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话文章】张庆凯|闲吟居诗话(11—20)

 江山携手 2021-04-29

闲吟居诗话


十一、作诗如选美

日前,新一年度环球小姐新鲜出炉,惊艳世界。观赏之余,忽发奇想,乍觉写诗亦如选美。两者皆重“选”和“觅”,尤以觅得“养在深闺人未识”者为上佳。选觅过程不会一帆风顺,往往“踏破铁鞋无觅处”。倘能不费功夫,而妙手偶得之者,必为上上佳。此等感觉,如美人投怀般惬意。故而有句戏言之曰:“捕风捉影贵天真,观物谁能取象新?难得美人偏爱我,投怀送抱只'骚’亲。”

十二、粉丝与海飞丝

飞鹏所作,自称“九旧一新”。吾独爱此“一新”,以其新面目能被时代定位而别于古人。飞鹏尝与师偕友游西湖,因匆忙躲雨误入苏小小墓亭,于是成竹枝一首:“六过西湖怯赋诗,者番固懒莫能辞。非干风雨蒙遮庇,我亦卿家老粉丝。”此竹枝固少民歌味,然以其“粉丝”入诗,令人拍案叫绝。因情绪被调动,我忍不住匆和一首:“生为佳丽死成诗,奉献青春敢告辞?再起红尘蓬鬓古,一瓶合送海飞丝。”飞鹏戏称苏小被起死回生,我焉能有此等本事,无非借送“海飞丝”欲挤入“粉丝”之列。

十三、益得于师,谊见于诗

我与方伟兄、国钦兄三人各有家学或校学背景,少时即入诗途。然真正入道,则得益于林从龙先生。林师乃中华诗词学会发起人之一,又是河南诗词掌舵人。诗之缘使我三人于上世纪诗词方兴之时被林师选中,遂相继入于林师门下,并由此结下诗谊。

道同则相为谋,交流、切磋、唱和日多,所得亦多。某一日,偶然机缘,我三人又聚于郑小酌。方兄酒后必诗,成一律曰:

省城闻报驻游骖,呼酒旗亭作快谈。

兄弟经年能见几?身形不影亦成三。

缪斯媚眼情难了,冯妇雕弓意未甘。

此日平分骚席罢,齐鸣金鼓大河南。

我与方兄常于网上论坛斗诗,此次因庶务缠身、心情老懒,激赏之余,我并未搭讪。不曾想,国钦兄稍后也弄一个:

仲秋何幸暂停骖,把酒开心一席谈。

八面鹏飞霄汉九,百年业待弟兄三。

久尝黄卷青灯苦,各品新声旧韵甘。

并插吟旌嵩岳上,盘弓逐鹿水之南。

直把我逼到墙角,躲无可躲,不得不出手:

入市居然被驻骖,分明约我作高谈。

自能酒肆诗篇百,便许骚坛鼎足三!

古韵偏偏得于朴,时珍每每失之甘。

浴沂今日成新咏,知有熏风转向南。

酒后之什,未涉其它,唯谊耳。

十四、意象变形之旧体新诗

张智深先生受西方印象派绘画启示,论诗主“意象变形说”,亦即庆霖兄“旧体新诗”之论。

所谓变形,古已有之,若岑参“孤灯燃客梦,寒杵捣乡愁。”是也,原象“药”被变形为变象“愁”。张、刘二人知而能之,亲为实践。如“一串羊蹄纫古今”、“鸟声穿树作年轮”、“蛙声沾满稻花香”、“月巢鸟语草织成”、“挖得相思俱野生”之类,皆堪为范例。

我也主张诗词创新,然多从时语、时事着眼,于此法疏于尝试,偶有合之者如“最是泉开溪水活,音符跳跃一支春。”、“一弯新月掐天去”、“倘能格式化思想,系统重装许近禅。”等,亦误撞耳。

十五、“偷”诗三境界

俗谓:天下文章一大抄,就看抄得妙不妙。诗词乃文学之最高形式,其偷、借艺术亦非同凡响,以其有再创作成分,故成就此番大事业者,依静安先生之说,亦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风格只应天上有,歌声岂合世间闻”,此第一境界也。李群玉此联较之老杜原作“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或难望其项背。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此第二境界也。杜甫此联与李白“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如出一辙,可堪伯仲之间。李杜诗篇,光焰万丈,“固不必谓相为依傍”也(清翁方纲《石洲诗话》)。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此第三境界也。林逋此联已成千古绝调,较之江为原诗“竹影横斜水清浅,桂香浮动月黄昏。”可谓青出于蓝,乃至于世人只知有林逋而无论江为焉。

十六、诗家活对最妙

袁枚谓:诗家活对最妙。所谓活对,无非以眼前景、当下事、时新语入对。当代诗人最擅此道。随便一翻手机来往诗词信息,便有例可举:逸明先生咏黄果树瀑布曰“奇景方观黄果树,新闻正播白岩松。”“白岩松”乃新闻主持人。东遨先生有律“细推物理思前哲,偶探风光上后山。”“后山”亦眼前景。拙联“峰会商谈总期待,谷歌搜索到幽燕。”“峰会”已为时新语,“谷歌”更是手边电脑软件不可或缺之工具。

十七、能与知

冯振先生谓文学之事有二道:曰能曰知。并以灵均为能者,而锺嵘为知者也。不难看出:所谓能者,诗人、作家是也;所谓知者,文学理论家是也。冯说之精妙不在于其二分文学之事,而在于“能者未必知,知者未必能”之论断也。举凡评论家多不能诗,偶有能之者,亦“所作不传,谅无佳构”;而诗人多不善或不屑于评,能而知之者几无人。唯开创文学批评先河之曹丕、今之国学大师钱钟书,兼擅此二道,堪称双栖大家之代表人物。至于当下泛滥之唐诗宋词鉴赏文章,则妄揣诗家之旨而不得其法,不足以谓之知也。

十八、诗宜切题

诗宜切题,以不可移易为佳。题固以简要为是,然亦不可千篇一律。若为求变,则不嫌其繁,往往以序为题。初学写诗者,于此不可不察。

余早年有《居室盆花仅开一朵有作》云:“蜗居雅相诩,杂什忌星罗。花也解人意,开时不肯多。”被濯缨谬允为“诗味浓”之短篇佳构。味浓则不敢当,差堪慰者:诗与题切。

又有戏赠东遨兄一五绝曰:“妆台欲效颦,眉样待传真。可恨鸿无信,将情错送人。”此诗题为《邮差失职,错将<画眉深浅>误送别处数日,辗转得之,因拟手机短信二十字寄奉东遨先生》,何以三十五字之多?不如此不足以达意也。

十九、“非典”

此“非典”者,欲非议用典也,而非疾病之“非典”也。

刘勰谓:“才为盟主,学为辅佐。”认为典故乃辅助手段。锺嵘曰:“古今胜语,多非补假,皆由直寻。”堪称第一“非典”之人。袁枚每作咏古、咏物诗,必将此题书籍,无所不搜,及诗之成也,仍不用一典。还戏言道:人有典而不用,犹之有权势而不逞也。诚如刘勰所言,“学问”非“才气”,更非“见识”。诗人用典须慎之又慎,非用不可时,宜暗用而使人不察,使之“去典化”或“非典化”。

余有《署中有应公务员试及第赴省高就者,赋此赠别》诗云:“丹山新凤世难双,万里桐花路正长。今喜飞天丰羽翼,清音信不止于梁。”避之不及,致一首七绝三用典,起笔便落玉溪套路,结又双关“余音绕梁”及“惠子相梁”。所幸着力尚轻,痕迹未深,人皆可读。

二十、有致风与无聊月

诗有孤篇名世者。常州赵仁叔以孤联名世:蝶来风有致,人去月无聊。此联被袁枚《随园诗话》收录,幸得存世。

仿佛记得数年前,有位名家于《中华诗词》杂志或通讯上发函,求证此联出处。此足以证明其被世人重视之程度。

窃以为,此联形象鲜明,妙在主客易位、反客为主,有强烈主观自我意识。蝶与人,似客实主。风本无形象,因蝶而见形有致;月本无知觉,因人去后,无人赏其美,便如有思想般感觉无聊。离开蝶与人,风月不成其境。

王国维曰“有我之境”,其是之谓乎?

————————————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