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过早成功,是最猛的毒药

 进入丛林我是王 2021-04-29

老夫创业多年,曾几何时,也是赚了不少钱,但几乎都用同样的姿势吐了回去。

当然啦,不要因为这个就小瞧我,很多时候失败的反思,往往比成功的经验更有价值。

所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一帆风顺的时候,会不会质疑创业/工作的可靠性,或者说合理性?

答案是不会。

我自己做VC的时候,认识很多“优秀”的创业者,他们在短期内赚了很多钱,并不断复制自己的成功经验,直到崩盘。

如果你不懂得在成功的过程中保持冷静,不跟着社会和用户需求去调整自己的产品,那么成功都是一时的。

只会躺在功劳簿上或者一直沿用过去的成功经验,总有一天会死得很惨。

今天我们聊聊,明明自己在风口浪,为什么还是摔得那么惨。

1

成功的人不过是恰巧站在风口的位置

风口这个词前两年很火,现在冷静很多了。

现在之所以冷静,不是因为风口不在了,而是创业者差不多死绝了,投资人也不好骗了。

风口时时刻刻都在,这个时代最缺的从来都不是风口,而是在风口的你,究竟是龙还是猪。

很多创业者把雷军的那句“站在风口,猪都可以飞得起来”视为至理名言,好像把握了风向,自己就可以功成名就,会所嫩模。

但是他们太过于关注风向,以至于忽略了自己是头猪的事实——被风吹得越高,摔得越扁。

其实很多人都没有认真理解这句话的含义,他们以为“只要跟着时代潮流,就能发家致富”。

这是一种谬误。

首先无论你是猪还是龙,很重要的一点是得先站在风口,等风来。

因为起风了,你还没站在正确的位置,再想赶过去就人满为患了。

那么问题来了,你怎么知道站的位置正好是风口?

没有任何人可以给出提示说,下一个风口一定是这里。

所以你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创业成功的人,一开始可能只是因为兴趣或者本职工作,并没有非常刻意的想在这条路上走下去。

偏偏他们走的这条路,名字就叫“风口”,只不过他们自己并没有意识到,等成功以后回头看看,这才发现,原来我也是站在风口的人了。

比如在各种流量平台上赚到钱的各大KOL们,他们是最有发言权的。

一开始他们不过是在微信公众号/微博上面发发自己的心情,自己对事物的看法;自恋的在抖音上发发自己的视频,或者生活场景;那些美食达人/旅游达人们在大众点评上发发自己的游记点评。

在那个信息匮乏的时代,大家可以看的资讯并不多,愿意做内容的人也不多,只要稍微像样一点的,在短时间内就能拉到成千上万的粉丝。

后来商业化以后,大家慢慢意识到,原来粉丝就是流量,流量就是钱。

再后来大家就很熟悉了,各个KOL想方设法将流量变现,广告,推广,卖货,知识付费,种种。

从现在看,早些时期就开始做内容的人基本都发财了。

2

风一旦吹过就回不来了

如果硬要找个原因,只能归咎于他们运气好。

这里的运气不单单是指他们恰好踏在了风口,更重要的是,提供风口的平台可以长治久安,没有倒闭。

想象一下,当初在团购,P2P这类行业的知名KOL,现在人又在哪里?

或者你在腾讯微博,博客之类平台是个大KOL,但平台却倒闭了,你又会怎么样?

很多人把自己的成功归功于努力,把握机遇,其实不过是运气使然。

但是流量平台的红利期现在已经过去了,如果现在还想继续靠做内容发财,几乎不可能。

现在是一个讯息爆炸的时代,人要用有限的时间来面对无限的讯息,最好的做法就是选择自己最感兴趣的平台,并加以关注。

因此现在做内容的越来越难,各种平台都在争夺流量,导致观众们不再专一,有太多可以分心的事情。

粉丝量流失,或者说平摊到各个平台,就变得日常化。

曾经的公众号之王咪蒙,大家一定很熟悉。

在公众号被封以后,她斥巨资投入短视频行业,想靠自己在公众号的声誉东山再起。

结果呢?亏损1800万。

是因为她不够努力,还是没把握机遇?

都不是,不过是大风吹过的时候,她并没有站在风口的位置,仅此而已。

还有那些直播带货的,其实一个道理。

你看着他们月销量几十上百万,吃香喝辣,好不快活,甚至还告诉你怎么做就能跟他一样。

等自己去带货了,发现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亏得棺材本都没了。

比如李佳琦,你就看到他带货实力超强,但是你知道他背后的采购团队有多少人吗?

猜猜?

500 人。

入行早,流量大,供应链成本低,团队分工明确,实力强劲,这些都是成功表面看不到的。

偏偏这些看不到的东西,埋葬了一批又一批的“追风少年”。

3

成也风口,败也风口

不过话又说回来,做一名失败的“追风少年”未必是一件坏事,至少让你很清晰的知道,这条路走不通,在损失很少的时候就可以折返。

最可怕的是那些一直在风口纳凉的人,完全没意识到,风向变了。

或者说,风向变了的时候,他们意识到了,但根本没放在心上,因为过去成功的经验告诉他们,这么做是可以赚到钱的。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曾经开P2P平台,靠做业务赚差价,在P2P最风光的时候,的确赚了不少钱。

当时也有不少朋友提醒我,说这个行业风险很大,适当的时候可以逐步退出。

我会信?我只当放屁,听过拉倒,打个哈哈完事。

因为我赚到钱了呀,只要模式不变,这钱可以一直赚下去。

现在看看,这只不过是个笑话。

当时能赚到钱,主要归功于M2超发,大量的资金从银行来到民间,所以客户们可以按时还款。

当银根收紧以后,客户全部逾期违约,钱压根催不回来。

一旦违约,各种人性的丑恶都展现了出来,钱来得多快,去得也就多快。

人对自己的行为就是有一种迷之自信,只会寻找有利于自己的信息来证明,我的做法没错;却从来不会站在上帝角度,纵观全局。

因为自我批判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人的本性就会主动回避这些痛苦,把头埋在沙堆里,自欺欺人。

如果说把一个已经倒闭的行业拿出来做例子还不够刺激的话,那么现在的房子,各位意下如何?

房产涨了20年了,是不是还会涨,咱不知道。

但是如果你跟一个靠房产起家的人说,现在炒房可能有风险了,你可以考虑减仓。

他会理你,算我输。

因为他手上还屯了很多房子尚未出手,如果房价跌了,对他来说损失非常巨大,所以他会努力回避这些信息,说服自己,房子永远会涨,因为它涨了20年了。

可能这就是信息茧吧,人们只想看自己想看到的东西,这才是风口论导致创业失败的根本原因。

想要在过程中打破信息茧,根本不可能,只有曾经失败过,伤得最够深,才会真正醒悟。

人都是贱骨头,不打不成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