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二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条山石头 2021-05-01

邵雍的《击壤集》,全称《伊川击壤集》,自言伊川翁自乐诗。邵雍一家从外地落脚在伊水,所以自号伊川翁。这部诗集大部分是表现生活感悟的诗歌,只有少量歌咏易理的诗。笔者感觉,纯文人不要去读,不通易理的人不要去读。粗通易经,想提高易学修为,读读邵雍诗作大有裨益。什么人适合读邵雍的诗作呢?一般有易学基础的读者,为了验证自己的易理掌握是否准确,可以阅读全部邵雍的一千五百首诗作。可以细心体悟自己掌握的易理,与邵雍的易学感悟诗的意境相碰撞。挑战一下邵雍对易理的认识。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二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邵雍的诗重名得非常多,这是笔者选择的第二首吟咏天人的诗。

《天人吟》之二原文:

天学修心,人学修身。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二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点评:

“天学修心,人学休身。”古人认为:心和大脑是主人的智慧和思想。而天为阳,为心智、为智慧。所以,修习天学就是修心。而人为天地交感,有地孕育产生人。人为人体,是有形的,为阴。人的学问,主修身。

古人三才说认为:人为天地生成体。天地不可缺。天主智慧,灵魂;地主身体。作为人,修习智慧,增长知识是天学;保养身体的学问,就是人学。保证人体中的天地构成的小宇宙不会分离。天没了,表示大脑死亡,人体也废了;地没了,智慧和灵魂无所依托,人体没了,只有灵魂,就是不是人了。这也是:没天,哪有地?没地,哪有天?背后的易理。

“身安心乐,乃见天人。”这句话说的是,身安,就是人体小宇宙的天和地都安全运行。这里,天即心智,智慧;人指人体。身心健康,就是身体安康和思想快乐。这就符合《易经》所倡导的乐天知命的洒脱生活方式。

“天之与人,相去不远。”因为人体是小宇宙,天和人是一体的,所以天与人没有多少距离,当然相去不远。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二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不知者多,知之者鲜。”这句诗承接上一句,邵雍所说的天人不远。因为这句话遁藏天人易理,所以知道和理解这个易理的人是很少的。指“天与人相去不远”的道理,不知道的人多,知道的人少。

“身主于人,心主于天。”这句话再一次说明:人指人的身体;天指人心,心智。理解为人体就是小宇宙。小宇宙的天为行,小宇宙的体为人身体。

“心既不乐,身何由安。”这句话是对前面所表达意思的深化。心已经不乐观,依托心智的人的身体哪里有安静的理由呢。言外之意:心驱动身体,心会给身体发出相同的信号,所以身体也不可能安静。这也是中医,伤心、烦恼会伤害身体的终极原因。

阅读邵雍的诗,大多是对观物,观象的心得。本首诗讲的是三才里的人。邵雍观人,看到了人就是一个小宇宙,人自有乾坤。告诉读者,人的智慧就是人本身小宇宙的天心。

赏析邵雍《天人吟》第二首,新解描写易学知识的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