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当以读书通世事 2021-05-02

文章说明:资料为图片格式,可下载高清图片打印,欢迎转载收藏!答案在最后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真题卷」2020年云南省中考化学试卷

参考答案:

1. B 【解析】

2. B 【解析】蔬菜中富含的营养素是维生素,若小红不爱吃蔬菜,那么从营养均衡的角度来讲,小红有可能缺乏维生素,故选B。

3. A 【解析】空气中主要含有的气体是氧气、氮气、稀有气体、二氧化碳等。氧气能供给呼吸,故选A。

4. D 【解析】pH<7,溶液显酸性,且pH越小,酸性越强;pH=7,溶液显中性;pH>7,溶液显碱性,且pH越大,碱性越强。根据表格所给信息可知炉具清洁剂的碱性最强,故选D。

5. D 【解析】K2SO4中只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钾元素,属于钾肥,A错误;NH4Cl中只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属于氮肥,B错误;KNO3中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氮元素和钾元素,属于复合肥,C错误;Ca3(PO4)2中只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氮、磷、钾三种营养元素中的磷元素,属于磷肥,D正确。

6. C 【解析】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而成的物质叫做混合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叫纯净物。矿泉水中含有矿物质和水,生理盐水中含有水和氯化钠,蔗糖水中含有蔗糖和水,它们都属于混合物,A、B、D错误;蒸馏水中只有水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C正确。

7. A 【解析】一定条件下,6000 L氧气可压入40 L的钢瓶中,发生的是物理变化,氧分子本身没有改变,即氧分子的质量、体积都没有发生改变,氧分子的个数也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只是氧分子间的间隔,氧气经过加压后,氧分子间的间隔变小,故选A。

8. D 【解析】垃圾分类处理,既节约资源又减少环境污染,A不符合题意;污水处理达标后再排放,防止水体污染,B不符合题意;使用新型可降解塑料,减少白色污染,C不符合题意;大量燃放烟花爆竹,会产生大量的空气污染物,污染环境,D符合题意,故选D。

9. C 

10. D 【解析】催化剂在化学反应里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化学反应前后都没有变化,故选D。

11. A 【解析】从图示信息可知钛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2,即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原子的中子数=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则钛元素的中子数=47.87-22≈26,A说法错误;“钛”元素的部首为“钅”,属于金属元素,B说法正确;钛的元素符号是Ti,C说法正确;钛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47.87,D说法正确,故选A。

12. C 【解析】熄灭酒精灯时,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吹灭,A错误;通电的电热毯着火时,应先切断电源,再选用合适的灭火方式灭火,不能直接用水浇灭,容易发生触电事故,B错误;篝火晚会时,把木柴架空,增大了木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有利于木柴充分燃烧,C正确;当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时,可燃物才能燃烧,D错误。

13. B 【解析】根据微粒结构示意图可知,氯原子的质子数为17,A正确;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少于4时,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当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大于4时,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由于氯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7,所以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电子,B错误;氯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且第二层电子数为8,C、D正确。

14. C 【解析】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A错误;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放出热量,B错误;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正确;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D错误。

15. B 【解析】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碳酸盐等)为有机化合物,芹黄素(C15H10O5)中含有碳元素,属于有机化合物,A正确;芹黄素(C15H10O5)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15)∶(1×10)∶(16×5)=18∶1∶8,B错误;由芹黄素的化学式可知芹黄素(C15H10O5)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正确;由芹黄素中各元素的质量比可知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D正确。

16. C 【解析】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可以用来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A正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B正确;二氧化碳可用于光合作用,固态二氧化碳叫做干冰,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不可用于人工降雨,C错误;二氧化碳的含量过高时会加剧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是一种有毒的气体,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正确。

17. B 【解析】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目都没有发生改变,A正确;由图中所示的微观示意图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O+2CO催化剂(=====) 2CO2+N2,则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的分子个数比为1∶1,B错误;反应前一氧化氮中氮元素显+2价,反应后生成氮气,氮元素显0价,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改变,C正确;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可再分,D正确。

18. D 

19. B 【解析】根据氯化钾溶于水,二氧化锰难溶于水,除去氯化钾固体中少量的二氧化锰时,可以加适量水溶解、过滤后,蒸发结晶得到氯化钾固体,A正确;用稀盐酸除去铁丝表面的铁锈,若将铁丝长时间浸泡在足量的稀盐酸中,稀盐酸会继续与内部的铁发生反应,除去了要保留的物质,B错误;硫酸铵属于铵态氮肥,加入熟石灰研磨时,会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硫酸钾不与熟石灰反应,C正确;鉴别CuSO4、CaCO3、NaCl固体时,分别取少量的三种白色固体于试管中,加入水后溶解,若溶液变成蓝色,则为硫酸铜,若固体不溶解,则为碳酸钙,若全部溶解并形成无色溶液,则为氯化钠,D正确。

20. A 【解析】向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锌和铁,金属与酸反应时氢气来源于酸中的氢元素,由于酸的量相同,金属过量,故最终生成的氢气相等,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得出氢气的质量=金属质量×金属的相对原子质量(金属的化合价),则生成等质量的氢气,消耗的铁的质量少,③正确,其他图像分析如下:

①向一定量硫酸和硫酸铜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

②向一定量的饱和氢氧化钙溶液中加入氧化钙

④向一定量的盐酸和硫酸钠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

21. (6分)(1)①Hg(1分) ②2CH4(1分) ③NH4(+)(1分)  ④+1(H)2O(1分) (2)①3个二氧化硫分子(1分)

②1个二氧化硫分子中含有2个氧原子(1分)

22. (8分)(1)

(3分)

(2)①+1(1分) ②合成纤维(1分) ③酒精(或乙醇或C2H5OH)(1分) (3)①天然气(1分) ②其它可再生能源(1分)

【解析】(1)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与盐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石墨具有导电性,可用作电极;稀有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制作霓虹灯。(2)①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零的原则,设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x,则(+1)+x+(-2)=0,解得x=+1;②分析题干信息,可知该材料经灼烧后卷曲成团,冷却后凝固成坚硬的小球,可知该材料为合成纤维;③75%的医用酒精中溶质为乙醇;(3)①分析表格内容,可知2015年,占比最小的化石燃料是天然气;②分析表格内容,可知占比增加最多的能源是其它可再生能源。

23. (8分)(1)①负(1分) 氢元素和氧元素(1分) ②煮沸(1分) 吸附(1分) ③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合理即可)(1分) (2)①乙>甲>丙(1分) ②55(1分) ③丙>乙>甲(1分)

【解析】(1)①分析图示信息,可知玻璃管a端与b端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2∶1,可知a端收集到的是氢气,则与电源负极相连。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可知水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②生活中常用煮沸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可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③农业上改漫灌为滴灌,用洗菜水浇花、使用节水器具等均有利于节约用水。(2)①由溶解度曲线可知,2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乙>甲>丙。②30 ℃时丙的溶解度是10 g,此时50 g水中加入10 g固体丙,只能溶解5 g固体,所得溶液质量为50 g+5 g=55 g。③60 ℃时,三种物质溶解度大小关系为甲>乙>丙,此时分别将等质量的甲、乙、丙三种固体溶于水中恰好配成饱和溶液,所需水的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则所得溶液质量大小关系为丙>乙>甲。

24. (7分) (1)导电(1分)  (2)Fe2O3+3CO高温(=====) 2Fe+3CO2(2分) 不属于(1分)  (3)氧气和水蒸气(1分)

(4)①Y>X>Cu>Ag(1分) ② 3(1分)

【解析】(1)铜、铝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故常用作导线。(2)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该反应的两种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3)喷漆可有效防止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接触而生锈。(4)①铜、银均不与稀硫酸反应,分析流程图信息,向金属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稀硫酸后,产生气体,可知X、Y中一定含有氢前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向滤液A中加入过量金属Y,得到;固体混合物乙,固乙中体混合物乙中一定含有反应剩余的Y,且一定含有置换出的X,说明Y比X活泼,且均为氢前金属,则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依次是Y>X>铜>银。②结合前面的分析,继续分析流程图信息,固体混合物乙为X、Y的混合物,二者均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且Y先与硝酸银反应,当Y消耗完后,X再与硝酸银反应。若硝酸银量很少,Y将其消耗完,可知滤液C为Y的硝酸盐溶液;若Y、X二者与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可知滤液C为硝酸X、硝酸Y的混合溶液;若Y、X消耗完后硝酸银有剩余,可知滤液C为硝酸X、硝酸Y、硝酸银的混合溶液;共上述3种情况。

25. (4分) (1)过滤(1分) (2)稀盐酸(1分)

(3)MgCl2(熔融)通电(=====) Mg+Cl2↑(2分)

【解析】结合题干及图示信息,对生产步骤分析如下:

(1)操作X将溶液、沉淀分离开,可知该操作为过滤。(2)加入试剂②后得到氯化镁溶液,可知试剂②为稀盐酸。(3)氯化镁在熔融状态下通电分解生成镁和氯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6. (10分)(1)①集气瓶(1分) ②2KMnO4△(=====) K2MnO4+MnO2+O2↑(2分)  A(1分) 防止水倒吸使试管炸裂(1分) ③B(1分) D(1分) (2)①澄清石灰水(1分) ②浓盐酸(1分) 氢氧化钠和酚酞的混合溶液(合理即可)(1分)

【解析】(1)①仪器a是集气瓶。②高锰酸钾受热分解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据此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固固加热型发生装置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应先撤导气管,再熄灭酒精灯,如果先熄灭酒精灯,试管内温度降低,压强减小,水槽中的水会沿导管倒流到试管底部,使试管炸裂。③用锌粒与稀硫酸反应制取氢气应选择固液常温型发生装置B。氢气密度比空气小,除排水法外,还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收集装置为D。(2)①蜡烛燃烧会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B中试剂为澄清石灰水。②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据此分析图示信息,可知A处烧杯内盛有具有挥发作用的浓盐酸,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B中,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若B中盛放滴有酚酞的氢氧化钠溶液,溶液显红色,A中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进入B中,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溶液不再显碱性,由红色变为无色。

27. (6分)【交流与解释】(2)CO2+2NaOH===Na2CO3+H2O(2分) 【交流与评价】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1分) 【进行实验】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红色不消失(1分) 【反思与拓展】(1)干燥剂(1分) (2)BD(1分)

【解析】【交流与解释】(2)氢氧化钠溶液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也会导致质量增加。【交流与评价】碳酸钠溶液也显碱性,也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不可根据酚酞变红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钠。【进行实验】滴入足量硝酸钡溶液可彻底除去碳酸钠,若此时溶液仍为红色,说明溶液仍显碱性,确定含有氢氧化钠。【反思与拓展】(1)氢氧化钠固体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据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2)碳酸钠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则加入足量稀盐酸同时除去了碳酸钠和氢氧化钠,取上层清液,滴加紫色石蕊溶液,溶液不会变蓝,A错误;碳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氯化钠,加入足量氯化钡可彻底除去碳酸钠,此时滴加氯化铜溶液,若产生蓝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一成立,B正确;加入足量氢氧化钙溶液,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钠,且氢氧化钙溶液本身也显碱性,反应生成的氢氧化钠以及所加氢氧化钙溶液均会对氢氧化钠的检验造成干扰,C错误;碳酸钠与硝酸钡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硝酸钠,加入足量硝酸钡溶液可彻底除去碳酸钠,此时滴加氯化铁溶液,若产生红褐色沉淀,说明含有氢氧化钠,猜想一成立,D正确。

28. (6分)

解:设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的质量为y(0.5分)

Fe+H2SO4=== FeSO4+H2↑

56  98    152

5.6 t x   y(1分)

56(98)=5.6 t(x)    x=9.8 t(1分)

56(152)=5.6 t(y)   y=15.2 t(1分)

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9 t(9.8 t)×100%=20%(2分)

答:(1)废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2)理论上生产的硫酸亚铁的质量为15.2 t(0.5分)

【解析】(1)根据反应中铁、硫酸的质量比以及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计算参加反应的硫酸的质量,该质量即为废硫酸溶液中所含硫酸的质量,代入溶质质量分数公式计算即可。(2)根据反应中铁、硫酸亚铁的质量比以及参加反应的铁的质量,计算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的质量即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