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足(建议收藏)

 书山问路 2021-04-30
小慈有视频号啦!
 

   四月二十九日 小慈问安

“真正的圆满,从来不是满足欲望,而是感受到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

——小慈

作者 | 儒风君

朗读 | 陈着

来源 | 儒风大家(ID:rufengdajia)

编辑 | 慈怀书院(ID:cihuaishuyuan)

叔本华说:人生就是一团欲望,得不到满足便痛苦,得到满足便无聊。

尽管如此,总有人能把生活过得有滋有味,并不是他们拥有的比旁人多,而是他们想要的比别人少。

这,便是知足的智慧。

-1-

知足天地宽,贪得宇宙隘


常存知足之心,行于四方,觉处处宽阔;若有贪得之念,富有四海,亦步步担忧。

若是执着于非要满足欲望,生活便会被执念操控,处处不得意,这便是作茧自缚了。

束缚人生的茧,大都由心而生,很多人的痛苦也都来自不肯放下的执念。

若是能摆脱执念,学会知足,让我们从内心感到富有,许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

知足得安宁,贪心易招祸


名与利,每个人都日思夜想,然而贪得无厌却容易引祸上身。

生活虽然离不开名利,但是过度的贪婪,会使人患得患失,还会引起他人嫉妒,惹出不必要的祸端。

人生还是该从容一些,不刻意、不执着,心如止水,才做得了自己的主人。


-3-

知足者,贫贱亦乐

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知足者,即便吃着粗粮、喝着冷水,用胳膊当枕头,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不知足者,如清朝贪官和珅,贪到富可敌国,不过是给自己埋下一颗炸药。

人的贪心好比一个无尽的黑洞,若是不加节制,它会吞噬掉真正的内心。

-4-

祸莫大于不知足

咎莫大于欲得


最大的祸患来自不知足,最大的过失便是放纵欲望。

古往今来,权贵因贪得无厌,一败涂地;君王因奢侈靡费,国破身亡。

良田万顷,日仅三餐,广厦千间,夜眠八尺。

不如像陶渊明一样乐天知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5-

不知足者之忧,终身不解


贪婪是通向地狱之路,贪念起,生活便会充满痛苦。

不如接受现状,与自己握手言和,放下贪念,让生活明媚如初。

我们只需要,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6-

知足不辱,知止不殆

可以长久


懂得满足,就不会受到屈辱;懂得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这样才能享受长久的喜悦。

人一定要学会知止,三思而后行。

野心大过才华,危险就在身后,才华盖过野心,才能长长久久。

-7-

事能知足心常惬
人到无求品自高

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只有对事知足,与人无求,才能时刻保持愉快的心情和高尚的品格。

人生在世,就活两样东西,一是心态,二是名声。

对事知足的人,情绪稳定心态好;与人无求的人,品德优异名声高。

-8-

贵莫贵于无求

富莫富于知足

品德的高贵就在于与人无求,内心的富足就在于热爱生活;与人无求、内心富足,生活才能走向美好。

与人无求,不是不思进取,而是对自身有要求。

内心富足,对自己百分百接纳,才能感受到生活的美好。

-9-

知足知不足,有为有不为


一个人,不仅要懂得知足,更要能看到自身的不足,这样才能更好地完善自身。

在完善自身的过程中,不能随性而为,要遵守原则,有所为有所不为。

知足是为了心情愉悦;知不足是为了完善自身;有为是为了有所作为;有不为是为了洁身自好。

-10-

知足者仙境

不知足者凡境


一样的生活,不一样的心,便构成了熙熙攘攘的烟火人间。

面对同样的生活,有人生活在仙境,有人生活在凡境。

林语堂曾说过: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说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这四件事人人都可以做到,然而能从中体会到快乐的人却寥寥无几。

《菜根谭》里讲:“一场闲富贵,狠狠争来,虽得还是失;百岁好光阴,忙忙过了,纵寿亦为夭。”

真正的圆满,从来不是满足欲望,而是感受到内心深处真正的需求,心轻了,日子才会轻松愉快。

作者:儒风君·金晨,来源:儒风大家。国学爱好者聚集地,超优质国学内容原创号。有温度,有价值,有趣味,儒风大家,伴你读懂中国文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