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服用补药三忌讳

 西医也在学中医 2021-05-02
原创维轩中医2021-04-30 22:43:38

补法是中医常规治疗八法之一。是清代医家程鈡龄总结归纳历代中医常用治疗八法,分别是汗、和、下、吐、温、清、补、消。八法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有精准的含括性、指导性,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

撰于1732年清·程国彭(字钟龄)的《医学心悟》中书中明确提出辩证八纲、施治八法理论,并对伤科及内、外、妇、五管疾病做了全面论述。其论全面中肯,语言简明平易、治法切于实用实效,故自清代以来,成为中医入门者的必读之书。程钟龄苦心孤诣撰著的《医学心悟》,用于临床,多有实效,用以入门,不失法度,诚为医界津梁,患者福音。

简约介绍完补法出处的古籍圣典,大家感兴趣的还是如何“补”,每次患者就诊都自我说“肾虚”、“脾虚”,可见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影响力已经融入到了日常生活。

究竟“虚”了如何补呢?

先看看五脏六腑如何虚《黄帝内经·素问·五脏别论篇第十一》指出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府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所以然者,水谷入口,则胃实而肠虚;食下,则肠实而胃虚,故曰实而不满,满而不实也。

所以遇到人体机能失衡之时五脏常虚,六腑多实。

如何补呢?是有科学辨证论治与禁忌症的。我们这里简约重点介绍一下生活中常遇见的禁忌。(图片选自一些轻症舌象照片,重症可能会引起读者感觉不适。)

1)虚不受补:大病之初、大羸之状、平和之人不可大补,补则气大臃、补血滋腻、补阴浮肿、补阳上浮。大补气则壅中助湿,见鼻衄、头痛、头晕、失眠、口干苦、;大补阳气则助火伤阴,口干、头晕、胃热嘈杂;大补血则滋腻脾胃纳呆少食;大补阴则碍脾腻胃伤阳,症现水肿痰多。

服用补药三忌讳

2)湿不受补,补则闭门留寇,补气则湿壅,补血则湿实、补阴则湿盛、补阳则湿热。生活中可以见到湿气重的人吃羊肉、大枣、枸杞都会出现鼻子出血。

服用补药三忌讳

3)淤不受补,补则强寇为孽,补气则血淤,补血则淤结,补阴则湿淤,补阳则淤热。

服用补药三忌讳

补虚药的靶向归经、四气五味?

补虚药多纠正人体气血阴阳,助弱补虚,如大饿之人,尚不能大进平和之食物,所以多辨证论治,寻医者诊之,补虚药药味多甘、性分温、寒。靶向归经中,补气药多归肺、脾经。补血药多归心、肝。补阳药多归肾经。补阴药多归肺、胃、肝、肾。

配方一定遵循辨证论治,君臣佐使!

服用补药三忌讳

补虚药需要辩证使用,气虚和阳虚之人,身形活动能力外现衰退和减弱之象,古人称之为“形不足”,阴虚和血虚之人身体津液精血外现枯耗竭损之象,古人称之为“精不足”。《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形不足者,温之以气,精不足者,补之以味”。

具体应用要做到扶正驱邪,还要补祛兼施,补益不当又会出现误补益疾、阴阳失衡、气血不和、闭门留寇等弊端。

需要指出的是,治疗疾病,患者心理、六欲、作息、饮食、环境(居住环境和人文环境)等私人生活范围需要参考医生建议,这些非医生与药物所控制,会对疗效有一定影响。

现代药理研究,补虚药对机体蛋白质的合成有促进作用,还有降低高脂血症,提高学习记忆能力,调节内分泌等功能;补虚药还具有抗肿瘤、抗氧化、延缓衰老、增加心肌收缩力、促进造血功能、抗应激、抗疲劳、改善消化的作用。

服用补药,建议在专业中医师指导下服用!

【版权/解释权归维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