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干货】这女人厉害!一个开头,3种滋味

 高分写作余老师 2022-06-11 发布于浙江


先来看小说《留情》(张爱玲)的开头:

他们家十一月里就生了火。小小的一个火盆,雪白的灰里窝着红炭。

炭起初是树木,后来死了,现在,身子里通过红隐隐的火,又活过来,然而,活着,就快成灰了。

它第一个生命是青绿色的,第二个是暗红的,火盆有炭气,丢了一只红枣到里面,红枣燃烧起来,发出腊八粥的甜香。

炭的轻微的爆炸,淅淅沥沥,如同冰屑。

小说开头,没有惊涛骇浪,没有惊悚悬疑,甚至连一丁点儿的波澜似乎都没有。

但这个开头还是让我品味到了3种滋味。

第一种滋味:冷

明明生着火,怎么品出了冷?首先,你看时间。啥时候?十一月。张爱玲说“他们家十一月就生了火。”

好好咀嚼一下“就”字,说明啥?

人家十一月还没生火呢?偏偏他们家就生火了。一来是有钱,因为小说中的女主人敦凤嫁给有钱人米晶尧。

二来呢,的确是冷。如果家里面很温暖,用的着生火吗?

张爱玲这是有意要透露给我们一个信号——敦凤在这里家里似乎缺少温暖。

米晶尧前任太太病重,奄奄一息;敦凤十六七岁就嫁人,丈夫英年早逝。

所以,米晶尧和敦凤的结婚,像是彼此寻找一种补偿,更是利益权衡之后的选择,对这些彼此心知肚明。

所以小说开头一上来,就提到生火。

这就是缺什么得补什么,显摆什么。反过来说,显摆出来的往往也是最缺的。

第二种滋味:重生即死

树木是炭的前生,炭是树木的后世。

炭在火中复活,但这样的复活却很短暂,最终要化为灰烬。

这也在暗示女主敦凤,看似在丈夫死后又嫁给了有钱人,可就像树木变成炭一样,表面上看是重生,实际是走向更彻底的死亡。

不得不说,张爱玲这段描写太狠了!

把爱情与婚姻生活中极其残酷的一面,毫不留情地描摹出来了。

第三种滋味:不如游戏人生

既然重生即死,那该何去何从?

张爱玲让女主敦凤的选择是“不如游戏人生”。这是在残酷现实中的无奈选择,也许是最好的选择。

所以,把枣子丢进炭火盆,这样动作,要不是发生在孩子身上,也只能是敦凤这样看透人生的二婚女子身上。

实在厉害!这样的开头,像是温柔一刀。

重点来了!

如果我们自己写作,是不是可以从中总结一些技法呢?可以。

技法一:写人先写景

这里的景,可以理解得宽泛一些。自然景物、家庭环境、人文景物、现场环境等等。

只要写得恰当,人物还没出场,就可能因为成功的景物描写先立起来了。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

我们在写作时,尤其是写散文或者小说,要把人和景(环境)看作是一个整体。

什么意思?

记住一个诀窍,人和景是对应的,什么样的人就应该出现什么样的景中。

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你要写一个智者,最好让他出场时现身水边,因为他喜爱清澈灵动的水;

你要写一个仁者,最好让他出现在山中,因为他喜爱巍巍高山。

以此类推,写一个赌徒,可以写先描写赌场,烟雾缭绕,吆三喝四,这样的情景,读者一见就心中有数,然后再聚焦这个赌徒,那么赌徒的形象顺理成章就凸显出来了。

写一个忍无可忍,最终要怒发冲冠的反抗者,该选择什么样的景呢?

我们来看看《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的一小段:

出到大门首,把两扇草场门反拽上锁了。带了钥匙,信步投东。雪地里踏着碎琼乱玉,迤逦背着北风而行。那雪正下得紧。

这段“景”,出现在林冲发现差拨、陆虞侯和福安三人要放火烧死他之前,正这是个局彻底点燃了林冲的反抗怒火。

雪景的意义就非同一般。

一来,暗示林冲将面临生死攸关;二来,“那雪下得正紧”,也渲染出林冲逆来顺受之后被逼上梁山的命运转折。

景、人、故事情节三者合一。

技法二:写景不“单纯”

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一定会出现人与景貌合神离,甚至“貌也不合”的现象。

比如,我们举个极端的例子,写一个盛大的开业场景:

地上,被踩碎的气球躺了一地。礼花落下来,随风到处飘。

天上有一些乌云,低低挂在西北角。主角上场了,只见他容光满面,精神焕发,一口气走上主席台……

读完,是不是有点炸裂的感觉?

所写之景,乱,压抑。可是要写的人却神采奕奕,这不就是单纯为了写景而写景的例子吗?

如何做到不单纯写景?

1.掌握同向原则

如果把人的情感用一条线表示,是有方向的。

积极、乐观、欢喜的情感,线条往上扬;消极、悲观、哀伤的情感,线条往下压。

写景时,努力做到景物的情感色彩与人物的情感方向保持一致。

比如孙犁《荷花淀》有这样一段:

她们奔着那不知道有几亩大小的荷花淀去,那一望无边际的密密层层的大荷叶,迎着阳光舒展开,就像铜墙铁壁一样。

粉色荷花箭高高地挺出来,是监视白洋淀的哨兵吧!

荷花淀的妇女们虽然遭遇了鬼子,但依然保持高昂的斗志,情感是向上的。

因此对环境,尤其是荷花的描写,体现出“同向原则”。

迎着阳光、舒展、铜墙铁壁等词的选用,把正向情感显露无遗。

2.让景物为人物代言

景物怎么可能为人代言?需要用到一招“移情”。

也就是把人物的情感移植到景物身上,然后让景物在作者笔下表演。

试举一例:

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亲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 

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子一里一外扯闲篇的;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着书包上学堂 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


前边大门虽是不常开,开了就是有大事情,是专为贵客走动……

——王安忆《长恨歌》

这段环境描写,似乎专门替弄堂小姐说的,带着女性的诱惑。聪明的读者,已经看出来了,这就是用拟人化的手法将景物写得像主要人物一样,有感情、有思想。

是不是所有的景和人物都得完完全全一致呢?

不是的。

有一种特殊情况,“以乐景衬哀情”,也就是反着衬托。《诗经》之《采薇》有这样两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写男子(丈夫)要参军去,本该忧心忡忡,却说“杨柳依依”,这是以春天的美景反衬内心的伤感;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则是说“我”要回来,本该高兴,却下起大雪,属于哀景反衬乐情。

哀景和乐景,怎么区分?

草木摇落,菡萏香销,大雁悲鸣,潇潇秋雨,这就是哀景。

柔条芳春,红杏闹春,蜂飞蝶舞,歌尽桃花,这就是乐景。

不管写何种景,作者要做到心中有数,让景、人、故事统一到一块儿去。

祝你的文章:

笔生花,情景相融。

猜你想看:
01 【干货】你在什么时候有冲动:小说写作01
02 【干货】怎么读书能快速榨干一本书的知识,避免低效阅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