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黑龙江波涛 2021-05-03

1898年6月11日,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为标志,轰轰烈烈的戊戌变法开始了。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为了推动戊戌变法更顺利展开,光绪皇帝在9月5日发出了一道重要人事任命,任命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以四品卿衔在军机章京上行走,在军机处“参预新政”。由此,谭嗣同、刘光第、杨锐、林旭被称为“军机四章京”。

光绪皇帝为什么将谭嗣同等人任命为军机章京,而不是其他官职呢?这是因为,军机章京是军机处里一种极为重要的官职。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清朝在1729年正式设立军机处,协助皇帝处理军国大事。军机处设立军机大臣,由皇帝在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以及其他亲贵大臣中选取人员兼任。最初,军机处的事务不多,几个军机大臣能够处理。后来,随着军机处地位的不断提升,职能职责的不断强化,军机大臣的工作越来越繁忙,无法应对千头万绪的事务,军机章京就应运而生。

军机章京相当于军机大臣的助理,与军机大臣一样属于兼差,从内阁中书,六部郎中、员外郎、主事、笔帖式中选取人员兼任,没有固定品级,原来是什么品级,现在就是什么品级。按照规定,军机章京设置满员16人、汉员20人,共36人。军机章京的职责,是协助军机大臣处理军机处的日常工作等。因此,人们称军机大臣为“大军机”,称军机章京为“小军机”。 晚清时期,由于领班军机大臣多为亲王充任,人们又称军机章京为“王佐”。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郎潜纪闻》记载:“一时戏言,遂有帝师、王佐、鬼使、神差名目,皆美授也。”在清朝官场上,军机章京是与皇帝老师并列的美差,升迁提拔的机会远远高于其它京官。

清朝时期,朝廷每三年对京官进行一次“京察”,“京察”的结果作为升职或者降职的依据。对于京官来说,“京察”无异于一道决定官场命运前途的重要关口。军机章京却不需要参加“京察”。他们的奖叙升转,是由军机大臣酌情保奏,保奏为3年一次。这就是说,他们只需要搞好与顶头上司军机大臣的关系,每过3年就会迎来一次升迁、转任的机会。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这是正常情况。如果遇到修补档案、编修方略等工作,在完成工作后,军机大臣可以照例特保,让军机章京得到一次额外的升迁、转任机会。所以,军机章京很容易得到升迁提拔,飞黄腾达不是梦想。

事实上,许多朝廷重臣,都有过担任军机章京的经历,如英桂、庆霖、彭蕴章、陈孚恩、徐用仪、曹毓瑛、李士彬 、丁鹤年等人。

1860年,咸丰皇帝任命35岁的许庚身担任军机章京。许庚身尽心尽责,参与策划和制定平定太平天国运动的军事行动,还参与编撰由恭亲王领衔的修撰《钦定剿平粤匪方略》。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当时,御前大臣、户部尚书肃顺受到咸丰皇帝的信任,在朝廷里只手遮天,权势显赫。一天,肃顺找到许庚身,要他替自己起草一份文件。如果是其他军机章京,会满口答应下来,以此作为巴结和讨好肃顺的绝佳机会。可是,许庚身却拒绝了。因为肃顺虽然是御前大臣和户部尚书,却没有入值军机处,不是军机大臣,没有职权对军机处的官员发号施令。

许庚身后来升迁频繁,官至吏部尚书、军机大臣。许庚身在军机处前后工作了30多年,人们赞扬他“经国苦心,有识共鉴”。

军机章京是一种什么样的官职?为什么很容易飞黄腾达?

据统计,清朝时期,有33名官员由军机章京升为军机大臣。在嘉庆以前,有75名官员从军机章京升为从二品以上高官,占据全部275个章京的27%。这样的升迁几率是非常高的。

当然,军机章京的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军机大臣身份显贵,不会处理军机处的具体事务。出于保密的需要,军机章京下面没有像部院衙门那样设立书吏,凡事都要亲力亲为。不仅如此,军机章京在处理日常工作外,还需要轮流参加晚上的值班。

乾隆皇帝坐镇京城,遥控指挥平定大、小金川之战时,奏折如雪花一样飞到军机处,让军机章京忙得不可开交,很难吃上一口热乎饭菜,睡上一个安稳觉。乾隆皇帝心疼他们,在战事结束后将他们全部提拔重用。

有一分付出,就有一分收获。对于军机章京来说,这也算一个不错的收获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