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愚公故事全国征文大奖赛‖丰碑(大愚)

 大河文学 2021-05-03

新愚公故事全国征文

这是发生在愚公家乡的故事,这是愚公移山精神的写真,是用愚公移山精神创造的人间奇迹,是中国人靠愚公移山精神在太行山上树起的丰碑。

   

------沁河河口村水库建设纪实

万山之中,千顷绿波,将太行装点得碧透流翠。一条隐蔽于自然之中大坝雄居于峡谷之间,这就是黄河中上游地区最大支流沁河上的水利工程。

千古流泌

沁河,又名沁水,古称洎水。它从远古走来。太古、元古、寒武,这条河流在地质变迁中走到了今天。海拔二千多米的高原到海拔一百五十米的平原,沁河一路欢唱,在太行巅头冲出最后一道峡谷,奔向大中原,成为中华民族摇篮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甲骨文、金篆到说文解字,沁以水流细小的山泉流泌,形成泉水冬温夏凉的意境。夏饮凉泉舒于心田,何等惬意。

《尚书》上说:“王来绍上帝,自服于土中”。《史记》上说:“昔唐人都河东,殷人都河内,周人都河南,夫三河在天下之中。若鼎足,王者所更居也,建国各数百千岁”。

沁河,属黄河水系。经流山西、河南,通贯三河之地,必然为我华夏哺育之域,先祖生养衍息之所。经安泽、沁水、阳城、泽州县,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省济源县,在武陟县汇入黄河,全长485公里,两岸生民数以千万计,总约一万三千五百平方公里流域面积,虞财何其丰盈?自当为族源之流,母亲河之称。大量出土隧石、旧石器和新石器证明,亿万年之前,这里就是中华部落集聚之地,是夏、商、周重要的活动区域。它包括史前古人类生存活动的下川文化,上古时代的虞舜文化。盘古开天、伏羲画卦、女娲造人、黄帝祭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精卫填海、愚公移山等神话传说,都发生在这一带。

然而,一河滔滔之水,奔腾不息,两岸百姓时常为水所困。水土流失山洪常发,旱情常存,地上悬河不时现泛滥成灾,生命财产受到水患的威胁。为一河之水所欢欣,为一河之水所无奈,是沁水两岸千万百姓之祸福。

保卫黄河

沁河,滋养了早期中华先族,也给下游平原地区及黄河带来灾难。

历史上沁河下游洪水灾害十分严重,自从三国魏景初元年,也就是237年有记载以来,到1948年的1712年中,决口193次。仅民国37年间,决口就达48次。

沁河下游河床为地上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两到四米,相应洪水水位高出新乡市三十多米,高出京广铁路詹店车站处路面十七米多。1947年武陟县大樊决口,溃水夺卫入北运河,淹没五县120多个村庄,面积达400平方公里。1933年、1958年,黄河倒灌至武陟县城附近。沁河下游两岸平原人口密集,保护区面积1725平方公里,涉及焦作、济源两市五县,危及京广、新焦、焦枝铁路和区域内的高速公路军事设施以及豫北粮食主要区。

在沁河流域,一半以上为石质山林,山高、坡陡、林密。三分之一以上土石丘陵,地形多宽墚、大峁,有不少草地和零星林地,全流域水土流失面积10910平方公里,占流域面积的百分之八十多。

沁河也有丰饶的河谷盆地,泽州盆地、玉川平原,土层深厚,为主要的农业区。沁河河源至五龙口河道,谷深流曲,河道斩切太行山,蛇曲特甚,岸壁陡立,水流湍急,不仅风景壮美,而且水力资源丰富,蕴藏量约31万千瓦。是发展水利设施的黄金地段。

沁河上游,植被覆盖率大,河水含沙量年均每立方米七公斤左右,在黄河中游诸多支流中,是水多沙少的支流之一,也是黄河下游洪水来源区之一,习惯上称为下大洪水,如1958年、1982年两次大洪水,沁河是构成三花间洪水的主要来源区之一。

沁河防洪事关黄河下游防洪大局,新中国成立后,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重视。自1949到1983年,国家投入巨资对沁河下游河所进行过三次大堤加高和培修,沁河与黄河汇流的夹角地带开辟滞洪区,滞蓄沁河超标准洪水,以确保沁河大堤,特别是北大堤不决溢。

1981年3月到1988年7月,国家投巨资对小董水文站下游长31公里、宽330米的卡口河段进行人工改道。改道后临背悬差削减7米左右,使设防水位降低18米左右,河道裁弯取直,大堤缩短197公里,并消除了壅水,保障了防洪安全,使1982年413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流量得以顺利通过。

但是,这还不能从根本上改变黄河一级支流沁河对黄河形成的灾情压力,从小浪底到花园口,无一处控制性工程,属于黄河防汛的“空白点”,如果这一区域发生30年一遇的暴雨洪水,花园口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可达13100立方米每秒。而下游河道滩区只要遇到超过8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就将是一片汪洋,严重威胁滩区内100多万群众的生命安全。

众所周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中线总干渠穿越沁河,它的防洪安全标准是保证沁河100年一遇洪水设计、300年一遇洪水校核,而这一标准是基于河口村水库建成后的设定。沁河右堤不足25年一遇的防洪标准,无疑对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产生严重威胁。

那么在沁河上建设一座大型控制工程是重要选择,也是十分可行的措施。同时,它改善生态环境,减小水土流失,有效改善地区水资源现状,为农业生产、城市化建设、工业生产及国家能源基地,提供可靠的水源。

梦起河口

1952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毛泽东利用中央批准他休假的时间,顺着山东、河南、平原三省黄河沿岸,专程考察黄河。

1952年10月31日清晨,毛泽东要到平原省看引黄灌溉工程。临行前,毛泽东嘱咐说:“要把黄河的事情办好。”从此,这句话后来成为动员和激励几代人治理黄河的响亮口号。

1956年,黄河水利委员会组织老一辈水利工程技术专业人员到沁河五龙口以上坝址实地勘察,提出“在河口村修筑水库”的意见,认为修筑河口村水库完全可以控制治沁河洪峰,改善因沁河来水给黄河下游地区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损失,保护沁河流域水土流失和地区生态环境,有利于形成农业灌溉体系。

然而,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人力、物力、财力以及技术等各方面条件尚不成熟。特别是河口村水库处于太行山头的峡谷地带,所在太行山的形成,经历了中生代的燕山运动,使太行山新华夏式褶皱带逐渐形成,并发育太行山前深大断裂带。堆积物质为河流相的砂卵石、坡积土夹碎石,加上喀斯特岩溶等复杂地质。这些客观因素与技术上的难题阻碍了“在河口村修筑水库”的美好梦想。

1968年9月,河南省正式提出《沁河下游规划报告》,要求兴建河口村水库。

1973年5月,黄河水利委员会向国家水电部提出《沁河干流工程选点报告》,推荐建设河口村水库。

1975年12月,水电部在郑州召开黄河下游防洪座谈会。石油部、铁道部、黄委会,河南、山东两省派员参加。会议认为,黄河下游花园口还可能发生远超设计标准的特大洪水,在第五个五年计划期间,建议采取重大工程措施,逐步提高防洪能力。

会后,水电部和河南、山东西省,共同向国务院揭报送了《关于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意见的报告》。

1976年,国务院批复《关于防御黄河下游特大洪水意见的报告》,提出“拟再兴建洛河故县和沁河河口村水库”的意见。

终于,水库项目的相关前期工作提上日程。

1977年10月22日到11月25日,水电部规划设计院和黄委会,共同组织对黄河下游规划勘查。山西、河南、山东水利部门,清华大学、武汉水院、北京水利科学院等单位五十多人参加了沁河河口村勘查。经过专家们认真激烈的讨论,形成意见,主张在郑州以上建设水库,解决黄河下游防洪问题。

正是这一结果,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得以提速。

1988年,黄委会提出《沁河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沁河干流规划山西境内马莲圪塔、张峰水库。在河南,河口村水库进入实质性阶段。

1991年,黄河水利委员会勘测规划设计院提出了《沁河水资源利用规划报告》,并经国家水利部批准。

1994年,河南省政府确定河口村水库是河南省重点建设的三座大型水库之一。

小浪底水库建成之后,沁河河口村水库进入实质性运作阶段。2005年3月,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完成了《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呈报到水利部规划总院。2005年5月,水利部于决定由河南省负责组建项目法人,2005年7月21日河南省省水利厅于成立“河南省河口村水库筹建处”。

    2006年9月,为加快河口村水库建设项目工程进展,省政府明确了由省水利厅组建项目法人,筹建“河南省河口村水库建设管理局”。这一决定,标志着工程项目进入了实施阶段。

2007年12月18日,河口村水库在经历六十年时间考验,前期准备工程终于破土动工。

大梦初醒,红尘开启,一幅壮丽画卷,在太行山巅头展示开来。

重任在肩

前期准备工程动工,只是一场战役的开启,是前奏、是序曲。紧张、繁忙、有序的奔跑,成了工程建设者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样一个宏大的水利工程,交给了最初只有四个人组成

的队伍。沁河两岸百姓的期盼,黄河下游的安澜,南水北调工程穿越沁河的安全,都系他们于一身。

林四庆,这是一个顶天立地的汉子。他说,四个人也能办大事。没有办公经费,自己掏腰包。没有办公条件,因陋就简租房住。没有交通工具,甘愿坐公交、搭便车。一腔热血,一身忠诚,他们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数十项河口村水库工程建设可行性专项报告。

仅仅就是2008年最后四个月,一百二十天的时间,工程建设者就成功举办了四十多项大型活动。协调工作、考察学习、工程建设、质量检查、课题研究、专题研究、环境评审。也就在这一百二十天时间里,刘满仓副省长等河南省政府的领导和河南省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河南省水利厅、黄委会、河南省林业厅、河南省水利厅、河南省河务局的领导,接连来到河口村水库工地,对工程提出具体要求,协调、指导工程建设。

2008年,这一年冬天特别寒冷。风呼啸着,沿着沁河河谷从山西高原吹下来,把租住房的玻璃冻成了道道裂缝。已是深夜,工程管理者仍在加班。一壶开水、一碗泡面、一件军用大衣,陪伴他们度过这一个个紧张的夜晚。双节,对很多人来说是团圆的日子,而这里的人们则不知岁月的喜庆。工作的狂热、痴情于事业的专注、工程推进的紧迫,对河口村水库的管理者们来说,是那样地乐此不彼。

河口村水库工程区部分位于国家太行山猕猴自然保护区内,保护区红线和工程进展形成冲突,为让河口村水库建设不致受困于太行山猕猴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河口村水库工作人员数进京城,多次调研,就在这个冬天完成了生态影响专题研究评审,圆满的解决了工程建设与猕猴影响区的关系,实现了二者统一。

同样在这个冬天,河口村水库先后进行了五次大型现场办公,完成了九个项目招标工作。

这一年的12月8日下午,副省长刘满仓到工地现场召开办公会。12月18日上午,副省长刘满仓再次来到河口村出席河南省加快河口村水库工程建设动员大会。

刘满仓副省长一再强调,要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措施到位;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合力。

精神感天动地。天随人愿的春天来临的时候,河口村水库捷报频传。2009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复《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项目建议书》。2009年11月12日,水利部批复《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水土保持方案》。2009年11月18日,水利部和河南省人民政府联合批复《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阶段建设征地移民安置规划大纲》。2009年11月19日,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批复《水工程建设规划同意书》。2009年12月,国土资源部通过河口村水库建设项目用地预审。

2010年3月15日,国家环保部批复《沁河河口村水库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

2011年2月2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1年3月,《沁河河口村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上报水利部。2011年11月25日,国家发改委批复河口村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概算。

2011年12月30日,水利部批复《河口村水库工程初步设计报告》。明确总投资为277467万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定额补助97200万元,利用上海浦发银行贷款34343万元,其余投资145923万元由河南省负责从省财政专项资金和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等渠道安排。

所有这些,都是宏观的大事和要事,扛在他们身上的何止于此。方案的修改,报告的完善,意见的送达,建议的落实,计划的讨论,项目的联络。每一项工作都是细节,都是从微观到宏观的大事情。

一台电脑,一幅铁肩,一身风尘。从郑州到北京,从北京到郑州,二十多家单位,他们是常客。没有正点的工作,只有准时或超前到达应该到达的地点。国家发改委、国家水利部、国家环保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每天的工作就是定下的钟点,必须在准时到达。为了节约时间,增进进度,他们在北京一住就是20多天,甚至一个多月。为了节约开支,他们常常是开水方便面。守候、等待、蹲点。他们分工明确,准点到位。很多时候国家发改委、国家水利部早上上班第一人往往是来自愚公家乡的人。甚至把他们叫做“愚公”了。

2010年9月,河南省水利厅调整河口村管理局内设机构,管理人员增加到了26人。人员增加了,但是他们的工作任务更重了,压力更大了,职责更明细了。

河口村水库从筹建到竣工,风霜雨雪十多年的日子里,这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始终把工程当做第一务,把责任当做生命,用满腔赤诚,书写了人生的忠诚,不负于党和人民赋予肩头的担子。

决战巅头

“群峰壁立太行头,天险黄河一望收。两岸烽烟红似火,此行当可慰同仇”。1940年5月,朱德同志遵照毛泽东和党中央的决定,从太行山根据地出发,过太行巅头,在赴洛阳与国民党第一战区司令长官卫立煌进行了会晤时,写下这壮丽诗篇。

河口之上,就是被称作太行之头的巅峰。

就在这巅头之下,河口村水库拉开了决战的序幕。

2011年,温暖的阳光照耀在奔腾的沁河之上,夹岸的山花,也在这早春三月,提前开放了。

2011年3月3日上午,河南省副省长刘满仓又一次来到河口村水库施工现场,深入到峪铁沟施工营地,到大坝右坝肩开挖、导流洞、泄洪洞工程施工现场。

现场办公,听取汇报,刘满仓提出六点要求。一是统一思想,拼抢机遇、加快进度。二是加快进度,调整投资计划和目标,细化项目。三是合力共同做好移民安置,人性化搬迁,服务到位。 四是做好征迁,抓紧时间,细化方案。 五是为全面开工建设,提供一流服务、营造宽松环境。 六是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

2011年4月27日,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全面开工。

工程监理、工程咨询、质量监督、施工单位、装备机械相继进场。

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河南省水利第二工程局、河南水建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第十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中国水电第一工程局有限公司、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等,在不到一公里的沁河谷地,摆开了决战河口的战场。

2011年4月30日,泄洪洞工程、防渗工程开工。

5月5日,大坝工程开工。5月8日,引水发电工程开工。

5月31日,上游围堰防渗墙首槽成功浇筑。

6月17日,大坝地基承载力试验开始。

7月5日,大干100天确保截流冲刺开始。

8月31日,ZT2标段引水岔洞及压力管道分部工程开工。9月5日,大坝旋喷桩试验区试验桩全部完成。

9月21日,1#泄洪洞衬砌施工第一仓砼浇筑正式开始。

10月3日,ZT4标段大坝围堰开始填筑。

2011年10月19日,河口村水库工程顺利截流。

截流,意味着更加紧张、更加紧迫、更加坚巨的战斗,吹响了号角。时不我待,一定要在枯水期结束工程攻坚,在第二年6月20日讯期到来之前,保证工程安全、沁河安澜、黄河安全度讯。

安全度讯,理论上必须实现大坝填筑高程225.5米的建设目标。

要实现这一目标,任务非常艰巨。

按照常规要求,要在2012年6月20日讯期到来之前,只能望河兴叹。

人定胜天。

2012年3月10日上午10点,河口村水库大坝项目部举行隆重“百日奋战誓师大会”。

 二十多支施工队伍,数百名技术专家,威武雄壮的机械化铁军,数千名能征善战的将士,组成了一个坚强的战斗集体,在这山河相交的天地之间发出了他们豪迈的声音:

立下愚公移山志,百日会战争分妙!

精心组织巧安排,日夜奋战抢工期!

科学施工保进度,确保黄河度大讯!

铿锵声音,壮志雄心,宏伟目标,扣击人心。一场争时间保质量抢进度的战斗在河口打响。

百日奋战劳动竞赛,捷报频传。

2012年4月14日,泄洪洞汛期节点目标边顶拱衬砌提前一天完成。

6月12日, 1#泄洪洞底板浇筑,历时近9个月,浇筑混凝土3.5万立方米,提前五天完成。

6月30日,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大坝标填筑到225.5高程,导流洞标具备过水条件,拦得住,泄得下,满足了抵御五十年一遇洪水的要求,顺利地完成了汛前主体工程。

2012年7月30日夜,沁河上游普降大雨,7月31日上午10时,入库流量达到406立方米每秒。

这是对河口村水库工程极大考验。

伴着滚滚洪流,河口村水库大坝稳如太行,一泓碧蓝映在大太行的青山之间。

奋斗,终会有收获。

2015年,交通洞明埋段洞身衬砌、灌浆洞帷幕灌浆检查孔、大坝防渗墙墙下帷幕灌浆检查孔、大坝一期面板浇筑、上游连接板、左岸趾板混凝土浇筑、交通洞衬砌、泄洪洞渐变段顶拱衬砌,相继完工,通过验收。同时,大坝填筑沉降观测、大坝面板混凝土浇筑、上游压盖填筑、泄洪洞洞身衬砌、电气设备、、发电机组及其附属设备、水利机械辅助设备、金属结构及启闭进入施工或安装阶段。

也就在这一年,河口村水库启动“大干精干200天,全面提升工程质量”活动,铸造精品工程。

2016年10月15日,随着最后一方混凝土入仓,河口村水库1#泄洪洞进水塔浇筑至设计高程,成功封顶。历时18个月,奋战551个日日夜夜,混凝土浇筑总方量达8.5万立方米,钢筋制安3500吨,塔高102m、最大断面面积1617立方米。

河南水利第一高塔巍然屹立在沁河河口。

2016年10月河口村水库工程全面完工,

时间到了2017年。这是一个收获的年份,大坝、泄洪洞、溢洪道、安全监测工程、水保工程、环保工程、电站工程等,数百项工程及分支项目相继通过验收。

2017年10月,河口村水库工程竣工,各项指标通过国家验收。

英雄赞歌

英雄是深藏于最基层的创造者,他们坚实的脊梁竖起的伟大民族的大厦,他们心血和汗水铸牢了东方大国的根基。真正的英雄,是那些不畏艰难困苦的最普通的劳动者。是他们,创造了奇迹,创造了历史。

有人说,河口村水库就是劳动者创造的奇迹,是劳动者谱写一曲愚公移山精神的英雄赞歌。

林四庆,最早来到河口村水库担任筹建处主任的水利专家。

他说,河口,有他一个梦。

2005年,林四庆第一次来到河口,注定他与这里的不解之缘。2007年7月,一纸任命,林四庆担负起了河口村水库工程筹建处任的重担。2008年8月,担任河口村水库工程建设管理局局长。在这里,林四庆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里,林四庆把自己的全部,贡献给了河口。

林四庆说.人生能有几回搏,河口给了他挑战的机会,河口给了他创造价值的平台,河口给了他描绘壮丽河山画卷的智慧和勇气。

最初四个人。林四庆和他的战友们,英雄般奋斗着、工作着、战斗着。

有人说,林四庆经手的报告图纸技术资料有一百吨重,可装一节火车。

他的同事们说,这些资料都是林四庆用肩膀背出来的。北京、郑州、济源、河口,林四庆总是在路上。几十家项目审批单位、几家专业设计单位、几十家施工单位,林四庆总是在奔波中。浩大的工程,浩瀚的资料、文字、数据、图纸,没有不过目,没有不研判。

林四庆,一位顶天立地的水利专家,一个水利战线上的钢铁汉子,正是中国汉子的形象,成就了中国汉子一生中最辉煌最伟大的事业。

林四庆家在郑州,家只是他的过客。夫妻两地分居,是妻子撑起了他的家,是妻子支撑起了他所热爱的事业和他的河口梦想。几年间,他父母亲先后生病离世,妻子替他分担孝道。双亲临终,林四庆都在河口第一线。长跪在父母灵前,一个汉子放声大哭,他能够想到父母病重的样子,他能够想象到老人告别人世时对儿子的思念和见上最后一面的期盼。

面对耸立于河口的大坝和精心呵护的碧水蓝天,林四庆只能对远去的父亲和母亲说,人生忠孝不能两全,以此来告慰天堂的老人,他也只能用更勤奋的工作,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耕耘沃土,收获丰硕。林四庆先后荣获“省重点水利项目建设优秀法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省直机关优秀党务工作者”、“省水利重点项目优秀建设管理者”、“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我所认识的李永江,精干,精明,精细,学者型的领导,专家型的技术干部,身上有儒士风采也有经济管理者的练达。从领军科学技术的管理者,到河口村水库的党政一把手,李永江总有一种使命感,把工程做到最精,把科学技术发挥到极致,把河口村水库打造成全国一流的科研项目、创新项目、生态项目和经济项目。2012年,为了抢赶汛期,李永江在建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的情况下,积极组织应对,多次研究和编制资金计划方案,想方设法筹措资金,超额完成年度建设目标。被授予河南省“水利重点建设优秀项目法人”称号。

李永江是一名教授级高工,科研学者出身。他坚持科技指导施工、科研服务工程,坚持科技创新,提升工程科技含量。针对河口村水库工程地质条件复杂、技术性强、施工难度大的实际,积极组织与各大科研院所合作项目。泄洪洞塔架高达102米,属河南省最高塔架,大坝又建在40余米深厚覆盖层上,13.5×9米大洞径的泄洪洞,14条地质断层从中穿过等,技术及施工难度在全国也较为鲜见,为此他先后组织召开8次专家咨询会,邀请国内水利专家来现场指导,第一次应用了大坝碾压质量GPS实时监测技术、泄洪洞高塔架混凝土垂直运输缓流器技术;深厚覆盖层坝基高压旋喷桩处理技术、填筑施工和泄洪洞塔架施工等重大技术;开展了混凝土光纤测温和温控防裂关键技术研究等9项科学研究项目,在控制工程实体质量和外观质量中,都充分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和指导施工作用。

面对施工中的诸多难题,李永江总是领军科研,将先进技术与河口工程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开展科技攻关,取得了累累硕果。

针对混凝土裂缝控制,他们率先利用光纤测温技术,对混凝土浇筑全过程进行温度预报,对于大体积混凝土,采取内部通水降温、外部保温板保温,严格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了危害性裂缝的产生。

在洞衬混凝土施工中,对泄洪洞采用城门洞型全断面钢模台车、引水发电洞采用针梁式全断面钢模台车,保证了混凝土外观质量。

泄洪洞进水塔混凝土施工,他们采用大型多卡悬臂钢模板,为混凝土质量内实外光奠定了基础。

对主要混凝土拌合站,他们采用全封闭式料仓,以满足夏季、冬季施工对骨料温度和湿度的控制要求。

每一个大工程支项目,全都以最先进技术、最优化的措施、最完备的方案、实现最优质的目标。

美丽河口,生态河口,自然河口,科技河口,文化河口,效益河口。河口,山、水、人与工程的自然和谐,人们总把它和李永江联系起来。一个唯美、追求完美的科技工作者和领导者,李永江站立在我们的面前。

李泽民,河口村水库工程现场设计总指挥。他长期驻扎工地,以工地为家,全年在工地时间长达330多天。由于现场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河口水库工程独有的特点,加上时间紧,任务重,使整个工程存在许多难点难题。李泽民根据多年设计及现场设计代表工作经验,对现场出现的各种问题,不论严寒和酷暑,不论白天和深夜,都是随叫随到,现场果断拍板,及时处理,为施工队伍提供技术支撑,解决现场技术难题。

把好现场施工关。李泽民经常巡视现场,对有些可能发生变化或影响结构的部位提前做调查,提前提出超前预报工作和超前方案设计,一旦出现问题,能够快速反映,及时拿出切实可行的方案,快速解决各种技术问题,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把好了现场施工关。。

李泽民对所有发到现场设计图纸,及时组织现场设代人员,进行现场设计交底和答疑工作,使施工单位在施工前,全面了解设计意图、搞清楚每个建筑物的设计功能和特点,明白设计要求,掌握施工中需要控制的关键环节和关键点,把住了工程质量关。

现场变化和其他原因造成的现场修改和优化工作,也是保证现场工程安全质量的关键,控制好现场设计更改也是创设计优质产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完整的延续和体现。李泽民严格控制对现场设计变更和修改,程序规范,标准严格。对现场提出的现场变更和修改,如设计标准、地质条件变化、基础处理、结构尺寸及配筋、材料替代、边坡修改、第三方施工措施、技术方案等问题,都具有科学性和技术的准确性,把住了现场修改关。

李泽民长期过渡劳累,引发多种疾病,冠心病、胃病有时半夜发作、疼痛难忍,吃片药坚持一下,第二天继续工作。有一次突发心绞痛,送医院进行急救,最后做心脏支架手术治疗。出院后在家休息仅一周,就投入到工地现场。

江永安,高级工程师。2011年1月,江永安来到河口村水库,先后担任副总监理工程师、总监理工程师,全面负责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建设监理。

河口村水库的工程类别,涵盖土石方、钢筋混凝土工程、预应力锚索、高压摆喷灌浆、固结灌浆、帷幕灌浆、爆破、金结制作及防腐、闸门及水轮发电机组设备安装、安全监测及水土保持等。由于工程地处山区峡谷地带,山高坡陡、道路崎岖、场地狭窄、施工标段多且集中,加上工程之间相互干扰和影响,这就造成工程现状复杂多变,技术难度高,协调工作量大,施工和管理,具有极强的可变性和不可预测性。

明确质量安全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监理质量控制体系,强化事前控制,严格事中控制,坚决做好事后控制。隐蔽工程验收638次,优良621次,优良率97.3%;4058个单元工程质量评定,全部合格,优良单元工程数3672个,优良率90.5%。完成原材料及中间产品跟踪检验8360组,监理平行检验1023组,全部合格。

长期坚守工地,江永安平均每月出勤27天以上,节假日、春节带头坚守在工地现场,几乎就没休息过。他长期坚守施工现场,以工地为家,为工程参建人员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2014年,被省水利厅评为河南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被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评为中国钢结构金奖工程项目负责人。

杨金顺,高级工程师,一级建造师。2011年4月,杨金顺被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党委任命为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最大标段大坝标的项目经理。

河口村水库主体工程大坝工期要求实现当年开工,当年截流。艰巨的任务,严峻的考验,他没有任何退路。面对重压,他勇于担当,攻难克坚,率先垂范,始终坚守工作岗位,数月不离工地,家里亲人做重要手术都没有回去。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大坝截流。

紧接着,在杨金顺的带领下,又顺利完成坝体一期填筑、二期填筑、一期面板、三期填筑、二期面板等5个关键节点工期目标,确保了工程施工期的度汛安全。

注重内在质量,更重视产品的外观质量,他利用“翻模”技术和透水模板布等新工艺和新材料,大大改善了大坝趾板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创新使用了面板混凝土仓面皮带布料机系统,实现了传统人工抹面到机械抹面的改进。

为了确保大坝填筑质量,他与相关部门合作,联合研发了GPS数字化大坝填筑碾压监控系统,做到了科学、有效管理和控制,获得河南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他自主研制了面板表层止水柔性材料挤出机,控制了工期,保证了质量,大大降低了直接成本。

一千多个日日夜夜,杨金顺带领项目团队,变压力为动力,在山沟里艰苦奋战、努力拼搏,终于顺利把设计蓝图变成了现实。2011年杨金顺被河南省水利第一工程局评为优秀党员,2012年度被省政府评为省重点项目先进个人,2013年被省政府评为河南省水利重点工程建设先进工作者,2014年获得“河南省水利系统五一劳动奖章”和“河南省百名职工技术英杰”称号。

甘继胜,高级工程师、水利水电工程一级建造师、河口村水库泄洪洞工程项目经理。

泄洪洞工程是河口村水库工程最大的一个泄水建筑物工程,为河口水库工程中技术难度最大、工期最紧、安全控制最难的一个工程。 一号泄洪洞称河南第一洞,一号进水塔称河南水利第一塔。

甘继胜,在河口村水库工程一干就是六个年头,圆满完成了一个又一个节点目标,攻克了一个又一个技术难题,打造了一支技术上过硬、组织上有力、善打仗、打赢仗的队伍。

以身作则,身体力行,率先垂范。甘继胜带领他的团队在仅仅一年时间内,完成石方洞挖15万立方,衬砌混凝土5.7万立方,总投资7800万元,创造了河南水利建设史上的一迹。1号进水塔高102米,施工总工期15个月;2号进水塔高86米,施工总工期12个月。

这,又是奇迹。

甘继胜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勇士,更是攻破建设过程中一个又一个的技术难题战将。针对1#泄洪洞进口锁口锚杆间距较大、排数较少、深度较小、稳定性较差等情况,甘继胜计算安全系数,确定科学方案,运用高新技术,创造性地进行施工。他坚守一线,密切观察围岩变化,严防死守,累了就在现场车上打个盹,每天工作到深夜3点以后。两个月的坚守,确保了河南第一大跨度洞口安全高效形成。

一号泄洪洞全长600米,成型断面大,洞内围岩复杂,时间紧,度汛要求严,施工条件困难,甘继胜反复研究施工图纸,优化关键线路,采用边开挖,边衬砌的施工方法。开挖支护施工中,采用了三层五区同时开挖的施工工艺,极大地提高了施工进度,保证了恶劣环境下的生产安全。创下了河南水利事业600m大断面隧洞一年内开挖衬砌全部完成的辉煌记录。

一号进水塔塔高102米,二号进水塔塔高86米,高落差、三级配、高强度入仓是混凝土运输面临的最大难题。甘继胜带领技术人员,成功地解决了高落差条件下大体积混凝土垂直和水平运输难题,创下了单次连续浇筑优异记录。他设计的混凝土垂直运输浇筑系统、混凝土垂直运输系统缓降器、皮带运输系统端部刮板已经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其中混凝土垂直运输系统缓降器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垄断,节约了成本,增加了效益。

通过混凝土内埋设光纤,进行混凝土内部温度数据。运用制冷设备生产拌和用冷却水、封闭了料仓、骨料进行了水冷等物理和化学手段进行混凝土温控,起到了很好的温控防裂效果。

施工中,甘继胜先后创造了河南省水利建设中首例潜孔式偏心铰弧形闸门成功安装、龙抬头空中钢模台车成功实施、洞内高水头压力下的化学灌浆处理等多项第一的成功范例。

坚持科学施工,克服重重困难,甘继胜受到人们的高度认可。“优秀共产党员” “优秀项目经理”“优秀管理奖” “突出贡献奖” “先进工作者”“科技进步奖”, 六年中获得河南省和水利厅等十二项荣誉,四项科技成果获发明专利或国家、省大奖。

河口村水库建设的日日夜夜里,有无数像他们这样的楷模,更有无数默默无闻的奉献者。他们中有管理人员、科技工作者和普通的劳动工人。他们夜以继日,分秒必争。讲求质量,精益求精。科技创新,打造千古工程。他们是中国力量、他们充满着中国智慧,他们是战斗在千千万万民族事业第一线的真正英雄,他们身上无不带着愚公移山精神的顽强与坚韧不可拔,他是新时代的新愚公。

山水画卷

沁河,象一把利剑,将大太行刀劈斧削之后,穿山跳崖,呼啸而来。在它横冲直撞,冲向大平原的太行山口,一条长龙,横在它的面前。沁河,一个折头大回环,形成高峡平湖,温柔、祥和地停留在青山绿水之间,成为太行山中最壮美的风景。河口村水库就是这风景中最得意的人间创造,和谐在这青山绿水之中。

河口村水库建设,得到了国家和河南省领导的高度重视,给予了充分肯定。谢伏瞻、矫勇、刘满仓领导多次到工地视察现场办公。国家相关部门给河口村水库建设以高度评价,认定了河口村水库体现了国家生态文明、科学治水的新战略,新思路,彰显着共享、创新、绿色等发展新理念。

河口村水库管理局先后获得“省级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文明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先进单位”“全国水利系统安全监督先进集体”“全国水利文明建设工地”“全省重点项目建设先进单位”“河南省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状”“河南省工人先锋号”等荣誉称号30余项;1人获得“河南省劳动模范”称号,2人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1人获得省直“十大杰出青年”,累计30余人次获得河南省政府、省水利厅表彰。

在技术领域,河口村水库研发、采用了近二十多项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解决了典型建筑物施工技术与工艺、设备、结构等难题,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其中一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七项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一项获省自然科学学术一等奖,四项分获省部科技进步二、三等奖,六项获省水利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五项获省优秀工程咨询成果一、二、三等奖;18项科技成果获国家发明专利或实用新型技术;中国钢结构金奖1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国内已出版发行专业技术著作2册。

山水之间有大道。来自洛阳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张放先生,观感河口,写下《河口赋》。雄浑之笔法,壮阔之意境,展示了河口村水利工程之勋绩。

鯀塞而罪,禹疏则功。塞疏皆益者,今水库是也。

沁河之口,村以位名。淼淼兮荒滩荆榛不在,汤汤兮悲风凄雨远遁。大山为记,成鯀禹未竞之业;沁水一笑,令河伯自叹少功。愚公之后,无难可阻。太行儿女,志扬鹏程。收沁水一壶,保大河八百里下游安澜;存甘泉在怀,滋济沁十万顷稼穑沃壮。域控泽怀,波被济黄。天来之水,如掬瓢在掌,吞吐由我;地漫洪旱,可缓存急挡,随心收放。倾力之业,千秋勋树。厚德之为,万世流芳。

河口水库,巍坝一揽,挽万般风情;沁河长驱,驻此为歇,观千姿舞袂。昔渊豁寒禁,号鸟不前,烟远人稀。有夏洪肆扫,上下无忌,人鱼共患。若断水旱季,青枯石烟,人稀户残。当有感,今长堤跃岭, 广水洋洋,渔桑互歌,牧闲耕忙。四合青山护围,进退水潺柳媚。要上瞻,山景碧水,林荫叠翠。沐雨经风,千峰霞光;若下视,翠渠泄绕,绣带飘香。畴溢埂蔽,万户安康。 此库之功,利当下而铭千秋。佑苍生而昭日月。时代伟则事业伟,心系长则目光长。

观夫河口水库之美,美在山水。太行之茫茫,库水之汤汤,荡碧波于襟怀,聆青岚在耳旁。镜铺青峰下,云映水天中。若近可察水底金鳞,视远自羡云峦霓裳。紫燕春归,白鹤冬栖,青峦映波,花影戏鲤。朝有彩霞托旭日,一方灿潾若镀;晚自月华绘星影,几处光淫波羞。夏闻蝉聒蛙噪,声声逼山野静远;秋染叶丹霜白,处处添岁月印痕。风乍起,波推群山,云树苍,远山隐,镜碎绸绉。山雨落处,烟裹沧溟,箭封六合。待雨退云去,风静波平,又是番华光流碧,细鳞错金,琼梦瑶幻。晴似辉光,阴若烟愁,空灵澄畅,美韵天成。

诗曰:太行巍,沁水淫,越万古,今得殊。太行儿女,志承愚公;锁河口,安天澜,利苍生,奠宏基。盛世伟业,功参禹迹。
今天,这篇长赋就镌刻在雄伟的河口大坝上。天地之间,山水迷蒙,诗情画意,就是你所能看到的景色和人们心中的伟大。而在这皓天之间,则是愚公移山精神丰碑。

《全文完》

图片为河口村水库大坝

作者简介:大愚,邵州人。喜文字,多一知半解。好睡眠,多长卧不醒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