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散原创】庞祥艺作品 | 幸福的味道

 梅雨墨香 2021-05-03

《西部散文选刊》原创版线上平台:西散原创

西散原创——西散原创纸媒选稿基地 

西散原创——中国散文作家成长摇篮 

西散原创——最具亲和力原创精品散文平台

那天,我在田埂上散步,身边全是金灿灿的水稻。看着那一串串坠弯了腰的稻穗,我才意识到,早稻收割的时节又到了。

清风送来稻谷的芬芳,香味里还混杂着泥土的气息,那是我最熟悉的大自然的味道啊,心中不禁涌起一种亲切感。

看着身旁的稻谷,我就想起唐代诗人李绅“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名句。我们乡下人,是伴着一茬茬稻子成熟长大的,深知粮食的来之不易,因此,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是小时候父母亲给我上的必不可少的一堂课。

一个假日,母亲和我去放牛,路过晒场边那条小径的时候,一队农民迎面走来,肩膀上挑着刚收割下来的扎成捆的稻禾。虽然担子是沉甸甸的,但每个农民的脸上都挂满笑容。母亲叫我牵牛避到路边去,好让他们顺利通过。她还对我说:“他们挑着这么重的担子,是很辛苦的,我们应该主动避让他们。”我牵着牛继续前行,当发现路上有些撒落的稻穗时,母亲就弯腰把它捡起来,说:“这是用汗水换来的粮食,要颗粒归仓。”她让我把稻穗送到生产队的晒场去。我依着母亲的吩咐去做,大家都夸我是个好孩子。

母亲的行动和教诲,使我从幼小时候就对粮食这个概念有了朦胧的印象,并懂得要珍惜它。但我对粮食有深刻的认知,是在农忙时参加收割劳动之后。

那是我读初中一年级的时候,学校正放农忙假。按照老师的要求,我和村里的同学一道,回到生产队加入了收割稻子的队伍。田野里洋溢着稻谷的清香,我们这些稚嫩的“学生军”,头戴草帽手握镰刀,比大人抢先一步钻进了稻田,心中都充满着新鲜感,也感到很自豪。一开始,我小心翼翼地割着水稻,生怕漏了哪株稻穗。过了一会儿,我的动作娴熟了,就加快节奏,猛地割起来。老农们看我那么勤快,都夸我又聪明能干,又能吃苦,我心里像灌了蜜似的,不知疲倦地埋头割稻,连脸上的汗水也顾不及擦。突然,我小手指的关节处一阵剧痛,心头一紧,知道自己被镰刀割到了。举起手一看,糟了,伤口又深又长,鲜血涌出来,一滴滴地往下掉,吓得我的脚都在发抖。好在婶婶就在我身旁,她虽然也慌了,但还是控制着情绪,不停地安慰我:“不用怕,割稻的镰刀不脏,过几天伤口就会好的。”婶婶叫我用手捏住伤口,她到田埂上拔了几根草药放在嘴里,嚼成浆状敷在我的伤口上,然后从衣角处扯下一块布,给我包扎好。血止了,疼痛感缓解了许多,我也不再惊慌。有位老农走过来,劝我回家休息,但是,我从容地回到劳动的队伍里,顽强地坚持割稻。

那次割稻伤了手的经历,在我人生旅途中是刻骨铭心的,我仿佛一下子明白了很多,懂得劳动要付出汗水,甚至要付出血的代价。我们有什么理由不尊重劳动者、不珍惜粮食呢?每次遇见汗流浃背、身上沾满泥巴的农民从我身边走过,我都向他们投去敬佩的目光;每次坐在餐桌旁吃饭,我都不会浪费一点粮食,自觉地实行“光盘行动”。

我吃着农家生产的粮食长大了,到城里工作后,基本上就再也没机会接触农事了。但是,我依然对农民充满着敬意,对粮食怀有真挚的感情,还保持着农家那种俭朴生活的习惯。

我经常默默地提醒自己,庄稼人的本色不但不能丢,而且要用实际行动教育下一代。

一个深秋的周六下午,我开摩托车搭着我读幼儿园小班的儿子回农村。摩托车在田间的土路上行驶,路的两旁都有农民在收割水稻。我一边开着车,一边欣赏着眼前的丰收图景,顿觉心旷神怡。突然,儿子问我:“爸爸,这么多人割草是用来干什么的?”儿子这个“问题”使我感到十分惊讶,心头为之一震,既觉得可笑,又值得作为家长的我深思。于是,我停下车,把儿子抱到田埂上。我拔来一株稻穗,摘下上面的一粒谷子,用指甲小心地掰开谷壳,这时,儿子兴奋地叫了起来:“米,这是米呀!”看着儿子脸上的表情,他好像发现了新大陆。“是的,这就是我们家里平时煮饭的米。”我对儿子说:“农民伯伯正在割稻,而不是割草,知道吗?”儿子好像明白了些什么,深深地点了点头。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我给儿子讲了种植水稻的全过程:先是选择适当的季节播种,等它们发芽、长出秧苗,才拔起来按规格插在水田里,然后要适时给禾苗施肥、灌溉、除草和杀虫,以保证禾苗健康成长,从它抽穗、扬花到结实,田间管理一点也不能马虎。最后就是收割、脱粒和扬晒等。每一道工序都是体力劳动,农民伯伯都要付出辛勤的汗水。听了我的话,儿子一直在看着农民割稻,久久不肯离去。最后,他还要将我拔的那根稻穗带回家,作为纪念品。

那天之后,儿子每次吃饭,饭碗里都不见有剩饭了。不管在家还是在饭店用餐,如果谁把饭粒弄掉在餐桌上,儿子就当起“监督员”来,要“当事人”把饭粒夹起来吃掉。如果有剩菜,儿子就提醒不能浪费,将它们保存好,下一顿热了再吃。看着儿子对粮食的态度,我知道,他在成长中进步了。

漫步田埂,乡村一幕幕劳动的情景,过去一桩桩生动的故事,又重现我的脑海。现在,虽然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好了,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任凭时代变迁,劳动的汗珠还是那样晶莹,我们农家人勤劳俭朴的本质永远也不会改变。

每次闻着稻香,我都觉得是在享受幸福的味道!


作者简介: 庞祥艺,笔名共此时,广东湛江人,大学本科学历,湛江市作家协会会员。喜爱文学创作,多年来笔耕不辍,自2013年至今,共有150多篇(首)散文、诗歌发表在《湛江日报》《湛江晚报》等报刊上。曾参与散文集《南三涛声》的编辑工作。著有散文集《乡间小路》,由团结出版社出版发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