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以史为鉴看大宗商品趋势(续)

 时宝官 2021-05-03

21世纪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出现过一次比较完整的长达10年的牛市(2002-2011)年,期间虽然经历了2007-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各类资产价格均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惨烈下跌,但2009-2010年全球协调一致的经济拯救行动,大宗商品到2011年才达到本轮牛市的顶部,期间从2009年初至2011年2月经历了长达26个月的上涨。随后随着全球经济刺激措施的退出(2013),叠加中国宏观去杠杆(2015-2016)导致互联网泡沫破裂,全球大宗商品于2015年又经历了历史少见的跌幅。随着2016-2017年中国供给侧改革的推进和全球库存周期的共振,全球主要大宗商品又迎来了长达26个月价格成倍级数的大幅上涨。

续《2021决战通胀》中数据,始于2020一季度的全球新冠疫情大流行,重创全球经济后,2020年全球各国政府为了刺激本国经济采取天量财政赤字货币化的超常规宏观经济政策,导致全球主要大宗商品价格超预期大幅上涨,国内以建材(铁矿石、螺纹钢、玻璃等)为代表,现货与期货价格均逼近上一轮牛市的高点,国际以铜、锌等代表,自2020年4月以来震荡上行已经持续12个月,铜价也逼近2011年2月的历史高位。从全球经济刺激和货币超发规模来看,2020-2021年的全球经济刺激力度与广度均比2009-2010年的规模要大得多,随着2021年二季度开始全球经济进入正常化轨道,天量超发货币将在实体经济领域形成滞后反应,2021年全球面临必然的通胀环境,虽然目前很多大宗商品价格处于历史高位,但以美国5年预期通胀率和国债长短利差趋势来看,目前美国离货币传导的周期性通胀还有一段时间,通常两者超过2.5%时,大宗商品可能才面临较大的下行风险。

以史为鉴看大宗商品趋势(续)

从5年预期通胀率的历史数据来看,2003-2014年合计有超过10次该数据突破2.5%,突破后大宗商品下跌概率超过78%。从美国国债长短期收益率差来看,超过2.5%后下跌的概率超过75%,但目前两者离2.5%的预警数据还有较大距离,这是否意味着全球大宗商品的上涨趋势将持续?从2009-2011年、2016-2017年两次大宗商品的上涨持续时长来看,两次均达到26个月,从2020年4月开始到2021年3月,持续时长仅12个月,是否意味着未来该趋势仍将持续较长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