 也使下属更容易认同自己的决定。

建文四年 (1402年) , 宁夏总兵何福奏请发兵讨伐边境地区叛逃的部落。朱棣否决了何福的提议, 并向何福解释了不能出兵讨伐的理由:朝廷对边境部落以诚相待, 《春秋》认为对边境部落应该来者不拒、去者不追, 他们来了对我们也没什么坏处, 离开也不必在意, 如果要讨伐逃跑的人, 那么没有逃跑的人也会生疑心, 不如听其自去, 我们只需固守边疆, 严阵以待, 不要轻举妄动。

永乐四年 (1406年) , 何福奏请设立东胜卫, 朱棣虽然不同意立东胜卫, 但对何福奏请设立东胜卫的行为表示了肯定, 认为这个建议很好, 只是时机还不成熟, 得等到镇虏、定边各卫的局势都稳定了之后再设立东胜卫。从后来的史实看, 其实朱棣没有打算再设立东胜卫, 但他没有直接拒绝, 而是耐心婉转地向何福解释了不设立的原因。

永乐六年 (1408年) , 何福奏请在巩昌由政府购买西平侯家所养的好马用来驯养。朱棣对此的回复是, 太祖令有功勋的皇亲国戚养马, 以示与他们共富贵, 自己要遵守这个传统。在肯定何福这条建议的动机是为了国家的同时, 朱棣也表示征用勋戚大臣的马并不是朝廷优待皇亲国戚之道, 最后告诉何福不要再提此事。

(三) 嘘寒问暖, 融洽君臣关系

朱棣贵为皇帝, 但是其对下属的身体健康、人身安全等情况很关心。这使得下属特别感激朱棣, 在岗位上更加恪尽职守。

关心下属身体健康。宋晟在洪武时期就“威震西陲”, 是镇守西部地区的名将。朱棣登基后, 任命宋晟为甘肃总兵, 并赋予宋晟重权。当时甘肃地区边防形势不容乐观, 西有帖木儿帝国的威胁, 北有蒙古各部的威胁。永乐五年 (1407年) , 甘肃总兵宋晟病重。朱棣对他非常关心, 派宋晟的儿子宋琥带着敕书去看望他。朱棣在给宋晟的敕书中提到, 你一直守卫边境, 为边境事务操劳, 使我不用担心西部地区的防务。我很器重你, 我听说你最近生病了, 非常牵挂你的健康, 特意派宋琥来照顾你, 你应尽量吃东西、喝汤药, 不要辜负我对你的器重。宋琥年轻, 见识有限, 你应该教他处理边防事务, 但是遇到大事你应该亲自处理, 不要疏忽。可见, 朱棣对宋晟的健康情况非常关心, 不仅派其子服侍他, 还劝他吃东西、喝汤药。同时提醒他, 遇到大事要亲自处理。宋晟也没有辜负朱棣的厚爱, 在任期间尽心工作, 使得朱棣无西顾之忧。

关心下属人身安全。永乐四年 (1406年) , 朱棣专门给宁夏总兵何福发敕书说, 我委任你守边境, 你能恪尽职守, 但是我听说你的下属中有很多人对你不满。你应该在出入居所的时候多加防备, 当有人给你东西吃的时候也得小心。朱棣发此敕书的原因是怕有人伤害何福, 因而告诉何福要注意人身安全, 体现了他对何福的关心和爱护, 激励何福更加用心工作。

二、惩罚有度

所谓惩罚有度, 指的是下属所犯的过错应该被处罚, 但领导者应掌握处罚的程度, 保证处罚恰到好处。这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领导者只是对其进行批评, 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以便其将功补过;另一种情况是下属所立之功已足以抵过, 不对其进行惩罚。

(一) 批评对方但留有余地

当下属犯错时, 领导者难免会批评下属, 但是如何批评却要讲究技巧。朱棣在指出对方错误的同时, 给对方台阶下, 这样对方的自尊心得到了维护, 会更容易接受批评。

从洪武年间开始, 云南就由沐氏家族管理, 其家族执掌者沐英还是明太祖朱元璋的义子。在沐英去世后, 朱元璋之子岷王朱被分封在云南, 与当时沐氏家族的执掌者、镇守云南的沐晟关系不好。建文帝时, 岷王曾因沐晟之劾奏被建文帝贬为庶人, 发配到福建。朱棣继位后, 将岷王恢复王爵, 重新分封到云南。岷王回到云南后, 更是与沐晟水火不容, 劾奏沐晟谋反。对此, 朱棣向双方发敕书协调关系。在给沐晟的敕书中, 朱棣先是回忆了明太祖朱元璋对其父沐英的恩情及沐英的功劳, 指出沐氏家族在大臣中所受皇恩超过群臣, 然后给沐晟一个台阶下, 把沐晟与岷王不和的原因归结于沐晟受小人蛊惑。接着打情感牌, 和沐晟说考虑到太祖朱元璋和其父沐英的感情及沐英的功劳, 不忍心将其绳之以法, 仍然令其镇守云南。最后向沐晟提出要求:你应当铭记太祖和马皇后对你父亲的恩情, 以你父亲为榜样, 恪尽职守, 善始善终。沐晟也果然不辜负朱棣的期望, 没有再与岷王冲突, 工作上也兢兢业业, 为云南的稳定和发展做出了贡献。后来, 沐晟还被封为黔国公, 这是大臣所能得到的最高爵位。

哈密忠顺王后裔脱脱自幼在明朝朝廷充当侍卫, 朱棣待之如子, 当他的叔叔安克帖木儿去世后, 朱棣令其去当哈密忠顺王。后来朱棣听说脱脱的祖母将其驱逐, 朱棣就给哈密的大小头领发敕谕:即使脱脱有过错, 也不应该不向朝廷奏请而擅自驱逐他, 这是怠慢朝廷的行为。老人糊涂, 你们也坐视不管?我考虑到此事并不是出于你们的本心, 所以派人拿着敕书敕谕你们, 你们应该立即让脱脱复位, 尽心辅佐他, 善待脱脱祖母, 这样才可以永享太平。最终, 脱脱的祖母及哈密的头领们向朱棣报告了脱脱复位的消息。朱棣尊重哈密各头领, 在指出他们错误的同时, 也给了他们一个台阶下, 说驱逐脱脱不是各位头领的本意, 替头领们开脱了责任, 再向头领们指出应该让脱脱复位, 这样能使哈密地区的人永享太平, 最终此事得到了圆满解决。

建文二年 (1400年) , 朱棣的靖难诸将因擅自行动, 在山东东昌打了败仗, 大将张玉战死。事后, 朱棣手下各将领都向他请罪。朱棣说, 这不是你们的错, 是我自己的错, 因为看到将领平时与我同心同德, 骁勇善战, 有小错也不纠正, 等到违反军令时, 则前功尽废, 如同慈母宠爱孩子, 孩子不听母亲的话, 怎么是孩子的罪过呢?将领们听出了朱棣的弦外之音是责怪他们在战斗中擅自行动, 都诚惶诚恐。朱棣接着说, 虽然说胜败是兵家常事, 这次战役的损失也不算大, 但张玉的战死是非常令人惋惜的。朱棣以对大将张玉之死的惋惜之情来敲打诸将, 告诫他们以后不要擅自行动, 要听他的军令。诸将领会了他的意思, 都流下了愧疚的泪水。朱棣并没有直接责怪诸将不听军令, 而是旁敲侧击, 先怪自己平时对诸将管教不严, 再表达对张玉之死的惋惜, 使得诸将领会了朱棣的意图, 并在之后的战斗中奋力作战。两年后, 朱棣率领诸将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二) 宽容小错但坚持原则

永乐四年 (1406年) , 朱棣命令平江伯陈将南方的粮饷运到天津卫。当时朝廷规定负责运输的海船必须同一天出发, 官员违反此规定将会被治罪。若干天之后, 平江伯陈上奏:三十多艘船违约五天才出发, 虽然同一天到达, 也没有损失, 但是他们违反了同一天出发的规定, 应该治各官的罪, 以警示后来人。朱棣看后决定不治各官的罪。他对大臣们说, 开始考虑到有海盗, 所以命令他们同一天出发。现在物资已经安全到达, 没有损失, 虽然他们违反规定, 应当得到惩罚, 但是他们的功劳可以补偿过失。用人主要看功劳, 忽略过失, 这样人人都争先立功;反之, 则忙于补偿过失, 哪有心思立大功呢?我们可以看到, 按照规定, 负责海运的官员应该受到惩罚, 而朱棣却没有惩罚他们, 体现了使过之义;海运物资十分艰险, 能平安运达已属不易, 过分严格的惩罚会打击人的积极性, 会使人认为干好干坏都受罚, 从而丧失工作积极性。负责海运的官员这次虽然没有被罚, 但是也会引以为戒, 并对朱棣心存感激, 下次也定会注意出发时间以保证物资的安全。

永乐十三年 (1415年) , 御史李庆报告朱棣:倭寇入犯旅顺口, 当时辽东总兵刘江部在金州卫, 两地距离很近, 刘江却不率部策应。第二天, 刘江调兵到旅顺口时, 倭寇已经逃跑, 而都指挥周兴、巫凯不用心防御, 以致倭寇屡次入犯, 应该对他们问责。朱棣表示, 按照军法本应处罚刘江等人, 但决定先将他们的罪行记录下来, 给他们将功补过的机会, 以观后效。后来, 刘江在望海埚修建墩台、城堡等防御工事, 因而能提前发现倭寇, 取得了望海埚大捷, 使得倭寇数十年不敢窥探辽东。

朱棣对于过错的宽容也有一定限度, 如下属因违反其战术而出现重大失误, 即使贵为靖难第一武将的丘福也会被严惩。丘福率军北征蒙古, 在其临行前, 朱棣多次提醒他不要轻敌, 但他依然不顾副将劝阻, 轻敌冒进, 导致十万大军全军覆没, 他本人也被俘不屈而死。虽然丘福本人已死, 但朱棣还是削去了他的爵位, 将其家人充军。

三、结语

总的来说, 朱棣对下属激励有方、惩罚有度。其对下属的激励, 包括推诚委任、尊重不同意见、嘘寒问暖, 对下属的惩罚则分情况对待, 宽容小错, 需要批评时给对方留有余地。不过, 朱棣并非无原则地容忍下属犯错, 如果是重大过失则会严惩对方。这些措施都会激励下属在工作中恪尽职守, 因而朱棣可以在靖难之役后迅速稳定形势, 恢复统治秩序, 恢复生产, 使国力蒸蒸日上。

朱棣的用人之道对当今领导干部很有借鉴意义。如:虚心听取下属建议, 即使不采纳也要对其说明理由;对有能力的下属充分放权, 并鼓励其勇于任事;对于犯错的下属, 要从实际出发, 把握容错尺度等。此外, 在选人用人时, 在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的基础上, 还要做到“举贤不避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