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生之路注定一个人孤独走过,别人只能陪伴不能代替

 王明鹏 2021-05-02

每天都有不如意事情,这不是有没有的事,而是多与少的事。

五一假期第一天,去看望老人,却被老妈糟糕情绪困扰了一阵子。老爹近来做梦多,感觉很不舒适,早上起来要整理床铺,老妈认为故意折腾,情绪糟糕又激烈,阻止保姆给帮忙。

听老妈说起她们老姊妹闹翻往事,听多了也不好多说,这个事情咋说呢,我的解释是:1、多帮助别人,说明我们过的更好些,要比人家强,2、斗米恩升米仇,除非亲子关系否则亲如兄弟姊妹,得到多也会变得感觉适应,久而久之付出多心理会失衡,3、多看看回忆过往积极事情,还有那么艰难日子如何走过来的。

心理是主观的,我的这些看法也是如此,注定只能是无用的废话,做不到积极陪伴,只能聊胜于无。

吃惊的还有,知道我拿来给老爹用的床单,老妈气愤不已,在我拿过去要给铺上时,坐在轮椅上发怒扔了她自己茶杯毛巾,还说了些不好听的话,这是实在罕见的情景。要知道,是老妈上次告诉我老爹想换个床单,没来得及买新的我就拿了这个几乎没用过的。

我只好默默捡拾起来老妈的物品,放好后陪着无奈说点好话。原本好好的事情,搞成这样子,非常沮丧,甚至一度想是否先不给老爹用这个床单,后来还是放在床上让保姆过会换上。

对于此事,我倒是颇能理解老妈激烈情绪。一是,由于中风这类身体疾病缘故,非常容易引起情绪抑郁,记得当时很焦虑,带着老妈找医生看过,忠告是这个疾病容易导致抑郁。

再就是,应该是期盼子女多多陪伴,多多说话交流,然而预期多失望也会多,乃至孩子越多越会期望多失望多。

养老事情看着都差不多,都过着相似日子,不过家庭不同,个体差异大,个中的滋味体会,非经历者无法清楚。就比如,姑且不说陪伴老人质量如何,单单就是多久看望一次,有多少时间呆着身边,能说多少话做多点事情,这些可具体计量估算的,能做到多少呢,尤其当你工作家庭一团事情时候。

为此,还有第三点,陪伴只能是陪伴,无法代替一个人生活,无论这个人是自己的父母还是孩子。同理,心理感受也只能自己消化品味,我们无法真正共情别人更不能彻底理解别人,只能尽力而为,反过来更要接受坚信没有任何人可以共情理解我自己。

因此,既要去做自认为该做的,以及能做的,也得接受自己无力做到的,以及还可能要无奈拒绝的。

人生之路,注定苦难重重;人生之路,注定一个人孤独走过。作为陪伴者,做到不求理解但求接受尊重这个人,如其所是,尽力而为,也许已属不易,能够试图感受到这一点,就是少有人走过的路。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