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芪桂枝五物汤治心脏病窦性心律不齐

 雨荷真真 2021-05-01

黄芪桂枝五物汤是古代血痹病的专方,主治以肢体麻木、自汗而浮肿为特征的慢性疾病。这个“血痹”,其证为“身体不仁,如风痹状”。所谓“身体不仁”,即肢体酸麻,关节活动不灵活,受风遇冷症状加重,“如风痹状”故可有疼痛,但较轻微,主要以酸麻为主。本方证多见于现代医学的末梢神经疾病和末梢循环障碍,但后世医家对本方的使用已经突破了这些范畴。还用于肾炎、慢性前列腺炎、盗汗、肥胖症、小儿多汗症、半身无汗症、肝硬化腹水、冠心病、窦性心动过缓、血管神经性水肿、原发性低血压、慢性肠炎、胃窦炎、慢性鼻炎、肺炎、神经衰弱、反复感冒等。
图片
常用推荐剂量:生黄芪60g,桂枝10g,肉桂10g,白芍10g,赤芍10g,生姜30g或干姜10g,大枣20g。煎服法:以水12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本方的体质要求:其人多肌肉松弛,皮肤缺乏弹性,腹部按之松软,下肢多有浮肿,平时缺少运动,食欲虽好,但容易疲乏、头晕、气短,尤其是在运动时更感力不从心,甚至出现胸闷胸痛,或头晕眼花。运动心电图常提示心肌缺血。面色黄暗或暗红者,其舌质多淡红或淡胖,或紫暗。两下肢多浮肿。中老年人多见。
图片
我们来看名医于素勤治疗窦性心律不齐的一个医案:
刘某,男,52岁,1990年2月初诊。患者素体虚弱,3个月前因受凉感冒而纳呆乏力,动则汗出,经治疗月余,仍胸闷乏力,心悸气短,饮食不香。心电图检查示:窦性心律,频发早搏。曾服西药治疗近2个月,效果不佳,故延余诊治。刻诊:面色无华,心悸气短,动则加剧,舌体胖质淡红、苔薄白,脉弱而结代。证属心气不足、心血亏虚。方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
白芍、炙甘草各15克,桂枝10克,柏子仁、麦冬各12克,生姜3片,大枣5枚。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
服药5剂后,心悸气短大减,脉结代减少,唯仍易汗出,原方黄芪加至30克,再进5剂,脉律规整,已无结代,食纳尚少,原方加砂仁6克,服5剂而病愈,随访1年未再发。
图片
按语(原按):案素体较弱,又因感冒后失于调养而导致心血亏虚,.心气不足,血行不畅,心脉受阻,故而心悸气短,出现脉结代。方用黄芪补中益气,麦冬、白芍补血养阴,柏子仁养心安神,桂枝、生姜温通心阳而通利血脉,炙甘草、大枣益气补脾。药证合拍,使气血充足,血脉流畅,心神得养,故心悸自愈。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