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癃闭[秘方] 发表者:赵东奇 159人已读 实证: 膀胱湿热:小便点滴不通或量极少而短赤灼热。小腹胀满口苦口粘,或口渴不多饮。苔黄腻舌质红,脉沉数,大便不畅。1八正散;车前子10克瞿麦10克萹蓄10克滑石10克山栀子10克甘草10克 木通10克 大黄10克 (加入木香10克更佳 1.血淋可加大蓟、小蓟、白茅根、石韦以凉血止血。 2.石淋涩痛,可加金钱草、海金沙、琥珀、冬葵子以化石通淋。 3.膏淋小便混浊,可加萆薢、石菖蒲以分清化浊。 4.热毒炽盛,发热寒战宜加蒲公英、金银花以清热解毒。 5.腰痛者,可加牛膝补益肝肾兼通淋。 6.湿热带下,色黄味腥,腰腹胀痛,口苦咽干,可加苍术、白术、黄芩、薏苡仁以消除湿热。 癃闭证加减: 1. 若舌苔厚黄腻者,可加苍术、黄柏,以加强其清化湿热的作用。 2. 若兼见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可合导赤散,以清心火,利湿热。 加减: 1. 湿热重,舌苔黄厚腻者,加苍术、黄柏; 2. 心经热盛,心烦口糜者,合导赤散; 3. 小腹胀满,欲尿不得者,加滋肾通关丸; 4. 湿热壅结三焦,气化不利,小便量极少或无尿,胸闷烦躁,恶心呕吐者,用黄连温胆汤; 3. 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者,加菖蒲、郁金。 若湿热久恋下焦,导致肾阴灼伤,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 2滋肾通关丸加减;黄柏20克 知母60克 肉桂1克 生地10克 车前子10克 牛膝10克 1.方中可加桔梗,以宣瞿上焦,助利尿; 2.湿热较甚者,可加车前子、滑石、猪苓、木通等以加强渗湿通淋作用; 3.气虚较甚者,加黄芪、白术以益气; 4.阴虚者,加生地、女贞子等以养阴; 5.热毒甚者,加葎草、贯众等以清热解毒; 6.兼瘀血者,加琥珀以利尿通淋,活血化瘀。 7.若服本方效果欠佳,可配合肉桂、芫花外敷中极穴以助膀胱气化而利尿。 若兼心烦,口舌生疮糜烂者 3导赤散;生地黄 木通 生甘草梢各等分(各6g)。上药为末,每服三钱(9g), 1.若心火较盛,可加黄连以清心泻火; 2.心热移于小肠,小便不通,可加车前子、赤茯苓以增强清热利水之功; 3.阴虚较甚,加麦冬增强清心养阴之力; 4.小便淋涩明显,加篇蓄、瞿麦、滑石之属,增强利尿通淋之效; 5.出现血淋,可加白茅根、小蓟、旱莲草凉血止血。脾胃虚弱者慎用 4若出现口干咽燥,潮热盗汗,手足心热,舌光红--滋肾通关丸,组成;黄柏 知母各30克 肉桂1.5克 若因湿热蕴结日久,三焦气化不利,而出现小便量极少或无尿,面色晦滞胸闷烦躁,恶心呕吐,口中尿臭,甚则神昏谵语 5黄连温胆汤加减;黄连5克 半夏9克 橘红6克 茯苓9克 炙甘草3克 竹茹9克 枳实9克 车前子9克 白茅根9克 木通6克 生姜6克 红枣1枚 1.若心中烦热者,加黄连、麦冬以清热除烦; 2.口燥舌干者,去半夏,加麦冬、天花粉以润燥生津; 3.癫痫抽搐,可加胆星、钩藤、全蝎以熄风止痉。 4.失眠者,加远志、龙齿、朱砂、茯神、夜交藤。 5.神情忧郁者,加木香、郁金、白蒺藜、菊花、石菖蒲等。 6.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以通便泻火。 肺热壅盛证:小便不畅或点滴不通。咽干、烦渴欲饮。呼吸急促或咳嗽。苔薄黄,脉数。 6清肺饮;黄芩5克 桑白皮5克 麦冬9克 车前子5克 木通5克 山栀子5克 茯苓5克 加减: 1. 如患者出现心烦,舌尖红或口舌生疮等心火旺的征象,可加黄连、竹叶等以清心火。 2. 如大便不通,可加杏仁、大黄以宣肺通便。 3. 如兼表证而见头痛、鼻塞、脉浮者,可加薄荷、桔梗以解表宣肺。 加减 1. 有鼻塞、头痛、脉浮等表证者,加薄荷、桔梗宣肺解表; 2. 大便不通者,加杏仁、大黄宣肺通便; 3. 心烦而舌尖赤者,加黄连、竹叶以清心火利小便; 4. 兼尿赤灼热,小腹胀满者,合八正散上下并治。 肝郁气滞证:小便不通,或通而不爽。胁腹胀满。脉弦,多烦善怒。苔薄黄,舌红。 7沉香散;沉香5克 橘皮5克 当归5克 石苇5克 滑石9克 冬葵子6克 王不留行5克 癃闭证加减: 1. 若肝郁气滞症状较重,可合六磨汤加减应用,以加强其疏肝理气的作用, 2. 若气郁化火,而见苔薄黄舌红者,可加丹皮、山栀子等以清三焦之火。 若气滞日久而导致血瘀阴寒者,症见小腹胀满疼痛、舌紫暗或有瘀斑,脉涩等,可改用行瘀散结,清利水道的治法, 8代抵当丸;归尾5克 炮甲5克 桃仁5克 大黄5克 芒硝3克(后下) 生地9克 肉桂1.5克 (冲服)' 加减: 1. 若凉血现象较重,可加红花、牛膝以增强其活血化瘀的作用。 2. 如病久血虚,面色不华,治宜养血行瘀,可加黄芪、丹参之类。 3. 如小便一时性不通,胀闭难忍可加麝香0.09-0.15克吞服,以急通小便。此药芳香走窜能通行十二经,药力较猛,切不 可多用,以免伤人正气。 4. 若由于尿路结石所致的尿道阻塞,小便不通,可加用金钱草、海金沙、鸡内金、冬葵子、瞿麦、萹蓄以通淋排石利尿, 或参考淋证篇治疗。 加减: 1. 血瘀甚者,加红花、牛膝; 2. 小便不利者,加滑石、通草; 3. 久病正虚者,加黄芪、党参; 4. 继发于石淋者,加金钱草、海金沙、冬葵子、萹蓄、瞿麦; 5. 伴血尿者,加三七、琥珀化瘀止血; 6. 尿中夹精浊、瘀块者,加萆薢、土茯苓。 7. 属邪实正不虚者,加虫类药如蜂房、地龙、地鳖虫等以搜剔顽痰死血,可提高疗效。 虚证: 肝气郁滞严重 8六磨汤;上沉香3克 尖槟榔3克 小枳实3克 广木香3克 台乌药3克 生锦纹3克(各用原支 脾气不升证:时欲小便而不得出,或量少而不爽利。气短而语声低微,小腹坠胀。精神疲乏,食欲不振。舌质淡,脉弱。9补中益气汤合春泽汤;人参3克(焗服) 白术3克 炙北芪4.5克 炙甘草3克 陈皮1.5克 归身1.5克 生姜2片 红枣2枚 北柴胡1克 升麻1克 合春泽汤(白术 桂枝 猪苓 泽泻 茯苓 人参) 加减: 1. 若气虚及阴,脾阴不足,清气不升,气阴两虚,症见舌质红,可改用补阴益气煎,本方即上方去黄芪、白术, 加热地,山药。 2. 若脾虚及肾,而见脾肾俱虚的证候者,可加用《济生》肾气丸以温补脾肾,益气利尿。 加减: 1. 小便不利甚者,加肉桂、通草、车前子; 2. 排尿无力或失控者,加覆盆子、益智仁等。 10《济生》肾气丸;熟地1.5克山药3克茯苓3克山茱萸3克丹皮3克泽泻3克肉桂3克(粉服焗)车前子3克牛膝3克附子1.5 1.阳气虚弱畏寒肢冷较甚者,宜去丹皮之寒,或加葫芦巴、巴戟天以助温阳之力; 2.水肿腹水,腹胀喘满者,加大腹皮、厚朴以行气除满,俾气行则湿 有去路; 3.肾不纳气,动则气喘,加五味子、沉香以助纳气归肾; 4.精神委靡,纳差便溏者,加党参、白术以脾肾双补。 若因肾阳衰惫,命火式微,致三焦气化无权,浊阴内蕴,症见小便量少,甚到无尿,呕吐,烦躁,神昏者, 11温脾汤;大黄12克(后下) 炮附子9克 干姜6克 桔梗6克 甘草6克 1.若腹痛甚者,加肉桂、厚朴、木香以温里止痛。 2.若兼见呕吐者,加半夏、砂仁。 3.若久痢不止者,寒中夹热,加黄连、黄芩、银花炭。 12吴茱萸汤;吴茱萸24克 人参9克 生姜15克 红枣12枚 1.呕甚者,加陈皮、半夏、砂仁以降逆止呕; 2.头痛甚者,加川芎、当归以养血止痛, 3.寒甚者,加附子、干姜以温里散寒; 4.吞酸嘈杂,加乌贼骨、煅瓦楞子以制酸和胃。 单方验方 1.倒换散。 生大黄12克 荆芥穗12克。晒干(不宜火焙。否则效力减弱)后共研末,分两次服,每隔四小时用温开水调服一次, 一日两次。 按.此方出自《普济方》,《本草纲目卷十四。草部》载有。癃闭不通,小便急痛,无论新久,荆芥大黄为末等分, 每次温水调服三钱。小便不通,大黄减半,大便不通.荆芥减半,名倒换散。。 (摘自《江西中医药》1956年第4期3工页) 2.卫矛汤, 新鲜卫矛枝杆连根叶羽,共五两至一斤,黄酒一杯,加水煮,煎后去滓,趁热在饭前顿服。 按.卫矛即鬼箭羽,有活血化瘀驱风的作用。 (摘自《浙江中医》1959年第6期第27页) 3.一味瓜蒌汤坐浴。 瓜蒌30克--~60克,煎汤坐浴约20分钟左右,用药时有出汗及轻度头昏,余无不良反应。 按。瓜蒌甘苦微寒,入肺、胃、大肠三经,降肺气,清热化痰,润肠通便,使肺气下行而通调水道。 (摘自《江苏中医》1965年第8期第36页) (二)取嚏或探吐法。打喷嚏或呕吐,能开肺气,举中气,而通下焦之气,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通利小便的方法,其方 法是用消毒棉签,向鼻中取嚏或喉中探吐,也有用皂角末0。3—0.6克,吹鼻取嚏,均可。 (三)外敷法。 1.独头蒜头一个,栀子三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良久可通。 . 2。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 3.葱白一斤,捣碎,入麝香少许挣匀,分二包,先置脐上一包,热熨约15分钟,再换一包,以冰水熨亦工5分钟,交替使用,以通为度。 单验方 (1)卫矛汤新鲜卫矛(枝杆连根叶羽),共250---500g,黄酒约30~50ml,加水煮,煎后去滓,趁热在饭前顿服。卫矛 即鬼箭羽,有活血化瘀祛风的作用。 (2)一味瓜蒌汤坐浴瓜蒌30~60g,煎汤坐浴约20分钟左右。用药时有出汗及轻度头昏,余无不良反应。瓜蒌甘苦微寒 ,入肺、胃、大肠三经,降肺气,清热化痰,使肺气下行而通调水道。 3.外治法 (1)独头蒜头1个,栀子3枚,盐少许,捣烂,摊纸贴脐部。 (2)食盐半斤,炒热,布包熨脐腹,冷后再炒热敷之。 (3)葱白1斤,捣碎,入人工麝香适量拌匀,分两包,先置脐上1包,热敷约15分钟,再换另1包,以冰水熨亦15分钟,交替使用,以小便通为度。 (4)热敷 用热毛巾或热水袋温敷小腹或会阴部,也可采取热水坐浴,以松弛膀胱括约肌和尿道各部位的痉挛。适用于前列腺肥大引起的排尿不畅,也适用于急性尿潴留。 (5)流水诱导法使病人听到流水的声音,即可有尿意,随之解出小便。适用于神经官能症病人出现的尿闭。 本文为转载文章,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